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寺志』平壩高峰山寺(萬華禪院)之一
名寺志
文/劉濤志
高峰山位于平壩縣城東17公里的馬場鎮(zhèn),是西南著名的佛教圣地。
高峰山原名谷隴山,占地4.5平方公里。山為環(huán)形,四壁若城,山上峰巒九座,如屏環(huán)合。峰林中部為一片凹地,約40余畝。主體建筑萬華禪院坐落于凹地之中,占地20余畝。其左有面壁峰、玉屏峰、寶塔峰,右面有福壽峰、天門峰、蓮花峰,群峰拱擁,峰峰人云。
萬華禪院是一組布局嚴謹、氣勢宏大、造工精細的古建筑群,寺院按中軸線對稱布局,層層遞進。建有山門、山門殿、接引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jīng)樓、閉關室等,殿宇房舍達46間。
山門用青石砌成,上嵌清代翰林院院寺聶延祜題寫的“萬華禪院”石匾。寺聯(lián)云:
木然性地皆空,無聲無色無臭味;
定有佛光普照,自南自北因西東。
寺前左側有兩株古銀杏樹,枝干挺拔,濃蔭蔽日,景云“古柏參天”即此。入院為前殿,面闊三間,為單檐硬山頂青筒瓦建筑,祀接引佛,殿中塑西方三圣(彌陀、觀音、勢至)之像。左右兩廂為金剛樓,為一樓一底四飛檐閣樓式建筑,供奉護法金剛。殿額曰“慧眼遙觀”,聯(lián)云:
從靜里尋源,參透本來真面目;
與群山說法,打開無限舊機關。
再進為寬敞之平地草圃,滿植花木,令人心懭,景云“平地煙霞”者是。左右兩側皆建有香堂、客房。聯(lián)云:
已往有何功,不過講經(jīng)說法
生來無別事,只是吃飯穿衣。
平地之后即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闊五間,為單檐歇山頂青筒瓦建筑,高大寬敞,金碧輝煌,民國時期貴州省主席毛光翔游覽高峰山時親筆題寫的“邸園精舍”黑底金字匾額懸掛于大殿前檐。殿內(nèi)塑三尊大佛,諸天羅列,左右兩側為十八羅漢塑像。原殿額曰:“人王佛主”, 聯(lián)云:
滄海成田,跑井不隨千澗涸;
殿內(nèi)供奉佛像26尊,雕塑工藝精湛,造型逼真。左右兩廂各三間,均有通道由大雄寶殿兩側進入后院。左廂上開一門,循石階可達景云“西來面壁”處;右?guī)嫌惺A沿石壁巖環(huán)繞后山。
大雄寶殿后為法堂,即方丈室,布置精巧古樸。中有一院,院內(nèi)半月形清泉碧潭上架石欄小橋,潭畔廣植古木花草, 尤以紅梅、玉蘭為魁,八景之“殿角雙流”即此。法堂內(nèi)窗明幾凈,中供一尊由印度請來之玉佛,高一尺四寸,周約六寸。兩側置幾案、多寶格櫥,陳列經(jīng)史、書畫、文房四寶,清新別致。左右?guī)乩惹鷱?,幽室凈屋,頗稱典雅。
有吳旦《高峰山花月》詩—首曰:
花時難定是山晴,快事無如此夜清。
新水漫流紅樹去,香云翻 碧霄明。
蛙蹲淺草疑經(jīng)畫,烏縮深枝懶報更。
來往小亭千遍足,不勞秉燭作宵行。
法堂后建藏經(jīng)樓,為三層四飛檐閣樓式建筑。寺藏《大藏經(jīng)》1部、佛經(jīng)6部、了塵和尚遺著多卷、大小玉佛6尊、銅佛3尊、舍利子6粒、建文皇帝像1幅、洪武三年置地產(chǎn)碑及歷代碑刻10余方等。
作者簡介
jianjie
劉濤志
(曾用名“陶智”),號“習安布衣”、“沉舟”,1950年2月18日(正月初二日)出生于安順城。
布依族人,初中畢業(yè)。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安順市物質(zhì)文化與非物質(zhì)文化保護專家組成員、安順市對外宣傳專家顧問,曾被評為“安順地級專業(yè)技術拔尖人物”。
貴州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貴州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貴州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現(xiàn)任安順市美木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受聘擔任廣東惠州《東坡書畫院》名譽副院長、云南昆明《滇池書畫院》藝術顧問、《安順畫院》名譽院長、西秀區(qū)《政協(xié)書畫院》院長等。擅畫梅竹,有“劉梅花”之戲稱。
THE END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刪
僅供參考
Hash:c0eff3de4c83457ff1c04bb808aa62e70f3cbdb6
聲明:此文由 安順屯堡文化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