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寧有個寧舟寶塔, 流傳著兩個美麗的傳說

唐朝大順二年(891年),中寧舟塔地區(qū)建了一座塔。該塔建筑風格十分獨特,在全國獨一無二。人們在建塔時,先在地下挖了一個大坑,在坑內建塔基,塔基為實心體,低于地面1.67米,基坑面積比塔基大數倍,四面以磚石砌筑,形如船艙,寶塔立于基坑當中,高聳如船桅,故名舟塔。一首古詩寫到:“寺壁當舟壁,塔峰是桅峰。”寶塔共七級,為八角樓閣式密檐空心磚塔,塔身外底層每邊長5尺,周長4丈,塔內空心直徑4.5尺,有磚砌階梯可盤旋而上,直達頂層,塔身通體用青磚平砌,白灰勾縫,每層外塔檐為疊濯牙子相間砌成,轉角處懸掛風鈴,共56個,每遇微風,鈴聲丁當,清悠悅耳,大風起時,鈴聲大作,聲聞數里。塔剎為葫蘆寶瓶式,塔尖塔頂表面鑲嵌黃銅葉片,金光閃閃。塔身第一層開東門,第七層開南門,其余各層門向各不相同。登臨塔頂依門遠眺,十里八鄉(xiāng)如畫風景盡收眼底。

該塔在第三層的北面,鑲嵌著一塊磚雕匾額,上書“寧舟寶塔”四個大字,兩邊及下底刻寸楷銘文,這種在塔身上鑲嵌塔名的做法,在全國寶塔建筑形式中是十分罕見的。另外,通常匾額大都朝南,而此塔匾額卻鑲于北側,面對黃河,充分體現了塔與河的密切關系。

關于寧舟寶塔,當地還流傳著兩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以前,一股匪兵打家劫舍,搶掠百姓,因舟塔一帶是富庶的枸杞之鄉(xiāng),便計劃第二天實施搶掠,待天微明集合出發(fā)時,卻見寶塔大放豪光,寶塔四周人頭攢動,刀槍如林,似有千軍萬馬,匪兵疑為天兵天將下凡相助,嚇得不戰(zhàn)而退,神圣的寧舟寶塔護佑了一方民眾,避免了一場劫難。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暴漲,黃水泛濫,從泉眼山向東直下,洪水經過的地方,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淹了個精光。大水快漫到寧安堡,在這危急關頭,這事被南海觀世音菩薩知道了,急忙駕起祥云趕來,摘下頭上的金釵一拋,天空出現一朵五色彩云,悠悠飄來,慢慢化作一根又高又大的桅桿,突然從天空降落下來,插在寧安西鄉(xiāng)的土地上,這里立即化作一只大船,三搖兩晃飄蕩起來,遭災的人們得救了,等到洪水退后,那根高大的桅桿就變成一座高塔,人們稱它為“寧舟寶塔”。

寧舟寶塔歷經滄桑千余年,幾經興廢。據記載,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大地震,“梵宇寶塔傾圮”,后修復,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衛(wèi)寧地區(qū)又發(fā)生了7.25級的強烈地震,塌毀了兩層。雍正四年(1726年)修復。1920年海原發(fā)生了8.5級強地震,使塔身向東傾斜,后在小震中又自行復直。1966年“文化大革命”當中,寶塔被當作“四舊”與寺廟一起被拆毀。1990年,當地信教群眾自發(fā)集資,在原塔基座上修建了塔身,仍為七層八角,直徑5米,通高28.3米,巍巍寶塔又重新聳立于杞鄉(xiāng)寶地,煥發(fā)著新的光彩。

Hash:b7719f94531e1a9924c4d5777bf9af3b5d586d35

聲明:此文由 中衛(wèi)印象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