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在臺灣管鬼叫“好兄弟”
早在2000多年前,偉大的思想家莊子就告誡我們“人在江湖,入鄉(xiāng)隨俗”(入其俗,從其令),具體點說,就是出門在外,話別亂說,人別嘚瑟。作為一個自認為有知識儲備的青年,去年我在臺灣玩嗨了,沒聽莊子的話,結果鬧出了不少烏龍。所以今天我挑一件跟大家嘮嘮,就當前車之鑒了。
不是我愛忽悠,縱觀人的歷史,也是一部鬼的歷史。從商周甲骨文到聊齋故事,在老百姓心中,鬼和各路神佛、精怪、妖魔一起組成了超自然界的人氣組合,并時不時地搶占了C位。在臺灣社會也是如此,人們一邊嫌棄,一邊又害怕,就用語言包裝了一下,把孤魂野鬼稱為“好兄弟”,比如一個人說:
“靠,我昨晚遇到好兄弟了啦”
那就表示:
“哎呀我去,我昨晚上見鬼了”
△林美容教授的這本書深入淺出,我買了之后認真研讀,還做了筆記
做人不易,鬼也是。如果你只是聽了幾個鬼故事,看了幾集綜藝節(jié)目,就認為“好兄弟”是鬼界大拿的話,那你就太天真了,因為即便是鬼,也會分出個三六九等,想要實現(xiàn)階層跨越,難啊。
首先要看出身?,F(xiàn)在的小年輕如果不知道“出身”是啥,可以問問爺爺奶奶,保準他們能講出一部或輝煌、或悲慘的家族史。就鬼來說,有名有姓、正常死亡、被人祭祀的基本上就算出身不錯的。
像中國古代社會普遍存在的祖先崇拜,臺灣人現(xiàn)在也會在家里或宗祠、寺廟里供奉和祭拜先人,一般死后一年被稱為“神主”,在家中供奉;等一年以后就可以升級了,叫“公媽”,能被列入祖宗牌,永享后代祭祀。對比之下,“好兄弟”往往都是早夭橫死的孤魂野鬼,缺少家庭的溫暖和后代的關愛。
△ 祖先牌位經典制式
其次要看編制。有編制的工作能突顯社會身份,“好兄弟”們也不想總是無業(yè)游蕩,因此他們有的就被收編到各個公廟,成為“有應公”、“百姓公”,算是成為了集體的一員;還有的被城隍爺以及各種王爺、將軍等神明收為下屬的,協(xié)助神明鎮(zhèn)守地方。
凡是這種就算混上編制了,成為某某爺,受人祭拜;但是也有不少是臨時工,掙得少,干得多,說下崗就下崗。
△臺灣寺廟林立,從佛陀、觀音、媽祖到各路王爺、將軍、千歲,應有盡有
最后還要看能力。真的進階之路,還要靠實力說話,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下,有不少所謂的“陰神”、“陰廟”比正規(guī)寺廟的香火更旺,像新北市的十八王公廟,傳說是十七個人在海上遇難,漂到北海岸的時候被當人發(fā)現(xiàn),船上僅剩的一只狗隨即自殺殉葬,人們就把他們一起合葬,成為一處有應公廟。后來大家發(fā)現(xiàn)這廟特別靈驗,特別是能保佑各種偏財運,人們炒股和買彩票都要去拜拜,像旺旺集團老總蔡衍明就是忠實信徒,時至今日,十八王公在全臺也是無人不知的超級靈驗的神明了。
△臺灣電影《棋王》中通過人們對十八王公的狂熱崇拜展現(xiàn)了當時金錢社會對人的腐蝕
所以說,在各種宗教和民間信仰繁茂發(fā)展的臺灣,人們日常談論或撞見的“好兄弟”實際上是孤獨且落魄的,它們是鬼界的底層,是庶民的談資。
禁忌總是用來打破的,雖然人們生怕觸了霉頭、壞了運氣,都不敢直呼其名,但是生活中難免還是會招惹到“好兄弟”。既然惹事兒了就不能怕事兒,在陰陽兩界,送禮都是平事兒的第一步。
當然了,身份不一樣,收禮的層次也不一樣。在臺灣民間給神明燒的紙錢是四色金紙,給“好兄弟”的只用銀紙錢。有好吃的要先給神明吃,殘羹冷炙才能輪到“好兄弟”享用。
有壓迫就有反抗,啥時候也不能將歧視進行到底。因此每年農歷七月臺灣民間都會舉行中元普渡,主要就是為了安撫平常里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讓它們在鬼月中能吃飽喝足,身心舒暢,快快樂樂過節(jié),安安穩(wěn)穩(wěn)做鬼。
