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遷家族應詔來的蘇姓

說到蘇姓,人們自然會想到蜚聲中國古代文壇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他們父子3人是四川眉山人。關于蘇姓的姓源,在蘇洵族譜的《后錄》中也有非常清楚的交代:“蘇氏之先,出于高陽,高陽之子曰稱,稱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吳回,重黎為帝嚳火正曰祝融,以罪誅,其后為司馬氏,而其弟吳回復為火正。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6人:長曰礬,為昆吾;次曰惠連,為岑胡;次曰籛,為彭祖;次曰來言,為會人;次曰安,為曹姓;季曰季連,為羋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為數(shù)姓。昆吾始姓己氏,其后為蘇、顧、溫、董。當夏之時,昆吾為諸侯伯,歷商而昆吾之無聞。至周有忿生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稱之,蓋書所謂司寇蘇公是也。司寇蘇公與檀柏達皆封于河內(nèi),世代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內(nèi)皆有蘇氏”。這就是《元和姓纂》所說的“顓頊祝融之后,陸終生昆吾,封于蘇,鄴西蘇城是也。”由此可知,蘇姓出自己姓昆吾氏,其后因封而為蘇氏。其誕育之地在今河南臨漳縣西部。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蘇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內(nèi)(今河南溫縣西南),所以這個家族便遷到河內(nèi)(今河南溫縣、武陟、沁陽一帶)發(fā)展。

《姓氏考略》稱,蘇氏“望出扶風武邑、武功,又出藍田、洛陽”。這說明魏晉至隋唐時期,蘇氏在這些地區(qū)是有聲望的世家大族,人丁興旺,英才輩出。扶風、武功、藍田均在今陜西境,武邑今屬河北,洛陽今屬河南。后世蘇姓人多以“扶風”為郡望,以“武功”、“玉堂”等為堂號。在當今中華姓氏人口排序中,蘇氏是名列第41位的人口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47%,分布很廣,而以廣東為最,約占全國漢族蘇姓人口的20%。

清遠,蘇氏是名列第42位的人口大姓,擁有族眾4.2萬,分布以清新、英德居多,兩地擁有1.6萬余人,占全市蘇姓總人口的67%。

最早遷入今清遠市境的是英德白沙蘇氏,這支蘇氏是應詔而來的。元代以來,由于連年天災和戰(zhàn)禍,粵北地區(qū)人口銳減,出現(xiàn)地曠人稀的荒漠景況。據(jù)《英德縣志》記載,英德在北宋元豐年間有8019戶人家。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降至2275戶18230丁口;永樂十年(1412),更降至1260戶,4806丁口。其時的英東地區(qū),人口更為稀少。為了平衡南方州府之間的人口繁衍,明皇朝曾頒發(fā)詔書,動員人口密度較高的福建居民進入粵北地區(qū)繁衍發(fā)展。今英東橫石水華氏、橋頭王氏、白沙蘇氏等姓氏族支,都稱他們的先祖是應詔從福建遷來英東墾耕荒地的。

當年從福建徙居英東的蘇氏家族,其實際上的開基祖叫蘇耇。他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背著祖父源達、父親子卿的骨骸落居于英東白沙車頭村,并將父祖兩代的骨灰安葬在居地附近,而尊其祖父源達為一世祖,父親子卿為二世祖。這個家族自稱是蘇軾的后裔,宗祠里一直懸掛著蘇軾的遺像。白沙車頭山水對這戶遠道遷來的單丁人家很滋潤,蘇耇在這里生育了7個兒子。長子才德生育5子,次子才貴生育7子,三子才霖生2子,四子才信生2子,五子才聚生3子,六子才善生1子,收養(yǎng)2子,七子才旺生2子。這樣,到蘇耇孫輩們已發(fā)展到27丁。其后,7個兒子各立門戶,自謀發(fā)展,至今已傳27代,開枝散葉,衍居甚廣?,F(xiàn)英德境有7400蘇姓人,大多為其后裔,中以白沙、英城、黎溪3地為多。清新石潭、沙河等地和佛岡縣內(nèi)的蘇氏,亦都源于英東白沙。此外,英東蘇氏還有分支移居肇慶、羅定廣西等地。家族總人口數(shù)以萬計。

新山塘鎮(zhèn)有4400多蘇姓人,其來源至今未弄清楚。該宗祠管理小組成員蘇家源來函說,他們曾多次、多方面探究始祖的來歷,但至今未有明確的結果。其原因是他們始祖“妙形”這個名字與外地蘇氏族支世系銜接不上,如英東白沙蘇氏蘇耇第4子才信的玄孫蘇敬,族譜明確記載他外遷去了清遠,但與他們始祖“妙形”的名字不相符,對接不上;廣州東陂蘇氏是蘇軾的后裔,據(jù)那里的蘇氏族譜記載,有個裔孫外遷上了清遠,但名字仍對不上號,故也不敢臆斷來自廣州。編者猜析,可能是因為他們始祖的正名失考,“妙形”只是其外號,因而對接不上。

這支蘇氏入遷的時間約在明代中期,至第7代,形成天植、天瑞、天錫、天鑒4大房支,后裔繁衍迅速,人丁興旺,除衍居山塘鎮(zhèn)的西尾、山塘、勝利、金亭等行政村外,還外遷到太平,清城區(qū)的洲心、橫荷等地,并有族裔移居到海外,已傳23世,發(fā)展到近萬人口。

連陽地區(qū)蘇氏的主體族支是蘇尚一家族。蘇尚一系蘇軾第3子蘇過的后裔,約于明中期從南海沙頭石江鄉(xiāng)遷來陽山,徙居陽山獅貓頭,生育6子,依次曰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念一留居陽山獅貓頭,念二遷陽山黃坌楊梅沖,念三遷居連南三江,念四遷居陽山牛角灣,念五遷居今陽山黎埠魚集,念六移居連州麻步。家族總人口約4300人。

連陽地區(qū)小的蘇氏族支還有連南三江中心街蘇義家族。其先祖由南雄珠璣巷遷居肇慶府陽春縣雙窖圩,已歷12世。13世祖蘇義因入伍當兵,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調(diào)防到連縣三江,任三江協(xié)左營右哨倒流汛兵頭,因留居三江鎮(zhèn),至今已有120余年的開居歷史。

清遠蘇氏因多屬蘇軾的后裔,故宗祠堂聯(lián)多以景仰蘇軾為主題。如,陽山蘇氏宗祠的堂聯(lián)中有“瓊海紀鴻勛,且喜祖先傳事績,基開陽邑;眉山開駿業(yè),還期后世紹箕裘,系接武功”。英德白沙蘇氏宗祠的堂聯(lián)中有:“蘇氏衍宗枝,許國衣冠今未舊;宗祠馨發(fā)葉,眉山俎豆又重新。”

點擊下面鏈接 查看歷史文章

Hash:33632d64ca2eee8bf037d345e2a874ff08e497e1

聲明:此文由 史志清遠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