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人在華東,怎么成了“西楚霸王”?看楚國八百年曲折搬家史

01 西楚、東楚和南楚,傻傻分不清楚?

眾所周知,江蘇省在“華東地區(qū)”,武裝力量歸屬“東部戰(zhàn)區(qū)”,江蘇往北是“山東”,往南有上海浦東”,不管怎么說,都非常的不靠“西”。

五大戰(zhàn)區(qū)劃分

然鵝……當(dāng)年項羽以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徐州為都,卻號稱是“西楚”霸王,這又作何解釋呢?

《史記·貨殖列傳》里,司馬遷是這么說的:

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 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

照這么說,彭城就在東楚和西楚的分界線上,算是“西楚”的最東邊,如下圖所示。項羽那個“西楚霸王”的名號,倒也不算錯。

西楚、東楚和南楚劃分的大致方位

不過由此也說明,當(dāng)時所謂的“楚地”,中心是在今天的江蘇安徽北部一帶,以此為基準(zhǔn),才區(qū)分出了東楚、西楚和南楚。漢初韓信封楚王,都城為下邳,就在今天的江蘇邳州一帶,古彭城往東不遠(yuǎn)。而韓信之后的西漢歷代楚王,封國也大致在這個中心范圍之內(nèi)。

如此說來,那當(dāng)年的“楚人”,應(yīng)該是蘇北皖北人嘍?

未必。

如果在秦漢之際,你找一位楚國人來問,老家在哪兒???上了年紀(jì)的人,也許會顫巍巍地說,聽長輩們講,我們是搬遷來的,老家在郢都。

那么這個郢都,又在哪里呢?

02 凡是“郢”,都是“都”?

老人家說的郢都在哪兒,其實(shí)早有定論。

幾十年前,隨著湖北荊州紀(jì)南城考古發(fā)掘,各路專家一合計,基本上推定,這里就是楚國故都——郢都,也就是公元前278年,被秦將白起所攻破的那個戰(zhàn)國楚都。換句話說,在城破之前的百年間,這里才是楚國的核心地帶。

湖北荊州古城

然而文獻(xiàn)里的郢都,卻遠(yuǎn)不止這一處。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清華簡《楚居》的研究,各類“郢”城越冒越多。這些楚國的大王們,真是不安分,八百年間簡直搬家成癮,隨便舉幾個:

楚文王住過“樊郢”、“為郢”;

楚成王住過“鄀郢”、“睽郢”;

楚莊王、楚共王、楚康王、楚靈王都住過“為郢”;

楚簡王住過“藍(lán)郢”、“崩阝郢”

楚悼王住過“崩阝郢”、“鄩郢”

……

一時間“郢”影綽綽,到底哪個才是“真”郢都?

其實(shí),大家都對,也都不全對。

此話怎講?

清華大學(xué)李學(xué)勤先生的話說就是:

郢不是一個固定的地名,而是武王之后王居的通稱,尤西京、東京之京。

清華簡《楚居》

換句話說,所謂“郢”,并不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專有地名,而是楚國王室所在地的通稱。不同歷史時期,由于“搬家狂”不斷遷移,也就有了形形色色不同的郢都。

也有學(xué)者考證,“郢”字的古字型,可以看作是“王”和“邑”組合,那么“郢”就是“王邑”,也就是王都的意思——你能在東邊建都,我就能在西邊建,那么你可以稱“郢”,我當(dāng)然也可以。

至于千年遺跡的湖北荊州紀(jì)南城,據(jù)專家考證,應(yīng)當(dāng)是清華簡中所謂的“鄩郢”。

但無論如何,紀(jì)南城的這個郢都,很可能是楚國立都時間最長的“郢”,又因?yàn)槟菆鰬K烈的白起破城戰(zhàn)和宏大的考古成果,因而成為名氣最大的“郢”。

而在那之前,楚王室一直在不斷遷徙中,其中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搬家”,至少有兩次。

03 “搬家狂”的行進(jìn)之路

據(jù)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周成王時期,“封熊繹于楚蠻……居丹陽”。

而到了春秋初年,搬遷就開始了。如《漢書·地理志》所言,“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陽徙此”。

這兩段史料就算是接上了。丹陽到“郢”,這便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楚國第一次大搬家。

楚國始封地的“丹陽”在哪里?這又是一鍋糊涂粥。主流觀點(diǎn)認(rèn)為,丹陽并不在后來楚國腹地的江漢流域,而是在湖北北部,鄂豫陜交界的丹江中上游一帶,距離關(guān)中平原不遠(yuǎn)。

這和《史記·魯周公世家》的記載,倒也吻合。

據(jù)載,周成王剛繼位時,周人曾有過短暫的內(nèi)亂,周公一度逃到楚地避禍,可見,當(dāng)時周楚兩家挨得確實(shí)不遠(yuǎn),而且關(guān)系還蠻不錯。盡管如此,因?yàn)楫?dāng)時南方地區(qū)欠開發(fā),丹陽一帶的始封楚地,身陷丹河谷地,就算是周人眼中的邊緣世界、蠻荒極地了。

最初,楚人也確實(shí)是蕞爾小邦,遠(yuǎn)遠(yuǎn)沒有后來“問鼎中原”的霸道實(shí)力。

舉個清華簡的例子來說,古楚人的祭祀風(fēng)俗是“夕必夜”,也就是選在夜晚辦儀式,就因?yàn)樗麄儺?dāng)年實(shí)在太弱小、太窮了,湊不夠祭品,只好從鄰近的“鄀”部落那里偷牛,為了不讓人家發(fā)現(xiàn),就只好偷偷摸摸乘夜搞祭祀,久而久之,才有了“夕必夜”的祭俗。

