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竟然藏著這樣一個古村落!如被世人遺忘的桃花源……
白云深處
李垅塆
作者:戴益民
攝影:陶生元
一
李垅塆,位于古鎮(zhèn)梅川百家之園的同心村,它深居鄂東層峰山深處,是武穴北部山區(qū)高海拔行政村,僅有一條880米長的隧道與山里連通,隧道名曰八里崖,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是通往山外世界的必由之路。
9月22日,筆者隨市文聯(lián)“沃野尋芳·走進梅川”文藝采風團,第一次探訪這個被列入全國古村落名錄的小山村。據(jù)說全國共有646個村落上榜,其中湖北僅有28個村落,李垅塆榜上有名,可見其獨特的價值所在。傳統(tǒng)古村落承載著鄉(xiāng)土文化的歷史和記憶,維系著農(nóng)耕文明的根須與血脈,是一個可以寄托和守望鄉(xiāng)愁的地方。哦,李垅塆,我將與你邂逅一場怎樣的秋天之約?!
作為山里人的后代,我對大山有著一種天然的親切感。車行彎彎山路,眼前層巒疊嶂,層林盡染,秋色無邊。“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毕胂氪笊缴钐幍拇迓浜腿思?,炊煙裊裊,雞鳴犬吠,讓人仿佛回到兒時的快樂時光?!袄钲鈮G,深山藏,林蔭翠掩賽畫廊;青石板,老院墻,一夢回首情悠長……”同行才女蘇琳即興而吟的詩句,還有那一襲鮮艷的紅裙,為此次采風之行涂抹了一層亮麗的色彩。
二
不速之客的造訪,驚擾了山里的寧靜。車停古柏樹下,三三兩兩的老人迎上前來,他們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我們,竊竊私語。攝影師們早已舉起手中相機,將鏡頭對準了他們,還有他們身后的深宅大院。我們沿著石板路拾級而上,道路兩旁布滿了樹木和荊棘,那棟青磚碧瓦的古老建筑就掩映在樹叢中。古宅的側面有一塊寬闊的空地,地面用青磚鋪就,青磚的縫隙間長滿了青苔,一些藤蔓爬在墻面上,映襯著這座建筑的古老與滄桑。原來,這是一座官廳民祠連體的戶族祠堂,正門上書“富公祠”三個顏體大字。據(jù)介紹,祠堂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咸豐七年修繕,整個建筑分上下兩重,中間有天井,內設戲臺,斗拱飛檐,古樸典雅,基本保持著初建時的原貌,是這方圓百里之地規(guī)模較大的戶族祠堂,如今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祠堂是崇宗祀祖的場所,猶如村莊的一幅古畫,帶著時光的印記,表面頹敗而寧靜,內里卻藏著很多讓人嘆為觀止的夢境。我們的父輩和父輩的父輩們,以祭祀緬懷的方式,喚起后人對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沉淀的是一種道德,一種文化,一種歷史,這不禁讓我想起莎士比亞的墓志銘:“所有人的生命里都是一部歷史。”看著攝影師們捕捉著祠堂內的光影與線條,在天井和戲臺間尋找著鏡中的人物和角度,于是便默默走開。
同行的范國清老師最近在創(chuàng)作一部鄉(xiāng)村戲劇,需要大量的鄉(xiāng)村素材,因此對李垅塆充滿了好奇與期待。當我從祠堂出來后,正巧與他在后山碰面,于是便結伴穿行在這些土磚黑瓦的民居村落中。這些民居大多呈現(xiàn)衰敗之象,有的甚至坍塌了,留下一堆堆殘垣斷壁。目前,塆里居住的不過20來戶人家,成年男女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來的都是一些老人、婦女和孩子。而這些留守者能堅持多久,也許還是個未知數(shù)。我們邊走邊看,時光好像緩慢下來,沒有城市的嘈雜,沒有汽笛的刺耳,有的是滿山遍野的綠草和樹木,忽見民居里升起裊裊炊煙,還聽到牛哞與鳥鳴聲,在勾起童年記憶的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了白云深處的生機與詩意。我們與塆里老人聚集在古柏樹下,聽他們講述前朝的故事與傳說。一位90多歲的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鑠,他指著眼前這棵古柏說,這是他爺爺親手栽下的,我們推測樹齡至少在200年開外。塆里的老人多長壽,我想肯定與山里的空氣、水土和植被有關,盛夏氣溫比山下要低5-6度,村民們說夜晚不用開電扇,甚至還要蓋被子。
