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峨眉山-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景區(qū)位于四川省樂山市,規(guī)劃面積17.88平方公里,核心面積2.8平方公里。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南岷江東岸凌云寺側(cè),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云山、烏尤山、巨型臥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qū)屬于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峨眉山-樂山大佛的組成部分。
凌云寺
凌云寺在凌云山頂,被凌云九峰環(huán)抱,因是大佛所在地,所以又叫大佛寺。凌云寺創(chuàng)建于唐代,據(jù)史料記載,寺宇建設早于大佛開鑿,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鑿佛像時,寺宇又有擴建。唐建凌云寺,毀于元順帝戰(zhàn)亂,明代進行了兩次修復,明末又經(jīng)兵燹,大部分被毀。現(xiàn)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經(jīng)多次修葺,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后不斷維修,才保存了凌云寺現(xiàn)有面貌。凌云寺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經(jīng)樓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
唐代詩人岑參《登嘉州凌云寺》一詩中的“回風吹虎穴,片雨當龍湫”之句就是寫的此地,后人取其意稱這里為“龍湫”。清朝嘉定知府史致康草書的巨大“龍”字,鐫刻于水池后崖壁之上,字大約3米見方。“龍”字一筆書就,像一條飛舞的巨龍,因此龍湫又被稱作“一筆龍”。龍湫左前方崖壁上還刻有一草書:“虎”字,也取意于岑參詩中“虎穴”二字,正與“龍”字相配。相傳古時凌云山有猛虎出沒,山下江河中有蛟龍翻騰,危及百姓和行船,后受佛法感召,化為石龍、石虎,入“龍湫”、駐“虎穴”。
海師洞在大佛頭部左后方,依山崖鑿壁而成。相傳主持開鑿大佛的唐代高僧海通曾經(jīng)住此,洞深約10米。洞額“海師洞”題字為清代四川按察使顧光旭手書,并撰有《凌云山海師洞記》,后人立碑于洞口,以祀海通大師,并重塑海通“抉目捧盤”的雕像,以盛推海通建造大佛的功績。
凌云山道吉祥路
進入石窟山門,通往樂山大佛的兩條游山道,均為青石鋪成。其中,一條是從山門蜿蜒至凌云禪院大門,長約480米,共計臺階333級,象征著彌勒所居兜率內(nèi)院講經(jīng)說法之三十三天,“333”又隱寓民間“升、升、升”的吉祥之意,即為“吉祥路”。
載酒亭
相傳蘇東坡常游凌云山,陶醉于秀美的漢嘉山水,而大發(fā)感慨:“但愿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云游?!焙笕巳∑湟?,筑載酒亭于山上,以資紀念。原載酒亭已毀,現(xiàn)為新建,正好與兜率宮右側(cè)石壁上明朝崇禎時嘉州太守郭衛(wèi)宸題寫的“蘇東坡載酒時游處”石刻相對。載酒亭,可謂登山小憩賞景的絕佳之處。
凌云禪院山門
過載酒亭,凌云禪院寺門高踞,寺門正中高懸巨大金匾,上集郭沫若書“樂山大佛”四字。兩旁聯(lián)文是“大江東去,佛法西來”。此聯(lián)言簡意賅,既使人有佛法莊嚴之感,又表明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還巧妙地將“大佛”兩字嵌于其中,顯示出這座千年古剎的不凡氣勢。
兜率宮
明代開鑿的兜率宮,內(nèi)有彌勒佛像一尊,高約2米,兜率為梵語音譯,意譯為“知足”“喜足”“妙足”等,是彌勒佛的住處。
東坡樓是凌云山著名古跡之一,位于棲鸞峰巔,由樓、廟、廊、亭組成一組別開生面的庭院建筑。東坡樓始建于宋,原名“載酒堂”,明代天啟年間,地方官員將其建為魏忠賢生祠,宦黨覆滅后,始名東坡樓,距今已有360余年。清代嘉慶年間曾進行過修葺,近年來又經(jīng)大修,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烏尤兩山之間的溢洪河道東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漢代流行于樂山的一種仿生人住宅、鑿山為墓的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著淺丘、山谷的砂質(zhì)巖層由人工鑿成方形洞穴,安葬遺體和殯葬品。這種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故稱東漢崖墓。
靈寶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聳立在凌云寺后的靈寶峰巔,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錐體,磚砌而成,坐東向西,高29.29米,共13級。塔體中空,內(nèi)有石階沿塔軸盤旋至頂,塔頂為四攢尖式,靈寶塔的結(jié)構(gòu)和風格與西安小雁塔相似。靈寶塔每級都開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四處眺望。此塔修建的目的,主要是作為三江合流處的標志。高71米的大佛是為了鎮(zhèn)水保平安,靈寶塔則作為航船標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過急流險灘。
注易洞
注易洞在集鳳峰背面崖下,洞高4米,寬6.5米,深約7米。相傳明代嘉州人安佑注《易經(jīng)》于此,后有知州袁子讓刻易經(jīng)圖文于五碑,立于洞中,至今猶存,地面還鑲嵌有太極陰陽魚圖案。洞外長廊兩側(cè)佇立《易經(jīng)的象數(shù)哲理》《八卦與陰陽》《八卦方位圖》《先后天八卦圖》《陰陽平遠圖》《幽玄遠渺圖》等各類碑刻十余通。注易洞蘊含豐富深邃的易經(jīng)文化內(nèi)涵,具有極大的旅游觀賞和易經(jīng)文化研究價值。
Hash:7a24c44e84ff377d291743e9eb41e249ba1f8db1
聲明:此文由 葫蘆藤數(shù)碼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