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海上奔波一生,終于離開了海,進入大地的盡頭

海邊墓園

文/盛文強

我來到了半島尖端的狹長地帶。若從高空中俯瞰,這里是深入滾滾波濤之中的走廊,兩側是鐵銹色的斷崖,正是這些衰老的石壁,碰碎了海浪的進攻,才使窄條的陸地得以保全。在這狹長地帶,丘陵起伏,少有人到這里來。此時天色尚早,太陽還沒出來,隱隱望見陸地的尖端指向了東方,煙波浩渺的未知之鄉(xiāng)。而腳下所在,儼然大地的盲腸,無用的一截,卻又難輕易舍棄。

途經幾座丘陵,曲線在山丘和谷底之間翻滾,牽引著目光來回滑動。在丘陵之后,閃出一片平地。平地的中央,有一座從未見過的大墓,穹頂高大,足有一人多高。墓碑上的字跡風化剝落了,筆劃消磨殆盡,碑面白茫茫的,平坦的廢墟。不知是哪個大人物的墓,也不知年代。墓的主人在此長眠,他的墓是高臥的圓球,穹頂光潔,用白色石片砌成,走近細看,才見石片接縫處鉆出了細草。在海風的吹拂下,草尖抖成了一團虛影。從空中飛過的海鷗側頭望了一眼,拍了幾下翅膀飛到半島的另一側。大墓的光滑外殼,遠道而來的海鷗也感到吃驚。在野地中,畢竟難以見到規(guī)整之物,一切都是雜亂的,不入規(guī)矩之中。巨卵似的人工筑造之物安置在自然界,硬生生地鑲嵌在海角一隅,它正從半島的地面腫起,寂靜中的無名。

繞過大墓,來到海角更深處,迎著潮頭的尖角有些單薄,地平線在腳下消失,陸地消融在海中。向著大海的方向,有一片墓地,是海島上的老漁夫長眠之地。他們在海上奔波一生,終于離開了海,在此長眠,進入大地的盡頭,四肢百骸得以安歇。他們太累了,需要休息。墓碑都面向大海,波浪在面前翻滾,不斷撞向岬角,要把這塊狹長地帶吞噬,石壁及時擊碎了大浪,空氣中飄來波浪的冰涼碎屑,落在臉上如同針刺,不由得倒退幾步。老漁夫當年領教過海上生活的兇險,在海上掙扎了一輩子,現(xiàn)在卻又要和海比鄰而居。在海角之外,又有年輕的漁夫駕船出海了。海上的潮汐往來更迭,島上的漁夫也在代代傳遞。人與?;ゲ幌嘧專3种娈惖钠胶?。

墳冢外圍繞著石墻,只有東面留有開口,墓碑設在開口處,比圍墻稍高,像是一面照壁,碑上雕了紋飾,字體有稚氣。這是素人的手跡,他們原本不通文墨,寫出的字東倒西歪,筆畫似柳葉,兩端尖細,中間粗胖,像是孩童寫的字,歪斜中卻有天真意趣。連看了幾處,從中辨出了幾個名字。他們的生平,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們在海上度過了一生,他們耳聞目見的海外奇觀,也一并帶進了墓地。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對名字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偏執(zhí)。在眾多墓碑中,有一個漁夫的名字矯然而出,那是用紅黃綠三種顏色,寫的三個字,每一筆都要換一種顏色。這是墓群中最為絢麗的名字。在名字四周,還有大朵的團花和盤曲的纏枝,紅的是花朵,綠的是枝條,名字在花木的簇擁之下,仿佛鑼鼓聲中的交談,難以分辨。名字和花枝都是雕在墓碑上的,在凹陷中填充了彩色油漆,有的地方油漆太飽,向下流淌。那個人的后代深情而又執(zhí)拗,把逝者的名字裝扮起來,是為了對抗遺忘。反復涂抹的油彩,就是記憶中難以剝除的情感,愈是鮮艷,便愈是濃烈。

在長久的追憶之中,逝者的名字和花枝纏繞在一起,每年春天都生發(fā)出來。在太陽升起的時候,長夜的黑暗退去,墓碑上的名字一一照亮,筆劃的凹陷里,陰影也無處存身。墓室里灌滿了金光,向外流溢。墓的主人一生平平無奇,此刻卻享有天地間最耀眼的光芒。

新媒體編輯:何晶

配圖:攝圖網、出版書影

秋季文創(chuàng)線上首批限量100份

中國郵政平臺

本報為周報,周四出刊,通過郵局寄送,郵發(fā)代號3-22,全年訂價61.8元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

Hash:eb2ddf39a68683736e0e20a1c7abb047138970b3

聲明:此文由 情詩寶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