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風 | 走進鄧家祠堂 領略家國大愛
懸山頂、青磚墻、西式卷廊、羅馬柱……踏入歷經百余年風雨的江津區(qū)白沙鎮(zhèn)鄧家祠堂,仿佛走進了舊時光。
鄧家祠堂
作為以鹽業(yè)興家的商賈之家,近200年間,鄧家不僅成就了一座百年名?!劭袑W,更讓其家訓“重教弘文、齊家報國”在歲月的長河中傳承、創(chuàng)新,孕育萬千桃李。
憂國憂民 家風校訓一脈相承
清朝咸豐年間,從江西遷來白沙的鄧家出了一個膽識過人的后生仔,他就是百年名校聚奎中學的創(chuàng)始人鄧石泉。鄧石泉自幼家貧,從一名街頭小販白手起家,靠經營鹽業(yè)成為一方巨賈,鄧氏家族至此興旺起來。
鄧家祠堂
鄧石泉雖因年幼輟學沒有滿腹詩書,卻不拘泥于陳俗舊思,懷揣著一份憂國憂民的情懷。他常常說:“中國之弱,由八股、鴉片、婦女纏足者害最烈?!睘樵旄`l(xiāng)里,他開辦《廣益業(yè)報》、籌辦“天足會”、出資修建“私立新本女子學堂”、捐建白沙貧民教養(yǎng)工廠等。
1870年,鄧石泉興辦起聚奎義塾。作為這所百年名校的創(chuàng)始者,鄧氏家族的家風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學校校風的精髓。
在書院時期,由于受科舉制度影響,鄧家曾以“養(yǎng)道德,濟蒼生”作為辦學思想,但未能得到較好實施。1905年,改書院為學堂,隨即將“崇尊實學,關懷國事”作為辦學宗旨,在教育中逐漸融入新學(西學)內容。
鄧家祠堂內景
1926年,聚奎書院擴建,聚奎董事主任鄧鶴丹與時俱進,又將辦學思想改為“知國家大事尚可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與鄧家家訓“重教弘文、齊家報國”不謀而合,道出了鄧氏家族興教辦學的初衷。
聚奎中學
潛移默化 崢嶸歲月不忘初心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140多年來,鄧家先后有三代人出任過聚奎校長,歷代族人不斷投入捐資辦學,與聚奎學校共風雨、共成長;聚奎也從義塾到書院,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由私立到公辦,成長為一所為國家和社會不斷培養(yǎng)棟梁之材的現代化學校。
140多年來,聚奎中學秉承這一初衷,培養(yǎng)了近十萬學子,其中杰出人物代不乏人。著名愛國詩人吳芳吉、國畫家張采芹、巴蜀史學家鄧少琴、科學家周光召……他們?yōu)槊褡宓?a href='/fuxing/' target=_blank>復興、國家的強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聚奎書院大門
漫步在古樸、清幽的聚奎中學內,穿過聚奎書院和石柱樓,濃蔭密布下隱約可見一座白墻青瓦、對稱建造的建筑,那就是民國時期享有“川東第一大禮堂”美譽的鶴年堂。
鶴
年
堂
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國內各界名人學者紛紛入川,白沙成為人才薈萃之地,這座由鄧石泉之子鄧鶴年捐資10萬銀元而建的“鶴年堂”也成為當時西南乃至全國思想碰撞的圣地。每逢周末都有名人來校,或講學,或演說,文幼章、馮玉祥、歐陽漸、梁漱溟、盧前、陳可忠、胡小石等人都曾是座上賓。
鶴年堂——當年的抗日宣講堂
當時的鄧家產業(yè)進一步發(fā)展壯大,已經成為重慶巨富。雖然腰纏萬貫,但鄧家子孫一直秉承先輩古訓,為人正派,急公好義,家財多用于國家民族事業(yè)的發(fā)展?!毒劭J贰芬粫杏涗浀?,民國十五年,鄧鶴年向重慶基督教青年會捐銀洋兩萬元,修建“蟾秋圖書館”。爾后又與侄子鄧燮康創(chuàng)辦江津救濟院,設立“石泉義倉”,賑濟窮苦災民。而鄧鶴年留給子孫的,不過二十擔租子的田業(yè)。
當年的抗日宣講堂,如今的聚奎大講堂
除了赫赫有名的鶴年堂,鄧家甚至將家族祠堂貢獻出來支持民族大業(yè)。1939年抗戰(zhàn)期間,國立中央圖書館搬遷至白沙。鄧家族人自愿將祠堂騰出作為國立中央圖書館辦公處,更傾盡家財幫助圖書館舉行多次文化展覽,開放閱覽所藏圖書,為抗戰(zhàn)期間流亡來川的學者、學生提供精神食糧。直至1944年3月搬離白沙,圖書館在抗戰(zhàn)的惡劣環(huán)境中,竟在5年內新增藏書1萬多冊。
歷久彌新 世代傳承家國情懷
世紀風云變幻,鄧氏家族可謂是人才輩出。
鄧若曾,國家女排原教練、總教練,曾帶領國家女排多次榮獲世界冠軍
鄧煥曾,當代著名橋梁專家,其主持設計的重慶黃花園嘉陵江大橋曾獲全國市政工程金杯獎和全國環(huán)保示范工程獎
鄧敬蘇,師級國家一級演員;鄧敬蘭,副軍級教授,核醫(yī)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鄧若曾,國家女排原教練、總教練;鄧慶曾,著名醫(yī)學博士;鄧煥曾,當代著名橋梁專家、高級工程師;鄧寀姝,世界中國烹飪大賽國際大師……
鄧家祠堂外景
鄧氏家族“重教弘文、齊家報國”的家訓代代相傳,延續(xù)至今,正如懸掛于祠堂正中那副楹聯:“黑石鐘靈重教弘文垂典范,清泉毓秀齊家報國仰宗風?!痹诓煌瑫r期不同領域演繹著何為家族傳承,何為“齊家報國”,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鄧氏族人。
如今,年輕的族人們又建起了鄧氏家族的QQ群、微信群,大家常常在網上進行交流。“自強不息、尊師重教、敬業(yè)親和、樂善好施”“扶持正義、艱苦樸素、嚴教子孫、發(fā)奮圖強”“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愛人才”……新時代的鄧氏家訓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容,不變的,依然是那份永恒的家國情懷。
“家庭應當樹立優(yōu)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已寫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用良好家教家風涵育道德品行”也被列入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入法之前,家風建設還被寫入《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德紀法齊發(fā)力,正是新時代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guī)治黨有機統一的生動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黨員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自覺做優(yōu)良家風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從中華優(yōu)秀家風家教家訓中汲取營養(yǎng),把文化滋養(yǎng)和道德倡導貫穿家風建設全過程,養(yǎng)成建設、傳承好家風的自覺,人人參與、家家共建,凝起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的強大合力!
作者:段廷智 饒 輝
編輯:周 敏
校對:徐 楊 鄭興林
聲明:除原創(chuàng)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Hash:dce1987e1f73254fe2cf7e39b61259a2dc51f0f1
聲明:此文由 風正巴渝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