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明朝藩王知多少?荊州有十位

從公元1368年至1644年,明朝大興封藩之制,據(jù)統(tǒng)計(jì):明代共有藩王220余位,而湖北先后有44位藩王受封,成為當(dāng)時(shí)藩王最多的地區(qū)之一,僅次于河南。他們是:

一.明太祖朱元璋

1.楚昭王朱禎(注:第6子,就藩武昌即今江夏區(qū)) 、(莊)朱孟烷 、(憲)朱季堄 、(靖)?朱均(金+化) 、(端)朱榮(氵+戒) 、(愍)朱顯榕 、(恭)朱英(火+劍除右偏旁)、 嗣王朱華奎、憲王朱季堄從侄共9人。

2.湘獻(xiàn)王朱柏(注:第12子,就藩江陵即今荊州)。

3.遼簡王朱植(注:第14子,就藩江陵即今荊州)、 嗣王朱貴烚 、(靖)?朱豪堆(土+盛) 、(惠)朱思(金+稽) 、(恭)朱寵(氵+受)、(莊)朱致格、 嗣王朱憲(火+節(jié)) 、寧靖王朱術(shù)桂 、遼王朱貴烚弟子共9人。

4.郢靖王朱棟(注:第23子,就藩安陸即今鐘祥)。

二.明仁宗朱高熾子

1.襄獻(xiàn)王朱瞻墡 (注:第5子,就藩襄陽)、(定)朱祁鏞 、(簡)朱見淑、 (懷)朱佑(應(yīng)為示旁)材 、(莊)?朱厚熲 、(靖)朱載堯 、(忠)朱翊銘、 嗣王朱常澄 、懷王朱佑材弟子共9人。

2.荊憲王朱瞻堈(注:第6子,就藩蘄州即今屬蘄春)、(靖)朱祁鋃、 嗣王朱見潚 、(和)朱佑(木+間) 、(端)朱厚烇 、朱載(土+盛) 、(恭)朱翊鉅 、(康)朱常(水+皿) 、(定)朱由樊、 嗣王朱慈煙 、荊王朱見潚弟子共11人。

3.梁莊王名朱瞻垍(注;第9子,就藩今鐘祥)。

三.明憲宗朱見深子

1.興獻(xiàn)王朱佑?xùn)z(注:第3子,就藩德安即今鐘祥)。

2.壽定王朱佑榰(注;第8子,就藩德安即今鐘祥)。

四.明世宗朱厚熜子

景恭王朱載圳(注:第3子,就藩今鐘祥)。

湖北明藩王多冊封在武昌、荊州、鐘祥(注:鐘祥古名郢州、安陸州,先后有郢、梁、興、岳等四位明藩王被冊封或追封在此)、襄陽、蘄春、安陸六地。這些藩王死后留下的陵墓,經(jīng)過一些搶救性發(fā)掘,逐漸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其出土文物的數(shù)量與精美度均居全國前列。據(jù)統(tǒng)計(jì):目前全國已發(fā)掘明藩王墓10余座,僅湖北就發(fā)掘出5座。

明楚昭王墓

1.楚昭王墓

位于武漢市江夏區(qū)龍泉山風(fēng)景區(qū)。楚昭王朱楨(1370-1424)為朱元璋第六子。公元1364年,朱元璋率軍至武昌征討陳友諒之子陳理,陳理兵敗請降。朱楨恰好此時(shí)出生,朱元璋一時(shí)興起,許諾封其為楚王。洪武三年(1370年),6歲的朱楨被冊封武昌做楚王,61歲病死永樂年間,獲謚號“昭”。昭王墓建于洪武十五年(1382)。1991年昭王墓出土了金冊(銅質(zhì))、玉印、腰帶等100余件文物。

湘獻(xiàn)王墓

2.湘獻(xiàn)王墓

位于荊州城西。湘獻(xiàn)王朱柏為朱元璋第十二子。,生于1371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受封為湘王,1387年就國于荊州。26歲便作為副元帥,和主帥楚昭王朱楨一起,奉朱元璋詔命,率兵數(shù)十萬征伐南方“古州蠻叛”,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莸劢ㄎ脑?1399),因在其封地荊州修建王宮僭越等級,被誣告謀反,降罪削藩。朱柏遂與王妃吳氏一同闔宮自焚,終年28歲?;莸勐?dòng)嵶分u其“戾”,并除去了無子的朱柏封地。公元1403年,朱棣即位后感念朱柏的忠摯之情,下詔將朱柏改謚為“獻(xiàn)”,之后,葬湘獻(xiàn)王衣冠冢于江陵太暉觀旁。1998年發(fā)掘。湘獻(xiàn)王陵墓與其生前所修王宮(即現(xiàn)在的荊州太暉觀)相距不過百米,這是明藩王墓葬中極為罕見的。

