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南京|"海絲"申遺遺跡中唯一一座外國國王墓竟然在南京!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中唯一位于南方的城市,它依靠“通江達?!钡牡鼐墐?yōu)勢和“十朝都會”的政治優(yōu)勢,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
早在2012年12月,南京已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城市被列入更新后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
今年4月20日,國家文物局召開海絲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明確將海絲申遺列入十三五期間重點工作。
6月10日是文化遺產(chǎn)日
小微提前帶你探訪
南京“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遺點
來一趟“海絲文化之旅”!
先感受下古都南京演繹的海絲傳奇!
視頻19M,建議Wi-Fi下欣賞
土豪隨意~
▲紀錄片《向著海洋起航》
1
第一站、龍江船廠遺址
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江船廠遺址
600多年前,這里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廠;現(xiàn)在,這里是同時代世界唯一的造船廠遺址。
1404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不久,即決定派人出使海外,在下令全國各地建造和改造海船的同時,為鄭和下西洋出訪各國,專門在京師(現(xiàn)南京)定淮門外的秦淮河以西、長江以東的三汊河地區(qū)興建皇家造船基地,專司建造寶船,以雄厚的財力,集全國的優(yōu)秀造船能工巧匠,開廠造船。
遙想當年,在長江邊的這塊灘涂之地,逾1000畝的寶船廠里,自南向北依次平行分布著7條長長的船塢,稱“作塘”。在作塘的周邊,設有七大作坊和十三小作坊,分別生產(chǎn)纜索、錨、舵等等,還設有官府衙門、工匠生活區(qū)、集市以及存放材料的倉庫和專存寶物的寶庫,建筑規(guī)模達到千余間。
▲從右至左四、五、六三條作塘位置圖
寶船廠七條長長的船塢同時開造,能同時建造大小近百艘寶船?,F(xiàn)場官員、匠丁、后勤雜役人等兩萬余人;船廠內(nèi)錘、鋸、斧、鑿叮當之聲,搬運木材的號子聲日夜不息,響徹云霄。毫無疑問,這里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造船廠。
海上航行靠大船。
鄭和下西洋所率領的龐大船隊,有大海船六十多艘,連同中小船只在內(nèi),一共有百余艘之多。這些遠航西洋的海船,除了在福建等地建造外,有很多是在龍江寶船廠建造的哦。
據(jù)《明史·鄭和傳》,鄭和下西洋時,“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換算成現(xiàn)代單位,長超過 130 米,寬度超過 50 米,排水量將超過萬噸。相形之下,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的座艦小得像個救生艇。
能建造這樣的海船巨舶,龍江寶船廠代表了明初發(fā)達的造船技術和勞動者的高度智慧及創(chuàng)造力,就說厲不厲害。
如此巨大的船只,在600多年前的明代,是怎么建造起來的?在位于南京市區(qū)西北部中保村的龍江船廠遺址,你可以找到部分答案哦!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的重要遺址,讓市民和游客更加了解龍江船廠,更好的發(fā)揮它的價值。龍江船廠將進行一系列的整治,去“公園化”,不久的以后,你不僅能去那里吹涼風,還將更直觀的感受到龍江船廠的魅力。
保護計劃
展館升級改造;
景區(qū)去公園化,作塘周邊部分綠化改造;
周邊環(huán)境綜合整治。
2
第二站、浡泥國王墓
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市安德門外石子崗東向花村烏龜山南麓
▲ 浡泥國王墓牌坊入口
國內(nèi)僅存的兩座外國國王墓之一,也是海絲申遺遺跡中唯一一座外國國王墓,是這一時期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重要歷史見證。
古浡泥國在今加里曼丹島北部文萊一帶,自北宋以來就與中國來往。明太祖朱元璋曾遣使從南京前往浡泥。明代為中浡交往的鼎盛時期。明朝初年,明太祖把浡泥國列入“不征之國”。