按照這樣的實(shí)力對比,當(dāng)西周中期,周楚兩家鬧翻了,在周人的壓迫和驅(qū)趕下,楚人只好深入蠻荒,向南遷徙,也就不難理解了。雖然周昭王最終身喪南國,但在他的歷次打擊之下,楚人已經(jīng)奔散到了漢江中游一帶,終于在春秋初期,在此建立了“郢”都,也就是楚武王時期的“始都之郢”。

武王之后,楚文王繼位,從武王的“始都之郢”,又稍稍向東南挪動了一下,這才最終完成喬遷大業(yè)。于是,才有了《漢書》中的“文王自丹陽徙此”。據(jù)考證,這里便是清華簡中所謂的“為郢”,史書中所謂的“鄢郢”,今天的湖北宜城“楚皇城”遺址。

第一次歷史意義的大搬家,勝利結(jié)束。

可惜,“為郢”的命運(yùn),并不比白起攻拔的那座荊州“鄩郢”更好。春秋末年的楚昭王時期,“兵圣”孫武千里奔襲,五戰(zhàn)五勝,吳國一度滅亡了楚國。孫武攻克的那個春秋楚都,便是這座“為郢”。

這是不是楚國第二次大搬家的起因?目前還有爭議。按李學(xué)勤先生的觀點(diǎn),楚國將“郢都”遷到荊州紀(jì)南城,時間沒有楚昭王時期那么早,應(yīng)當(dāng)是在楚悼王四年,也就是公元前398年。

這便是第二次歷史意義的大搬家,郢都從此來到了荊州。從那時起直到公元前278年,“鄩郢”作為穩(wěn)定的戰(zhàn)國楚都,長達(dá)120年。

對于“搬家狂”的楚王來說,這也著實(shí)不容易了。

04 最后的保留地

楚國最后的歲月,可謂顛沛流離。

荊州這座郢都被破之后,楚頃襄王面臨南下和北上兩個選擇,南下長沙,這里老早就是楚國的糧倉,但是無險可守,早晚也是“待宰的羔羊”,于是舉國北上,遷到了“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陽。此處更靠近中原腹地,方便向淮河中下游和泗水流域擴(kuò)張,西邊更有韓國魏國做肉盾,能阻礙秦軍的打擊。

居陳期間,楚人重振國勢,一口氣滅掉了周邊的魯國、鄒國、費(fèi)國、邳國等等一干小國,把孔子孟子的老家都收入囊中,也算是堤內(nèi)損失堤外補(bǔ)。所以今天你要是說,孔孟都是楚國人,其實(shí)也不算信口開河。

然而好景不長,秦國對三晉鯨吞蠶食,眼看又要?dú)⒌缴磉?,于是楚考烈王時期,也就是公元前253年,“孔雀東南飛”,遷都到巨陽,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陽一帶。

但巨陽還不是很安全,楚考烈王22年,即公元前241年,又繼續(xù)南下,遷都到淮河以南的壽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壽縣。從撤離荊州故地算起,前后不到40年,楚國已被迫遷都三次,曾稱霸中原的南國巨人,晚景竟如此凄涼,不禁令人唏噓。

該來的總會來。

公元前223年,秦國起傾國之兵60萬,在名將王翦的率領(lǐng)下,最終攻破壽春滅了楚國。壽春也成為先秦時期的最后一座“郢都”。

05 楚人、楚歌、楚舞

從公元前278年,楚人從湖北故地,遷到豫皖交界的陳,到元前241年,最后一次遷都壽春,再到公元前205年,項羽在關(guān)中分封十八路諸侯時,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73年。

73年,對古人來說,這就是三代人甚至四代人的時間,即使是古稀老人,也只能從長輩的言談中,才能知道湖北荊州故國零星的信息,至于后來人,自然更認(rèn)定,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那才是“楚地”,自己則是這“楚地”上土生土長的“楚人”。

霸王別姬

生在江蘇宿遷的項羽,聞聽“四面楚歌”,便心灰意冷;

生在江蘇淮安的韓信,因?yàn)槭浅硕桓姆獬酰?/p>

生在江蘇豐縣劉邦,晚年要寵姬戚夫人為他跳“楚舞”;

而生在山東菏澤的戚夫人,更是唱著“楚歌”,翩翩起舞;

而時至今日,“楚大鼎”仍然是安徽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2014年12月13日,我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dāng)天儀式上使用的“國家公祭鼎”,便是以安徽省博物館“楚大鼎”為原型,等比放大鑄造的。

楚大鼎

這也就是為什么,從漢初開始,所謂的“楚國”一直是在蘇皖北部一帶的原因。

項羽雖然以華東地區(qū)的彭城為都,但相對于當(dāng)時楚國的中心區(qū)域,仍然是不折不扣的“西楚霸王”。只不過,在戰(zhàn)國時的楚國故地上,一度出現(xiàn)了臨江國、衡山國、九江國、西楚國共四個封國,項羽的西楚國,是占據(jù)了“西楚”的最東邊罷了。

項羽分封時將楚國故地一分為四

據(jù)說,當(dāng)年關(guān)于這個“楚”字,到底該給湖北還是給湖南,還頗有些爭議,于是湖北用了“鄂”、湖南用了“湘”,作為簡稱。但如果按照秦漢時期的狀況,何止是兩湖,就連江蘇安徽,甚至山東河南,也可以跟這個“楚”字,一起來蹭個熱度呢!

Hash:b4aba5b72964b96f979df1c6094e40293baebaba

聲明:此文由 友華說歷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