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十三)

佛劉清漳兩岸昨天

[前言]本文共分為四大部分:1.中國古代軍事地理概述;2.中國歷代新興王朝從西向東、從北向南進行戰(zhàn)爭統(tǒng)一的歷史;3.中國歷代新興王朝,從西向東、由北向南進行戰(zhàn)爭統(tǒng)一的原因分析;4.中國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由于能力有限,水平不高,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認知力有未逮,錯誤和不足定在所難免,恭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本人不勝感謝!

(三)古代關隘概述

關隘概述

(全國主要關隘分布圖)

關(關),形聲字,從門,門內(nèi)有閂,其本義是門閂。主要指“閉合”“關口”等意思?!?a href='/mozi/' target=_blank>墨子?備城門》:“門植關必環(huán)錮?!币隇殛P門。晉陶潛《歸去來兮辭》:“門雖設而常關?!庇申P門的關,引申為關口。

隘,形聲兼會意字。本意是狹窄、狹小,《古詩十九首》:“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薄?a href='/shijing/' target=_blank>詩經(jīng)?大雅?生民》:“誕置之隘巷,牛間腓字之。”引申指險要處,《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睍x?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币虼耍P隘是指險要的關口,是在交通要道或重要津渡設立的防務設施,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軍事防御和控制交通,也是征收賦稅的重要設施。

2.關隘的興衰與變遷

關隘設置的歷史源遠流長,周代時就已經(jīng)在國境、交通要道及城門設關,并配備有專門掌關的官員。國家設關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通商旅,征賦稅,并沒有與險要、軍事、戰(zhàn)爭等結合起來,后來隨著戰(zhàn)爭的頻繁及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關才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和功能,成為了抵御敵人的重要設施,關隘的大量設置,始于戰(zhàn)爭頻發(fā)生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從這一方面來講,關隘即是戰(zhàn)爭的產(chǎn)物,同時又因為戰(zhàn)爭的不斷發(fā)生和發(fā)展才得以更加完善。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關隘最著名的莫過于令伍子胥一夜白頭的昭關了。戰(zhàn)國時除了著名的“天下九塞”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重要關隘,如楚國東設有符離塞、西設有扦關、西南設有厲塞、南設有無假關。

秦漢時期,關中地區(qū)東設函谷關、西設散關、南設武關、北設蕭關,號稱秦漢四塞。漢代在西北北部設立了玉門關、陽關、五阮關、天井關、壺關等重要關隘。東漢定都洛陽后,在京城的四周設置了虎牢關、函谷關、伊闕關、孟津關。至唐代,各州郡府縣,修筑了許多關隘,據(jù)統(tǒng)計全國共有166處關隘。

北宋時,在北部的邊境線上設置了淤口關、益津關、瓦橋關、岐溝關和高陽關。

明朝始創(chuàng)天子守國門,特別注重關隘的設置和維護,因此明代是關隘修筑的高峰期,最著名的例子是山海關居庸關。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大部分關隘大都是這一時期修筑或重新維修的,基本形成了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全國關隘的結構和布局。

清朝倡導以德治天下,邊關穩(wěn)因,海晏河清,康乾盛世時,大量拆毀關隘。清后期國勢衰弱,為防止太平天國及捻軍起義,才開始注重關隘的維修和修筑,如同治年間重新修筑了雁門關。

千年風雨,滄海桑田,有的關隘雖然名稱一樣,但位置卻發(fā)生了變化,如函谷關、玉門關及蕭關等;有的關隘雖然位置沒有變化,但名稱卻在不斷地變化,如紫荊關,東漢時稱五阮關,北魏時稱子莊關,宋代稱金陂關;有的關隘雖然名稱和位置沒有變化,但角色和功能發(fā)生了變化,如嘉峪關,在明代既是邊關、是抵御外敵入侵的重要關隘,又是進行邊境貿(mào)易的重要之處。到了清代,嘉峪關成為了內(nèi)地關隘,防御功能基本消失了,成為了征收賦稅、檢查往來客商及貿(mào)易的重要關卡。

3.關隘特點

通過對中國古代重要古關隘、津渡的考察和了解,關隘一般有以下特點:

①憑險而立:自古以來,所有的關隘、津渡無一不是憑借山勢、水勢,依險而立,所處位置莫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

②具備一定的基礎設施:一般的關隘都建有城樓,大型的關隘一般建有關城,其配套設施往往有主樓、偏樓,中城、外城等,并逐漸發(fā)展成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城鎮(zhèn)。

③交通與軍事想結合:關隘、津渡所處之地無一不是交通要沖,關隘設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稽查犯人、貿(mào)易交往、征收賦稅,隨著戰(zhàn)爭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關隘又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形成了無關不守、無關不兵的局面,關隘的重要性也日益突顯。

④多分布于北方和邊境地區(qū):關隘的分布地區(qū)以北方居多,即今日陜西、山西河北等地居多。江浙、廣東、廣西等地相對較少。其次是邊境地區(qū)較多,如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寧夏、甘肅、四川、云南、貴州等地較多。

⑤與政治密不可分:關隘的重要功能是用于抵制和防守,秦漢時的咸陽、長安;東都洛陽;宋都開封;元明清三代時的北京,可以說在京師的四周無一不是關隘眾多、雄關漫道。

4.關隘的類型

①內(nèi)關:所謂內(nèi)關,是以我們今天的地理概念而講的,是指處于我國境內(nèi)內(nèi)地的關隘而言的。在我國古代,諸侯林立,大小國并存,某關隘對某國來講是邊關,在今天來講,就成了我國的一個內(nèi)關。因此本文所講的內(nèi)關、邊關均以我國今天的疆域概念來劃分。