永樂三年(1405年),浡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乃遣使獻土特產(chǎn),明成祖派官封其為王;永樂六年(1408年),浡泥國國王攜妻子、弟妹、子女、陪臣共150多人訪問中國,受到明成祖朱棣的熱情款待。不料國王急染重疾,雖經(jīng)御醫(yī)診治,麻那惹加那乃還是不治身亡,終年28歲。
明成祖聞知這一噩耗后,悲痛不已,乃“輟正朝三日”,根據(jù)浡泥國王“體魄托葬中華”的遺愿,明成祖將其禮葬于安德門外,謚“恭順王”。
▲浡泥國地理位置
現(xiàn)在,整座墓園坐北朝南,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墓前現(xiàn)有神道碑一塊,碑文陰刻楷書,為明朝大學士胡廣所撰,記浡泥國王來華事跡。
▲碑亭中的龜趺和墓碑
神道依據(jù)地勢呈弧形,全長250米,寬約2.4米,自東北向西南又折向北通往墓冢。
▲神道
神道兩側有望柱一對(現(xiàn)僅存柱礎)、石馬一對、控馬官一對、石羊一對、石虎一對、武將一對,兩兩對望。神道盡頭沿石砌臺階而上為墓冢,石砌擋土矮墻一周將高約4米的圓形封土圍于其中。墓葬整體規(guī)制與明代王侯級功臣墓相近。
▲石虎(左)武將(右)
浡泥國王墓環(huán)境幽靜,草木蒼籠,清代詩人王友亮曾駐足于此,感嘆曰:
迢遞經(jīng)重譯,茫茫賦大招。
歸魂仍海澨,托體此山椒。
秘器東園給,崇祠上國邀。
行人頻佇望,宰木已成喬。
現(xiàn)在的浡泥國王墓,被周圍的樹木圍的郁郁蔥蔥,神道上的五對石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開裂磨損。
好消息是,這些石刻都將得到更好的保護。
保護計劃
將對文物本體進行專業(yè)維護,如神道上的石刻,有的已經(jīng)受到比較嚴重的凍融侵蝕,將對其采取專業(yè)的文物保護措施,方案已獲批,即將實施;
▲右邊的石武將因為面陽,面部受凍融侵蝕更為嚴重,需要保護修復。
景區(qū)內(nèi)的人行道路將與神道明確區(qū)別開來,讓游覽者知道哪里是神道區(qū)域;
將對展陳內(nèi)容進行出新,按博物館的要求進行提升;
便于國內(nèi)外人員參觀,將重修南門,作為主入口,風格上與墓園整體風貌相協(xié)調(diào)。
3
第三站、鄭和墓
2002年列入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牛首山南麓
這處墓葬作為人們紀念和緬懷鄭和這位世界古代偉大航海家的重要紀念地,與海上絲綢之路繁盛時期“鄭和下西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具有高度關聯(lián),是南京重要的海上絲綢之路遺產(chǎn)點之一。
從永樂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率領龐大的使團和船隊,七次下西洋,遍歷東南亞、印度洋、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等地的近40個國家,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去世,享年62歲,賜葬南京牛首山。
有人說,牛首山南麓的鄭和墓不過是鄭和的衣冠冢,文史專家認為這個說法“靠不住”。這個說法的主要依據(jù)是演繹小說《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其附錄中提到,鄭和墓不在南京,在印度古里。
而在《明史·鄭和傳》中記載,鄭和“老且死”;在鄭和的副使洪保的墓志中記載,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時,派洪保去了印度古里,而洪保還比鄭和多下了一次西洋,第八次是受鄭和派遣,這也佐證了鄭和并未死在印度古里;同治《上江兩縣志》記載,鄭和卒于古里,賜葬(牛首山)山麓”,“古里”與江寧區(qū)的“谷里”諧音,故專家認為鄭和的遺體實藏于此。
綜合地方文獻載錄、實地調(diào)查勘探以及鄭和后人的口述,從墓葬方位、規(guī)格、年代來看都與鄭和的身份相符,在此基礎上推斷這里是鄭和下葬的地點應當是有充分的依據(jù)的。
▲鄭和之墓
1956年,在南京南郊江寧縣谷里公社牛首山南麓的周口村發(fā)現(xiàn)了被認為是鄭和的墓葬,發(fā)現(xiàn)時地面文物已經(jīng)蕩然無存,但仍可看出墓園的規(guī)制,整座墳墓呈馬蹄狀,有墳壙長約300米左右。
4
第四站、洪保墓
2011年列入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江寧區(qū)谷里街道周村社區(qū)祖堂山南麓
聽說過鄭和七次下西洋,聽說過洪保八次下西洋嗎?
