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吳宅

臨近2020年歲末,杭城一個曾是古玩市場的岳官巷4 號吳宅迎來喜事,再次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今天它成為了杭州市文史研究館。

建于明萬歷年間的吳宅原占地約有5700多平方米。前門向北延伸一直到長慶街,東靠忠清巷(即如今的新華路),西臨六克巷。明中葉為學官云橋兄弟所有,后五易其主,清咸豐間歸吳振棫名下,故名“吳宅”。

吳宅由東、中、西三部分建筑組成,其中中部東部建筑是在明代基礎上作改建和擴建而成的。西部則為清代建筑,主要有樸松廬、華宜館、高閣璣、花園、竹園等,是一個環(huán)境幽雅的庭院式空間,作書院之用。中部建筑則以中軸線對稱布局,由四進面闊三間的建筑組成,突出了建筑縱深感。

在三進石庫門內還砌磚雕門樓,字碑題“源遠流長”,紋飾雕刻精細,尤顯古樸、莊嚴。東部建筑雖縱向布置,但各建筑中軸不在一直線上,多為五開間,東南端布置書房和庭園,門樓位于原書房西側與中軸建筑相鄰,入門正對磚細影壁,建筑前方有寬敞的天井,內部小院落既相對獨立,又可通過備弄、回廊、邊門互相連通。中軸線上有帳房、守敦堂、磚雕石庫門、肇新堂;東面有門樓、四宜軒、載德堂、錫祉堂等。吳宅用材粗壯、雕刻古樸,流暢的梁架,中部外鼓的柱礎等,都體現出杭州明代居民建筑形制的特征。整個宅院井然有序,保持了明代住宅建筑群的布局特點,因此使吳宅成為江南明、清居民的典型實例,被收錄于《中國古代建筑史》一書中,在國內外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1986年4月23日,吳宅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杭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樣一座江南名人大宅,幾百年來也是經歷風雨,最近一次是在上世紀中期曾遭遇過厄運。吳宅內幾乎所有箱籠、資料、卷宗、古書、文物,被一箱箱、一袋袋從宅內搬出來,堆積在吳宅門前的路面上,從岳官巷一直堆放到鄰近的六克巷、水陸寺巷,然后點火焚燒了一批,又搬來一批,一個晚上化為灰燼。據說,吳宅當時藏書約有五千卷,被毀的古書籍中有不少是明清兩代木板雕刻線裝圖書,其內容也非常豐富,尤其是還有吳家祖輩擔任湖南政和云南考官時保存下來的歷代考生的考卷和卷宗,是研究教育特別是古代考試制度等各方面的珍貴資料。劫難中毀損的還有前朝皇帝賜給吳家的匾額,明代的楠木雕刻和“五福獻壽”等牌匾,就連一些百年以上的柏樹及白皮松、羅漢松、白玉蘭、廣玉蘭、臘梅和桂花樹等名貴樹木也被肆意砍伐。當時“四宜軒”前的池塘被填平,而這也是吳宅內的景觀之一,真的讓后人為之驚嘆。

此后,宅內空空蕩蕩,廢品垃圾遍布,一副災后慘狀。在此情況下,又有一些人乘機也搬進了吳宅,一度有四十多戶住家,還有一家制作瓶蓋的五金加工場及食堂。因那個年代每家每戶都要生火發(fā)煤爐,把大院弄得烏煙瘴氣,還成了火險隱患單位。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市、區(qū)政府領導的親自過問下,有關部門陸續(xù)清退了那些單位和居民,并進行了全面的整飾修繕??菽痉甏汉蟮膮钦谝?guī)模上雖與從前不能相比,但基本上恢復了原有風貌。

如今由市政協(xié)籌建的杭州文史館向公眾開放,總面積約3200㎡,展陳面積近1000㎡,設有展廳和學術報告廳。走進已開放的三個展廳,可以看到分別以中國歷史演進為背景,展示中國歷史進程中的杭州足跡;以文明交流互鑒為視角,反映全球文明交流中的杭州角色;以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為主線,呈現中華文化史上的杭州韻味。另還有一個介紹新中國建立后,人民政協(xié)發(fā)展的展廳。昔日古宅再獲新生,成為新時代人們去看一看全球視野下杭州歷史的又一好去處,這樣來說,吳宅真是幸運的。

↑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杭州文史研究館內容↑

作者:薛志中

原杭州市下城區(qū)政協(xié)文史特聘成員

點擊圖片了解投票詳情

Hash:1d6f20a0e4cc68e13e6cfeede79b9f493cbb6bb5

聲明:此文由 杭州歷史建筑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