明遼簡王墓

3.遼簡王墓

位于荊州市荊州城八嶺山。遼簡王朱植為朱元璋第十四子,因就藩廣寧州(今遼寧北鎮(zhèn)縣)而獲遼王稱謂。永樂二年(1404年)改封于荊州,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病逝,獲謚號“簡”。洪熙元年(1425年)下葬江陵八嶺山。之后,遼藩王系在荊州傳襲了七世八王。墓區(qū)占地60余畝,墓室系磚石結(jié)構(gòu),呈“王”字型,共有5室。墓室總面積102平方米,5室均為拱形頂,墻裙為磨磚對縫,工藝精細(xì),室內(nèi)地面鋪有陶質(zhì)方磚。前室安有大型石門,門上為九排九行石制門釘,前室與中室、中室與后室之間裝有兩道木門。墓道長17米,墓室門前立有墓志銘,遼王墓的規(guī)模、格局均不失為一座精美的地下宮殿。

4.郢靖王墓

位于鐘祥九里回族鄉(xiāng)三岔河村。郢靖王墓為郢靖王與其妃子合葬墓。郢靖王朱棟為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于1388年,3歲時(shí)被封為郢王,20歲就藩郢州,27歲病死,獲謚號“靖”,因無子被永樂皇帝朱棣除去封地。 葬于寶鶴山之原(今鐘祥市九里回族鄉(xiāng)三岔河村四組皇城灣)。妃郭氏,王薨逾月,悲痛欲絕自盡,隨郢靖王合葬。郢靖王遺有四女,于宣德四年(1429年)奉旨回南京原籍。據(jù)《興都志》記載:郢靖王墓,在興都城南二十里清平村寶鶴山,妃郭氏合葬。享殿七間、東西廂十間、神廚五間、宰牲房三間、鼓樓一座、碑亭一座、欞星門三間、券門三間、紅墻周回一百二十七丈、內(nèi)官住宅一所。正德十一年(1516年)殿宇圮壞,睿宗獻(xiàn)皇帝(興獻(xiàn)王朱佑?xùn)z)命官修理。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欽賜修葺,寢閣帷帳煥然一新。1937年,郢靖王墓遭到日軍破壞,地面建筑損毀殆盡。2002年,該陵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2005年發(fā)掘。先后出土文物400余件,其中珍貴文物100多件,其中的青花瓷、金簪、金粉盒等6件文物被初步確認(rèn)為國家一級文物。

5.梁莊王墓

位于鐘祥市長灘鎮(zhèn)大洪村。是明仁宗朱高熾第九子朱瞻垍及其妃子魏氏的合葬墓。朱瞻垍生于1411年,14歲時(shí)被封為梁王,19歲就藩安陸州(今鐘祥市),梁莊王的正妃紀(jì)氏“早夭”。宣德八年,梁莊王22歲時(shí),20歲的魏氏被冊封為梁王妃。他們僅共同生活了8年,梁莊王便“以疾薨”,獲謚號“莊”。魏氏悲痛欲絕,“欲隨王逝”?;实蹫榇私抵及矒幔媪粝聛?,撫養(yǎng)梁莊王的兩名幼女。朱瞻土自下葬時(shí),只將墓門封堵而沒有封墻和回填土。相隔十年后,王妃魏氏過世,再將原先封堵墓門打開,將王妃與梁莊王合葬。梁莊王墓原地面上建有塋園和地面建筑,現(xiàn)瑩園只殘存部分基址,建筑則在歷史上被毀無存,現(xiàn)在只見到磚、瓦痕跡。墓室(即地宮)是建在一座小山坡上,南北向,內(nèi)呈“中”字形,為崖洞磚室墓。墓室南端有一斜坡墓道,長10.6米。墓室分為前、后室,室內(nèi)鋪一層起防潮作用的石灰。錫冥器、銅、鐵器等出自前室,王、妃的棺床以及主要的金、銀、玉、珠寶器等,均出自后室。2001年發(fā)掘。墓內(nèi)出土金銀、玉石、陶瓷等珍貴文物5100件,其中金、銀、玉器有1400余件,珠飾寶石則多達(dá)3400余件。是全國已發(fā)掘明代親王墓中出土文物最多、最精美的一次空前大發(fā)現(xiàn)。

Hash:f24fc14bdfa54b475c6dd4c28a61dc17be969397

聲明:此文由 荊州記憶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