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縱橫談 |古海蝕平臺與海市蜃樓之景

現(xiàn)在,昌黎城東近處有著十分明顯的海蝕地貌。在海拔41.7米的樂壽山(位于昌黎縣城東北1公里處)和海拔92.5米的東山(一名圍山,俗稱小東山,位于昌黎縣城東北1.5公里處),有著兩級古海蝕平臺。這兩級古海蝕平臺,一級在建有樂壽亭的樂壽山頂?shù)谋泵嫫聨X上(海拔35至40米),一級在東山之巔(海拔90米處)。這表明,這兩個地方都曾為海平面。此外,在東饅首山、西五峰山和碣石山主峰仙臺頂?shù)壬椒迳?,也發(fā)現(xiàn)有痕跡相當清晰的不同等高線的古海蝕平臺和海蝕巖,有的地方還有古貝殼層。看來,碣石山的確曾被海水圍困或浸在海中,并曾為挺立于巨海之中的島山。只是,這絕非是近一兩千年的事情,最起碼也要追溯到上萬年和幾萬年以前,甚至更加遙遠的年代。

▲ 東山樂壽亭北面坡嶺上的古海蝕平臺

中國成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在昌黎縣城東北偏北6.5公里的杏黃山(海拔131米)、西北偏北5.5公里的行龍山(海拔320.7米)等碣石山主峰仙臺頂周圍的山嶺上,先后發(fā)掘出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杏黃山位于昌黎至撫寧的公路西側(cè),東臨源于仙臺頂,經(jīng)長峪谷北流,東拐轉(zhuǎn)南的東沙河,西北與正明山(一名正面山,海拔377.6米)伸延下來的坡嶺顛連,南面亦有一道源于西五峰山的季節(jié)性河流。在這里采集到的暴露遺物有石斧5個,夾砂紅陶13片;夾砂紅陶火候不高,胎型厚薄不一,有的物件有紋飾,但模糊不清。行龍山為仙臺頂西南方向的峰群中的一道坡嶺,其上頂為大欄石(海拔478米),其西臨大沙河(上源在仙臺頂后坡),南瀕飲馬河,昌盧公路在其南麓穿過。在其地發(fā)掘出石器4件、陶片12塊。此外,前些年還有人在鳳凰山(海拔204米)和仙臺頂前邊的香山(海拔241米)以南的坡嶺上等處,發(fā)現(xiàn)了新石器時代的遺物。時至上世紀90年代初期,考古工作者又在在昌黎縣城東北2.1公里處的渟泗澗村西北的響楊樹溝一帶發(fā)現(xiàn)一處舊石器文化遺址,先后發(fā)掘出有700件刮削器、凹缺刮器、尖狀器、雕刻器、琢背小刀等采用錘擊法和壓制法制成的石器,依據(jù)地形、地貌、地質(zhì)和石制品的性質(zhì),可推測其地質(zhì)時代當為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時代應(yīng)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偏晚。根據(jù)這些發(fā)掘出來的文化遺物的主要特點,可以推斷,其地很可能是舊石器時代末期在碣石山區(qū)進行狩獵等活動的原始人類的一個居住營地附近的石器制造或加工場。這些新、舊石器文化遺址的相繼發(fā)現(xiàn),足以說明碣石山一帶至少在上萬年前就成了人類先祖賴以生存的棲息之地;也表明在大禹治水時期,碣石山的坡嶺上已經(jīng)分布有一些從事原始農(nóng)業(yè)、漁業(yè)、畜牧業(yè)生產(chǎn)的聚落。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舊石器的文化遺址,大多坐落在山坡或坡嶺上,表明那時的海岸線就在碣石山下近處,山下的濱海地帶不適宜居住。海水是逐漸退出碣石山的,其間不知歷經(jīng)了多少時間,從新、舊石器文化遺址的分布情況看,退離碣石山當在舊石器時期的晚期,或是新石器時期。碣石山下曾為海水籠罩,或曰海底,在地勢較高的平原地帶存有一些遺跡,如在碣石山西麓的苓芝頂,在碣石山西5公里外的楊古泊、劉古泊、蛤泊(原屬昌黎,今屬盧龍)等村的一些地方,均發(fā)現(xiàn)了掩埋不深的海蚌層,其中海拔20米以上的苓芝頂村,原名“海洋村”,“海洋村”因村址到處存有海蚌層而得。此外,從楊古泊、劉古泊、蛤泊等村名中,也可得知,那一帶? ?古代均曾為淺?;驖暫懿嫉牡貛Вㄈ缃窈0尉?0米上下);另外,這些村莊附近還有一些村名帶有與水有關(guān)的“深港”、“埝坨”等統(tǒng)稱。這些淺海或潟湖的消失,估計不會超越上萬年,或是僅僅過去了幾千年;不然,是不會留下這些地名的。

