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接地氣之神仙,說說澳門的土地信俗!

第一期【非遺魅力】中,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于2017年9月被列入澳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清單的“土地信俗”。

顧名思義,“土地信俗”敬的當然是“土地公”。土地公是古代神話中管理一方土地的神,又稱“福德正神”、“大伯公”,祂上保風調(diào)雨順,下保家宅平安,實現(xiàn)普通老百姓最樸素的愿望,也被認為是民間最接地氣的一位神靈。于是,土地總是被人們塑造成和藹可親的老公公形象,甚至攜同樣和眉善目的土地婆婆一起出現(xiàn)。

澳門的土地信俗傳承已久,其祭壇的形制多樣,可分為牌位、石碑、壇、龕(kān)和廟,而土地神的供奉形象上又見有石主、石碑、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神像幾種類型。

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時澳門供奉土地之廟宇有近10所,公共土地神壇多達140多個,民宅大樓、商店門前設置供奉的土地神位更是隨處可見。不夸張的說,土地公神龕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看門一寶。

澳門有多座土地廟(即福德祠),最為著名的是沙梨頭土地廟、雀仔園福德祠及下環(huán)福德祠。其中,沙梨頭土地廟是目前澳門最大的土地廟,迄今已有逾二百年歷史。

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是土地公寶誕,俗稱“頭迓”,澳門家家戶戶除在自家門口土地神供奉貢品及燒“衣紙”致謝外,更攜同三牲供品、元寶香燭等祭品,前往各自所屬福德祠、土地廟或街頭社公賀誕。

澳門土地廟宇的賀誕活動十分有特色,形式包括參神祈福、醒獅助慶、上演神功戲及舉辦宴會等,場面盛大熱鬧!活動不僅有本地華人社群來參與,更會吸引許多旅客到場觀賞,從中感受土地誕文化氛圍。

見微知著,以小見大。從土地信俗這區(qū)區(qū)一隅窺其全豹,便可見得澳門民俗文化的厚重,及本地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弘揚。

資料參考來源:

澳門旅游

澳門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www.culturalheritage.mo

澳門廟宇節(jié)慶網(wǎng)www.temple.mo

Hash:240f404de4860b4354e06cef0ef4643882452336

聲明:此文由 澳門特區(qū)旅游局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