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長的古龍窯,600年后在欽州二次涅槃

欽江古龍窯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前后,東 臨江 濱東路,西臨欽江邊,南北坐向,以其形狀像一條長長的臥龍而得名。

我國的龍窯最早始于戰(zhàn)國時期,一般利用自然山勢斜坡建造,用土和陶磚筑砌成直焰式圓筒形的穹狀隧道,由窯頭、窯身(窯床)和窯尾三部分構成。

欽江古龍窯占地面積約100畝,是水東缸瓦窯村坭興陶文化遺址的標志性建筑。水東缸瓦窯村自明朝起,歷代不事農耕,專志陶業(yè),是 欽州 城區(qū)內最具代表性的古陶文化遺址?,F已成為“坭興陶千年傳統(tǒng)燒制技藝保護基地”。

據《 欽州 志》記載,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為防御倭寇,朝廷下令沿 海城 防,一律砌建火磚城墻。該村先祖承領了燒制 欽州 城墻磚這一浩大工程。“欽江千帆競出海,欽城滿街磨坭興?!庇捎诔谴u的需求量達千萬塊之巨,在當時的缸瓦窯村便開始聚集了眾多的磚瓦匠。不出數載,這里逐漸發(fā)展起來,形成了一個專門為官府燒制城磚的遠近聞名的村落。

待到筑城工程完成后,由于官府不再需求城轉。這些燒磚匠便開始重操舊業(yè),以燒制缸瓦——日用陶器為營生了。而當年的州府官員感念缸瓦窯村人燒磚有功,遂在 欽州 城邊劃出一塊地段供他們專門銷售缸瓦陶器,算是作為獎勵,這就是后來的 欽州 缸瓦行。

可以說, 欽州 的坭興陶之所以能夠與與紫砂陶、 建水 陶、 榮昌 陶并列為 中國大名 陶,當年,缸瓦窯村的這些燒磚匠們起到了無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在六百多年間,缸瓦窯村人共修造過九座古龍窯,隨著歲月的流逝,除了兩座最古老的龍窯仍有遺址可尋,其余各姓私窯早已淹沒于地下。

后來,經有識之士從保護古文物和發(fā)展 欽州 坭興陶文化的角度出發(fā),積極呼吁保留古龍窯,這個提議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最后決定東岸的江濱路繞道而行,終于保下了兩座中的一座。

現存完好的這座欽江古龍窯,于1958年在欽江邊易址重建,古窯呈南北走向,北向立起一根高約10米的紅磚煙囪,棚下躺著的是一座長達82.2米的古龍窯——欽江古龍窯。窯身兩側開有鱗眼99個,這是投放燃料觀察火色的窗口。有窯門五個,其中,東面兩個,西面三個,供土坯進窯成品出窯。據考證,這是國內幸存的最長的古龍窯。

欽江古龍窯,其窯身雖然只有數十年,但是,它卻完整地傳承了古代傳統(tǒng)龍窯的所有特點和功能,屬于傳統(tǒng)的龍窯結構。無論是它的外形、它的根脈,還是它的燒制技藝,都與六百年前的古龍窯一樣。它傳承了六百多年的技藝和窯火,同時,也承載了六百多年的興衰與榮光。所以,缸瓦窯村人仍習慣稱它為古龍窯。它與所有的古龍窯一樣,都是稀有的寶貴遺產。

2012年, 欽州 市對古龍窯進行重新修繕,并2015年“五一”期間對游客開放,2016年第一屆千年坭興陶古龍窯火祭大典之時重燃薪火。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龍窯開窯當日,5000多件坭興陶窯變精品在萬眾矚目中正式亮相,一件在手,絕無類同,堪稱彌足珍貴。

時光荏苒,如今,欽江古龍窯雖然不再有當年的車水馬龍與人聲鼎沸,但它卻是國內最長的古龍窯,也是傳承千年坭興陶的龍圖騰,所以極具文物保護和利用價值。

Hash:2135433f31de0b810b8d3f399a44dbfe31c4d192

聲明:此文由 作家方益松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