▲ 昌黎縣劉林子村一老者遺留的七里海海市蜃樓景色記載

碣石山前的海岸線退出山麓的坡地,很可能只是三四千年以前的事情。現(xiàn)在,在昌黎縣境發(fā)現(xiàn)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文化遺址,如昌黎縣城北關(guān)的昌黎師范學校遺址、昌黎縣城西11公里的邵埝坨遺址等,都在山前坡地(昌黎師范學校所在地海拔20米),或山前平川的高崗(如邵埝坨遺址,其地海拔亦在20米以上)。這表明,到這時,海岸線已與碣石山有一定距離,灤河的沖積扇(也應(yīng)包括境內(nèi)的飲馬河等河流的沖積作用)正處在發(fā)育或成熟階段,山海之間主要由沙質(zhì)沖積物堆成的三角洲平原正在形成或趨于形成。但是,由于三角洲平原上的海退痕跡尚比較明顯,潟湖或沼澤密布,人們?nèi)圆坏貌粨窀叨?;不過,已不必像原始社會的人那樣,落居到高高的山坡上去了。

碣石山成為海中島山,大約在距今200萬年前的“北京灣”時期。那時,由于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距今約4000萬年至200萬年)的影響,地殼下沉加劇,太平洋的海水(第四紀冰期后世界海洋水面普遍升高)從東、南兩方侵入,形成了巨浪滔天的古渤海。古渤海和今渤海的形狀大不一樣,據(jù)地質(zhì)工作者考察,那時的渤海范圍比現(xiàn)在大得多;在那一時期,北到燕山,西到太行山,南至山東、河南都是一片汪洋,泰山(海拔1545米)、嶗山(海拔1133米)等山峰都是這一巨大的汪洋中的孤島。在地質(zhì)上,稱這片海洋為“北京灣”。那時,碣石山不是北京灣中的孤島之一,就是北京灣的海底之山。若為孤島的話,海面當在仙臺頂?shù)暮0?00~600米處。后來,北京灣的海面隨著地理變遷,不斷下降,碣石山群峰中等高線不同的古海蝕平臺和海蝕巖,便成了被稱為“北京灣”的古渤海不同時期的海岸線遺跡了;而昌黎縣城東近處的那兩級古海蝕平臺,當為距今較近的古海岸線遺跡。

碣石山曾為海中山,這是史實,只不過不知是多少萬年以前的事情了。有趣的是,碣石山在遠離大海之后,還常在海中出現(xiàn),但已是海市蜃樓之景了。據(jù)《臨榆縣志》記載,明朝萬歷年間有一個名叫謝鵬的撫寧縣教諭曾寫有一篇記游文章,記述了他與同事在萬歷癸未年(1583年)在秦皇島一帶海邊見到海市蜃樓的情景。那天上午,“海碧連空,朝暾散彩,赤光奪目”,海中“洪濤巨浪,浴日吞天”。時任撫寧縣教諭的謝鵬與同事乘漁舟歷甘帛,吊秦城,登岸東歸時,忽聽隨從說:“金山海市矣!”得知金山嘴一帶海面上空出現(xiàn)海市蜃樓之景,他忙順隨從的“遙指而望之”,只見“隱隱然,傘蓋三出,中頗高,又漸小漸高,頃之蔑如也”。午飯后,隨從又報:“海復(fù)市。”此時,只見“圖若城郭,殿閣脊獸,異狀百態(tài),變幻無窮”,“俄兔耳峰前三山聳秀,層巒疊巘,宛如筆架形,即摩詰亦難繪也”。兔耳峰即碣石山北部的高峰兔耳山,其“城郭”自然是在兔耳山之東的撫寧縣城。這是把撫寧縣城一帶的山光水色折射到茫茫的渤海上空了。碣石山及昌黎縣城一帶的景色也曾成為海市蜃樓之景。碣石山及昌黎縣城一帶的景色作為海市蜃樓之景出現(xiàn)在渤海海面上空,距今最近一次出現(xiàn)在1969年春天。據(jù)目擊者介紹,那年春天的一天下午,正在北戴河海濱的金山嘴施工的民工突然發(fā)現(xiàn)西南方向的海面上出現(xiàn)了海市蜃樓之景。當時,海面上空霧蒙蒙的,劈面閃現(xiàn)出一片黑黝黝的峰巒,山上蒼松勁挺,巉巖崢嶸,眾山之中隆起一峰,頂尖似覆鐘,如甕鼓;漸漸地,山下又幻出一座繁榮的鬧市,房屋密布,街道井然,恍惚間有一座古塔巍然聳立。熟悉這一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的人很快就辨認出,這是碣石山及其主峰仙臺頂,還有碣石山前的昌黎縣城的海市蜃樓之景。只嘆,那海市蜃樓之景炫目一時,很快就消失在虛無縹緲的??罩辛耍瑑H在當?shù)亓粝乱粋€美傳。

昌黎

Hash:2197c724d10af03001cc03d396227dc364a145b0

聲明:此文由 昌黎文化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