②邊關:邊關是相對于內(nèi)關而言的,即邊疆地區(qū)的關隘。由于時代的發(fā)展,邊疆歷史沿革的不同,邊防關隘的確定差異就很大,按照業(yè)內(nèi)公認的說法,一般以古長城為界,把沿古長城一線的關隘稱為邊關。如陽關、玉門關、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等。

③津關:津關是指江河上的關隘要沖。在古代的江河之上,常設有津要,發(fā)揮著與陸地關隘相同的功用。毋庸質(zhì)疑,津關以南方居多。

海關:海關是指中國古代去海外的海上關隘。海關的功能一是征稅,二是稽查進出海關的行人。

(二)華北、華東地區(qū)的關隘

山海關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處,是明長城東部關隘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zhèn)北臺、西有嘉峪關)、“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千米,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并有多種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箭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東羅城等建筑。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關設衛(wèi),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山海關位于明長城東端,是明長城唯一與大海相交匯的地方。向北是遼西走廊西段,地勢險要,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稱其為"碣石道"。關城北燕山,南連渤海,冀遼在此分界。

山海關是關內(nèi)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的重要屏障。明宣德年間曾在此特設兵部分司署,為明兵部的唯一分設機構,具有獨特的軍事與政治價值。自其設立至明朝覆滅,二百多年間,共有九十位兵部分司主事在此任職。

山海關距離北京大約280公里,而且兩地之間的地形以利于騎兵沖殺的平原為主。正因為山海關的特殊地理位置,關乎明王朝京師的安全,所以,從明朝中后期開始,山海關逐漸贏得了“天下第一關”的稱號。這不僅指山海關地處萬里長城最東端,更表明了它扼守遼西走廊、護衛(wèi)華北平原的重要價值。山海關及其建筑在明朝為防止東北女真族的崛起和元朝的殘余勢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隋開皇三年(583年),筑渝關關城。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高句麗,自臨渝還。五代后梁乾化年間,渝關為契丹所取,薛居正指出:“渝關三面皆海,北連陸。自渝關北至進??冢f置八防御兵,募士兵守之,契丹不敢輕入。及晉王李存勖取幽州,使周德威為節(jié)度使,德威恃勇,不修邊備,遂失渝關之險。契丹芻牧于營、平二州間,大為邊患。”宋宣和末年,渝關為女真所得。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帶兵到此地,以古渝關非控扼之要,于古渝關東六十里移建山海關。

山海關長城歷經(jīng)洪武、成化、嘉靖、萬歷、天啟、崇禎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時間,建成了七城連環(huán),萬里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系統(tǒng)。

明末李自成與吳三桂在此激戰(zhàn)。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山海關。民國十一年(1922年)夏,直、奉軍閥大戰(zhàn)于石河西岸,1924年秋再戰(zhàn)于山海關外的關家墳、威遠城、姜女廟一帶。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日寇占領山海關。1945年9月,八路軍冀熱遼部隊配合蘇聯(lián)紅軍攻占并解放了山海關城。194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山海關保衛(wèi)戰(zhàn)。

山海關

黃洪憲

長城古堞俯滄瀛,百二河山擁上京。

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

星臨尾部雙龍合,月照平沙萬馬明。

聞道遼陽飛羽急,書生急欲請長纓。

重登山海關城樓

孫承宗

甲胄詩篇少,乾坤戎馬多。

幻仍看海市,壯擬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頭月奈何。

群雄驕語曰,一劍幾經(jīng)過。

宿山海關

函可

重關猶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險,危巒空白攢。

鄉(xiāng)書萬里絕,鼓角五更寒。

敢望能生入,回頭仔細看。

山海關

魏源

嚴城當子夜,百道起邊聲。

島嶼天風起,如聞鴨綠兵。

塞上曲 送王元美

李攀龍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關大海流。

馬上白云隨漢使,不知何處不堪愁。

出榆關

戚繼光

前驅(qū)皆大將,列陣盡元戎。

夜出榆關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關

納蘭性德

雄關阻塞戴靈鰲,控制盧龍勝百牢。

山界萬重橫翠黛,海當三面涌銀濤。

哀笳帶月傳聲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舊是六師開險處,待陪巡幸扈星旌。

(2020.7.5-11.11)

附錄:

參考書目

1.李楠編著.中國古代關隘.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15

2.何力編著.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道古關隘.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2

3.顧祖禹著.讀史方輿紀要.中華書局.2008

4.裴松之著.三國志.中華書局.2012

5.亞瑟?亨?史密斯著﹒李明良譯﹒中國人的性格﹒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6.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11

7.許倬云著﹒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

8.班固著.后漢書.中華書局.2010

9.17.伯蘭特?羅素著﹒戴玉慶譯﹒羅素自選文集﹒商務印書館,2006

10.沈德潛著.古詩源.中華書局.1978

11.計六奇著.明季北略.中華書局.1984

光明涉縣人。

清漳兩岸編輯團隊

顧問:談歌

主編:佛劉

編輯:曾澍致 巴蜀布衣 趙老師

駐站作家(排名不分先后):

陳自鵬 溫江水 溫健康 李曉玲 竇光明 李亮 孫琳 江志強 趙經(jīng)緯 李光清 常忠魁 李新縣 韓冬紅 呂國防

駐站攝影師:趙建永

請附上作者簡介、照片、電話、微信、通信地址。照片請制作成100K左右,以附件發(fā)送,千萬不要粘貼在word 文件中,也不要直接粘貼在郵件中。7天內(nèi)沒發(fā)出又沒接到回復的稿件請另投。

【竇光明專欄】把根留住

Hash:9335aef324d96cfdcde9dad2fa1d5807dc202aa7

聲明:此文由 清漳兩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