所以中元節(jié)前后臺灣人都十分警覺,盡量不走夜路、不亂惹事,生怕萬一沖撞了外出覓食的“好兄弟”。而且很多人認為七月初一鬼門就已經打開了,一直到二十九都是“好兄弟”們自由活動的時間,因此據臺媒統(tǒng)計,這個月也是各種靈異奇聞的多發(fā)月,每年都有幾個讓人心驚膽戰(zhàn)的爆款。
別以為只有人懂策略、會算計,這方面鬼也不差。俗語說的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會作的鬼,是得不到好福利的。
臺灣民間的鬼故事很多都是以“抓交替”為主題,例如有人游泳,感到水里有人用力拽他的腳,多半認為這是水鬼找替身;如果走路總是兜兜轉轉,迷失了方向,也被認定是鬼打墻。有的人會去求助乩童、尪姨(類似咱們北方的大仙兒),有的則找更現(xiàn)代的催眠和通靈者,總之管用就行。
△瑤瑤主演的臺劇《通靈少女》人氣超夯
有一定鬼片觀影的同學應該清楚,女鬼往往比男鬼更幽怨難纏。在臺灣民間人們認為早夭或橫死的未嫁女孩會心有不甘,進而禍害本家,只有結一門冥婚才能獲得社會身份,不至于成了無主的孤魂。
這種習俗基本沿襲自廣東、福建等地,但牛逼是臺灣至今仍有遺存,比如宜蘭地區(qū)有不少男人“娶神主仔”,有一個人間的妻子以及一個或數(shù)個鬼妻。
△去年金馬獎最佳影片《血觀音》里的冥婚
我們都知道臺灣社會是一個復雜多族群集合體,像本省人、外省人、原住民、客家人、潮汕人、閩南人等多重分類體系,將每個人都打上了標簽。
在臺灣做過田野調查的漢學家們提出了著名的“神—鬼—祖先”理論,直白點說,就是民眾腦中的超自然對象其實是現(xiàn)實世界的映照,神明是當官的、有權勢的,祖先和自己都屬于有血緣和利益關系的親屬集團,而鬼則相當于社會上的流氓、乞丐和其他具有危險性的邊緣人與陌生人。舉個栗子,就像出遠門前你媽的嘮叨:
“跟領導搞好關系,多和家里聯(lián)系,別招惹那些不三不四的,聽著沒!”
常年盤踞在社會底層的,是那些身體有缺陷的、思維不正常的人、街友游民、流氓混混、性工作者以及各類遠離主流社會的特殊人群,他們和“好兄弟”一樣被排斥在正常的社會規(guī)則之外,被堤防與警惕。
比如被譽為臺灣四大鬼屋之首的基隆林家洋樓,據說美軍駐臺期間這里曾是酒吧,一個名為娜娜的酒女懷上了美國大兵的孩子卻慘遭拋棄,悲憤之余用汽油將整個酒吧燒毀,數(shù)十人葬身火海,從此關于這間洋房的靈異傳說不斷涌現(xiàn),有人半夜從遠處望去廢棄的房間里有男男女女跳舞的身影,也曾有膽大的人偷偷去探險,發(fā)現(xiàn)娜娜正站在窗邊向他揮手,長發(fā)下是半邊燒焦的臉。
雖然失語是底層的常態(tài),但是與鬼怪靈異相關的故事傳聞卻坊間的熱門談資,從政治人物到演藝明星再到普通百姓,似乎每個人都可以講出一兩個親身經歷。
再加上媒體也喜歡挖掘這樣的新聞吸引眼球,不少電視節(jié)目都會推出靈異節(jié)目主題,網絡上的爆料更是豐富,像PTT、痞客邦、雅虎奇摩知識等論壇社區(qū)里諸如“騎機車遇見不明生物,疑是好兄弟”、“公司晚班遇到不明現(xiàn)象,電梯撞鬼”這樣的帖子比比皆是。以及各類全面又細心的撞鬼大盤點,民間底層的鬼儼然已經具有了一種主流傾向。
現(xiàn)在的臺灣人也經常會用“阿飄”來形容一切來歷不明的靈異物體,與傳統(tǒng)的“好兄弟”相比,這個稱謂似乎更中性,還帶著一點戲謔的成分。
其實想想也挺好,如果我三十歲了還沒結婚、沒有固定工作、既宅且喪、性取向多元的話,寧可別人叫我“阿飄”,而不是“好兄弟”,畢竟大家又不熟,是吧。
Hash:7a969fde377851e18e53a653f8b4a9d958eb62a5
聲明:此文由 X博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