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這些井和井文化,你都知道嗎?
在人類悠悠歷史的長河里,井和人的關(guān)系可謂親密無間?!熬蚓叭薄熬B(yǎng)不窮”“穿井得人”“塞井夷灶”“坐井觀天”“井底撈月”“井水不犯河水”,乃至“落井下石”“市井之徒”等等之類的成語、俗語、故事,無一不反映出井與人的密切關(guān)系。
貴陽有多條河流人們在飲用水方面相對方便井依舊是貴陽人離不開的生活設(shè)施
貴陽城的東西南北中都有井:黑羊井、野貓井、黃家井、三元井、四方井、太乙井、珠巢井、月亮井等。
太乙井,位于云巖區(qū)宅吉麻沖路,明代貴陽名井
有人統(tǒng)計,貴陽老城內(nèi)“有名有姓”的井有七八十處。更多的井則沒有名號,或者被隨意地叫做小井、大井。如貴陽老城內(nèi)當(dāng)年被叫小井的就有六洞橋、飛山街等好幾處。井在貴陽人生活中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致一些街巷就直接以井稱之(這或許也證明是先有了井,再有了街巷),如雙井巷、皂井巷、龍井巷、金井街等。很多以井命名的地名今已易名,但也有好些一直被叫到現(xiàn)在,如薛家井、黃家井、龍井巷等;有的井名還在,地點卻變了,如皂角井民國以前指今小十字附近的一口井,因井旁有一棵皂角樹而得名,旁邊的巷子也因之被叫做皂井巷。今天的皂角井位于花溪大道中段,成為地片名。
位于貴陽市云巖區(qū)黔靈山公園弘福寺后門正下方,康熙三十年建成
因為有井,便聚攏了人
正所謂“聚井而居,共井為鄰”
人來人往多了,就自然有了人氣
正是井的開放和包容
已知的貴陽城最古老的井當(dāng)屬大十字附近的黑羊井,其歷史可一直追溯至宋初,黑羊井旁有條黑羊巷,這是人們聚居的地方。大十字之所以在后來能夠成為繁華之地,黑羊井應(yīng)當(dāng)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人們愛護井,崇尚井,與井和諧相處,井也因此沾上了文化氣,許多的井名很優(yōu)雅,如、琵琶井、白鶴井、竹葉井等;也有的井名似乎讓人“大跌眼鏡”,位于城東百花山附近有口人氣很旺的井居然叫“棺材井”。
金頂山井位于云巖區(qū)金頂路,清代古井
歷史上貴陽有“三大名井”,它們是龍井、三元井、薛家井。三井中,又以位于今噴水池附近的龍井名氣最大,素有“一品泉”之稱,可見水質(zhì)之佳。明弘治《貴州圖經(jīng)新志·山川》在提及龍井時說:“泉出石隙中,噴噀清冽,味甘甚于他井。”貴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區(qū),這就決定了貴陽的井水的特質(zhì),井水基本上都是清冽的泉水。泉水是水中最上品,水質(zhì)優(yōu)良,清冽甘甜,一些井干脆直接以泉命名,如黔靈山麓的白象泉、大羅泉等。而名氣最響亮的自然數(shù)圣泉了。跟一般的泉不同,圣泉是一眼間歇泉,一晝夜盈縮百余次,故又有“百盈泉”之稱。此井也為古代著名地理學(xué)家徐宏祖所關(guān)注,在其《徐霞客游記》里就有“西十里為圣泉北嶺,其水東流”的記載。 幾百年來,圣泉不僅惠及著一方山水,滋養(yǎng)著一方百姓,還營造出一道靚麗的田園風(fēng)光:“圣泉流云”明代就是“貴陽八景”之一。
貴陽市皂角井路
隨著井被自來水管道取代,諸多的老井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不少的井已經(jīng)無蹤可覓,今天貴陽的年輕人大概就很難想象,六七十年前的中華路上就有井;而直到上世紀80年代,新華路往紀念塔方向的人行道上,一眼水井旁,依然人來人往,由人淘米洗菜。2010年以來,貴陽對市內(nèi)20余眼古井采取了保護措施,包括了圣泉、月亮井、太乙井、薛家井等,都經(jīng)過了修葺。如距噴水池不遠的玉元井,石欄桿圍砌,周邊植有灌木花草,井口旁樹立著“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至今仍為周邊居民使用。位于頭橋附近的金鼎山在貴陽很有名氣,這兒也有一眼水井,即金鼎山井。
也許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
保護好一批古井還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井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清冽的水
作者:郭千里
▼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鎖頻
FM104貴陽都市女性廣播直播
▼
4、本文內(nèi)容由貴陽FM104編輯 整理,歡迎轉(zhuǎn)載,但請注明出處。
Hash:f03aa01d4f19513a014e1d172a6b58712276b52e
聲明:此文由 貴陽FM104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