洪保是明代航海家兼外交家,是隨鄭和下西洋時的正使,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時主要統(tǒng)領之一。
鄭和去世后,洪保還在延續(xù)下西洋活動,1441年7月到1442年,已經(jīng)年過七十的洪保率使團最后一次出使西洋。
洪保是明朝下西洋活動的重要人物,而出土的墓志則為研究當時的中外海上交流提供了重要資料。
▲壽藏銘
這個“壽藏銘”其實是洪保生前就刻好的,當時,洪保65歲,他似乎已經(jīng)參透了人生,在“銘文”中感慨:人生在世,如駒過隙,與其生后之有為,孰若生前之早計也。
明都知監(jiān)太監(jiān)洪保,曾先后八次出使西洋,是鄭和下西洋使團的主要核心領導成員。據(jù)出土壽藏銘載,洪保,字志道,云南大理府太和縣人,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二十五日戌時。朱棣登基后即授洪保為內(nèi)承運庫副使,宣德五年(1430年),洪保升都知監(jiān)太監(jiān)。
洪保一生先后八次出使西洋,其中可以明確的有永樂元年、永樂十年、永樂十九年、宣德五年4次,后兩次一般認為是隨鄭和同行。
洪保墓是在2010年在祖堂山修建養(yǎng)老院時被發(fā)現(xiàn)的。發(fā)現(xiàn)后,南京市博物館及江寧區(qū)博物館立即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
▲洪保墓墓門打開之前
洪保墓形制為豎穴土坑磚室券頂結構,磚室前有墓道和排水溝,磚室分為前后兩室,后室頂部后半部分坍塌,中部被施工機械掘開一直徑約2米的洞口。墓道殘長5.2米,底部前段為斜坡狀,近封門墻前一段為階梯狀。底部以帶凹槽的特制磚砌筑泄水孔。
墓葬前室保存完好,后室早年遭受盜掘。后室出土有玉環(huán)3枚、料管2枚、水晶掛件1枚,此外還發(fā)現(xiàn)銀釵、銅釵各1枚,以及鎏金銀幣若干。前室正中發(fā)現(xiàn)大油缸1口,專家認為很可能是用來放置“長明燈”的。
▲洪保墓前室內(nèi)的陶制大缸
在棺床四周,還發(fā)現(xiàn)了四枚鐵環(huán)。據(jù)說,這是采用了道教“鐵索懸棺”的墓葬方式,這也印證了洪保是信奉道教的。
▲在棺床四周,發(fā)現(xiàn)了四枚鐵環(huán)
保護計劃
將對洪保墓本體進行進一步的保護;
將對展覽內(nèi)容進行豐富;
還將對墓周圍的環(huán)境做進一步提升。
▲洪保紀念館展陳
南京還有這些海絲遺跡
南京與海上絲綢之路產(chǎn)生聯(lián)系,主要是在兩個歷史時期,一是六朝時期;二是明代。這兩個時期,南京作為都城,是中央政權以國家力量來組織、實施與國外的海上物質(zhì)文化交流的核心地。
這種海外交流,其性質(zhì)有別于沿海港口城市以貿(mào)易為導向而進行的交流互動,因此,留存至今的南京海上絲綢之路的遺跡,承載和見證著古代中國由國家力量主導的與世界相關國家所開展經(jīng)濟、政治、文化、技術、思想、宗教交往互動的歷史及其意義。
南京海上絲綢之路的遺存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直接與航海相關的遺存;二是文化與文明交流的產(chǎn)物。
相關遺產(chǎn)主要有:六朝海港“石頭津”所在的石頭城遺址,明代皇帝接待海外各國來使的明故宮遺址,與大航海家鄭和及“鄭和下西洋”活動歷史直接有關的靜海寺和天妃宮舊址、龍江寶船廠遺址、鄭和墓、洪保墓、浡泥國王墓、凈覺寺、鄭和府邸舊址、大報恩寺遺址等以及相關的可移動文物、歷史典籍和航海圖等。
天妃宮
靜海寺
鄭和府邸舊址
凈覺寺
大報恩寺遺址
明代都城遺址西安門
來源:文話南京、南京海絲遺產(chǎn)
Hash:f2a8434191a8686282b73c0b004b5b2358fcabc8
聲明:此文由 微游天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