江蘇發(fā)掘1男4女合葬墓,墓中出土一“金蟬”,專家:價值9億

如張沁在《寄人》中寫道:“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歷史延綿,朝代更迭,時間長河,奔流不息。奇聞異事,綺麗瑰寶,皆入黃土,春去秋來,潮起潮落,唯情不變,真愛永恒。

我國幾千年文化,不曾中斷隔絕,我們了解歷史,除了根據(jù)史料記載,還會依據(jù)文物。這些文物出土于不同年代,皆代表了當朝的文化,為文化風向標,同時寄托了古人的情感,或是美好祝愿,或是宗教信仰,亦或是表達愛意,寓意情愫。我們能在文物身上體會到的,除了那些著錄在冊的歌頌和感慨,還有一些細枝末節(jié),不被知曉的情緒。江蘇的一個墓葬,就曾出土過天價瑰寶,寄托著墓主人的美好感情。

1954年,江蘇蘇州駐扎著軍隊,因平時訓練的場地面積不夠,上級決定擴展土地,在五峰山腳下建一處新的訓練場,接到通知后,工人們立即組織施工,但在開工沒多久,他們就在工地上挖出一些零散的古物器具,為了避免破壞遺跡,工人們第一時間停工,將現(xiàn)場保護起來,并向上級匯報了這一情況。很快,就有考古專家來到現(xiàn)場考察,經過初步勘測,他們判斷這應是一座古代墓葬。

專家組立馬申請進行發(fā)掘,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古工作,他們了解到整個墓葬的原樣,這是一座明朝弘治時期的家族墓,為一男四女樣式的合葬墓,男主人是位進士,名為張安晚,其余四女分別是他的妻子和妾室。專家表示,古墓并沒有遭到過盜挖或是破壞,保存程度完好,但由于墓主人的身份,陪葬的物品算不上稀世珍寶。專家組原以為陪葬品大都價值不高,并無特殊,但隨后,一個發(fā)現(xiàn)卻讓他們瞠目結舌。

層層發(fā)掘清理之后,專家來到了第14號墓室,該墓室主人為張安晚的妾室之一,在古代,夫妻講究門當戶對,因此達官貴人的正室,一般也是家世顯赫,而妾為偏房,地位不及正室,生前地位較低,死后陪葬也薄。按理來說,這14號墓室出土的物件,應該沒有什么價值才是,但專家竟在墓主人遺體上發(fā)現(xiàn)了一只發(fā)簪,為金蟬玉葉的樣式,價值不菲。

金蟬重八十余克,純度很高,且整體造型非常逼真,蟬翼輕薄,線條圓潤流暢,層次分明,被嵌在薄薄的玉片之上,玉片雕成葉狀,凹凸有序,紋路細致清晰,質地油潤,晶瑩剔透。整個簪子的用料和制作工藝都屬于極品,并且,這一支金發(fā)簪的尺寸之大,在同類型物件中屬翹楚。結合種種,這支金蟬發(fā)簪絕對算得上稀世珍寶,根據(jù)拍賣行給出的參考,其價值甚至能高達9個億,屬于有市無價之物。

在古代,蟬具有極好的寓意,因不食污穢,只飲露水,被看作是純潔和天真的象征,常有文人墨客佩戴蟬形的飾品,表示自己高潔傲岸的品性,孩童的玩具和服飾也常出現(xiàn)蟬的身影,并且,蟬又名知了,蟬鳴知夏,不少科舉考生的佩戴和穿著也有蟬的元素,就是為了寄托金榜題名的祝愿,像蟬一般“一鳴驚人”。此外,由于古人知“金蟬脫殼”,一些達官顯貴在死后,常會陪葬一只玉蟬,放于口中,夢想著能夠脫去肉身,破繭而出,轉世重生。

可見,蟬在古代是極受歡迎的吉祥物,蟬型器具自然常見,在如此眾多的物件中,14號墓室出土的金蟬簪屬于佼佼者。據(jù)了解,墓葬主人張安晚并非大富大貴,只是一位普通的進士,其家族并不顯赫,在當時頂多算中產水平,自己及其妻子的陪葬品都品相平平。但他卻將這樣珍貴的一只金簪贈予妾室,用“金枝玉葉”加身于她,形容她的嬌美和珍貴,祝愿來世生成富貴花,可見對這位妾室的寵之切,愛之深,他們之間的愛情,想必在當時也是一段佳話。

隨著歷史長河的奔流,那些發(fā)生在從前的故事已然褪色,隨遺物深埋土底,古人的感情也凝固其上,沉寂著。如今科技發(fā)展迅速,我們擁有了發(fā)掘遺跡的智慧和技術,隨著一件件文物的出土,一段段歷史也將重見天日,因此也加深了人們對文化的了解。我們驚嘆于古人的智慧和巧奪天工的手藝,也感慨他們的情深意重,或許有遺憾,但先人已逝,我們更應勉勵自己,珍惜當下。

Hash:774772b0a5ea11bef402fe203821ec37a2a6885d

聲明:此文由 冷賦憶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