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族在島上建村幾百年,且看他們宗族祠堂風(fēng)姿.

凌氏宗祠

深井村自2014年被廣東文化廳列入傳統(tǒng)古村落后,便多了許多游客前去游玩。深井村初始以山崗丘陵為主,由于珠江的滄桑之變,河灘淤積成陸,潮田子母相生,肥田沃地慢慢就多起來。山崗丘陵曲折難行,肥沃田地的產(chǎn)生無疑為深井村的繁衍提供了舒適的土壤。而其中,凌氏則為深井村的大姓,而凌氏是如何在這片土地開疆?dāng)U土,造就獨屬于本族的風(fēng)姿的呢?

宗祠記載了一個宗族的歷史,也見證了一個宗族發(fā)展壯大的過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帶著進一步了解深井凌氏愿望,小編踏上了尋訪凌氏宗祠的旅程。

深井村坐落在廣州黃埔區(qū)長洲島上,小編從魚珠碼頭坐船,于深井碼頭下船,通過詢問當(dāng)?shù)厝说竭_了深井村。

資料上了解到的深井村,應(yīng)該是古樸而沉靜的。因著這幾年政府對于深井村的重視及投入,深井村煥發(fā)出一種不一樣的魅力。深井村依舊保留了那些古樸而不失典雅的嶺南特建筑,但也穿插了一些精致的小洋房。馬路邊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果樹,龍眼、荔枝、菠蘿蜜等,果樹下老人們正吆喝著自家的水果。

來到一座古村落,怎么可能不被當(dāng)?shù)氐?a href='/gujianzhu/' target=_blank>古建筑所吸引呢?雖是心心念念著要去尋找凌氏宗祠,但也被路邊的古建筑所吸引,不知不覺中竟駐足觀賞起來。過了一會兒才想起自己的真正目的,只好加快腳步尋找凌氏宗祠。

尋尋覓覓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在村子的中心找到了凌氏宗祠。凌氏宗祠面闊三間三進,兩天井,硬山脊人字封火墻,灰塑龍船脊,石腳青磚,碌灰瓦筒,兩邊有青云巷。

宗祠的前堂較為古樸簡潔,供有一神位。橫梁上掛有兩個大紅燈籠,若是夜晚,定十分好看。

宗祠的中堂號“篤惠堂”。中堂門兩側(cè)刻有楹聯(lián),兩側(cè)雕花十分精致,但細看也看得出有了一定的年歲,精致之余更添一種歲月之美。篤惠堂的墻壁上也掛有楹聯(lián),同時還貼了一些相片,記錄的是凌氏龍舟隊扒龍舟的風(fēng)姿。

宗祠后堂則是神廳,因怕有所沖撞,便沒有多作了解,只遠遠地望上一望。

游覽完整個宗祠,走出大門,看到大門墻壁上寫有對凌氏宗祠的介紹:

凌氏宗祠始建于明末,相傳為凌氏十世所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建,同治元年(1862)修葺,2009年再度修葺。

凌氏宗祠是深井村凌氏始祖祠堂,祠中供奉凌氏自始祖以來先人的牌位。解放后,凌氏宗祠成了深井村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族活動的重要場所,村民大會、文藝表演、圖書閱讀、嫁娶宴會等都會在這里舉行。離開時,遙遙一看,發(fā)現(xiàn)大門聯(lián)寫道:

蒲田遠流澤

梓里慶長春

我想,這不只是凌氏族人對于本族寄予的希望,也是凌氏一族最好的寫照吧。

游覽完凌氏宗祠,除了對深井凌氏有了更好的了解,對于凌氏宗祠的建筑風(fēng)格也有不一樣的感受。黃埔區(qū)多數(shù)宗祠并沒有像凌氏宗祠這般,建得這般高大,門檻高,宗祠整體也很高,人在宗祠面前總顯得渺小,就如同后人對于先人那般的仰望與敬畏。

其它公祠

本次旅程雖然有些辛苦,但也收獲了美麗的意外。在離開凌氏宗祠準備原路返回時,還看到了凌氏的其他“私房廳”,如前山凌公祠、肖蘭凌公祠、充亭凌公祠等。這些公祠都各有各的特色,無論是橫梁上的雕花,還是磚瓦布局,都經(jīng)得起細細觀賞。

肖蘭凌公祠雖然門面小,卻不失精致。盡管已冷落無人打理,但依然讓人驚艷不已。

▲ 前山凌公祠。

這樣一個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地方,養(yǎng)育了一代一代的深井人,而凌氏也在這片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歷史,如果說,深井是黃埔文化的一支代表,那么凌氏便是深井不可取代的名片之一。

------------------------------------------------------

聲明:本文編撰推送屬非商業(yè)行為,如涉及著作權(quán)問題,請著作權(quán)人或著作權(quán)持有人與我們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3461003623@qq.com(本QQ為工作號,不加好友),我們將妥善處理。轉(zhuǎn)載請注明轉(zhuǎn)自“黃埔文化遺產(chǎn)”(ID:hpwhyc)。

Hash:13b965c369d9a380095c39c04a2493983b97a60d

聲明:此文由 黃埔文化遺產(chǎ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