廣袤的山林是李垅塆富饒的自然資源,山上植被豐茂,大多生長著本地松、楓樹、雜木及楠竹,蒼蒼翠翠,濃蔭百里。村民以種植山藥、生姜、西瓜為主,且與佛結緣,廣獲贊譽,有詩為證:“橫崗疊翠層峰遠,四祖立寺禪農(nóng)生;山藥食補廣濟始,佛手千年濟世傳。”聽老人們講,垅塆出的最大的人物是一位老紅軍,村民將他的墓碑安放在村口,非常顯眼。但老人們顯然遺忘了,離垅塆不遠的楊塆,還出了一位懸壺濟世的名醫(yī)楊濟泰,他用濟世妙方、醫(yī)者仁心,一生與毒品殊死搏斗,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留下“北有楊際泰,南有林則徐”的頌揚口碑,電視劇《此碑無文》介紹了他的醫(yī)方和事跡。與富公祠相輝映的,是洪塆山上的龍王廟。當年百姓在此建廟鎮(zhèn)邪,祈禱風調雨順,卻不料保存了大革命的火種,庇護了廣濟縣第一個農(nóng)村黨支部的成立。而今,戰(zhàn)爭的硝煙遠去,斑駁的廟宇墻壁,寂靜的山林峽谷,為佛國廣濟增添了幾份蒼涼和美麗。
三
“山通山/路盤路/云卷云/霧鎖霧/水連水/樹纏樹……山是我的魂魄/路是我的腳步/云是我的笑臉/霧是我的淚珠/水是我的血液/樹是我的筋骨……”一曲蔣欣妤的《白云深處》,讓人體味到大山的歷史滄桑感和特有的煙火氣息。對于背井離鄉(xiāng)的游子來說,只有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才能留得住那一抹淺淺的鄉(xiāng)愁。而古老的村莊,則是游子掛在心頭的一彎明月,是藏在記憶中的一首童謠,就算遠在天涯海角,終有一日要落葉歸根,魂歸故里。在廣袤的中華大地和青山綠水間,曾經(jīng)散落著數(shù)以萬計的傳統(tǒng)特色村落,描繪了一幅幅“桑葉隱村戶,蘆花映釣船”的農(nóng)耕文明美妙畫卷,可如今它們正在加速消失,因而不能不引發(fā)無數(shù)國人無處寄托鄉(xiāng)愁鄉(xiāng)思的感嘆。
作家馮驥才說,中國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春節(jié),最大的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長城,而最大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結合的產(chǎn)物就是傳統(tǒng)村落。作為農(nóng)耕文明最小的社區(qū)單位,傳統(tǒng)村落被譽為中華民族的DNA,一棟建筑、一個傳說,一段歷史、一種文化,甚至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活著的民俗民情,是無形的文化遺存,寄托著人類對久遠過去的追憶和想象,慰藉著迷茫的都市心靈,成為現(xiàn)代社會人們集體的精神家園。
“你要問我的家在哪里/就在那白云深處/你要問我的愛在哪里/啊在白云深處……白云深處/我的夢中家園/那里有生我養(yǎng)我的衣食父母……”哦,李垅塆,你讓我感觸著歷史的蒼老和歲月的幽深,感受著村落的古樸和自然的清新,感受著喧囂的城市里不曾感受到的氣息。我確信,通往白云深處的山路,是一條穿越時光的隧道,每走一步就走過幾十年,880米長的八里崖隧道,讓我穿越了數(shù)百上千年。
湖北省文物局對李垅垸的介紹:
2012年12月20日,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聯(lián)合公布第一批列入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全國共646個村落上榜,其中湖北省有28個,武穴市梅川鎮(zhèn)同心村李垅垸榜上有名。
同心村位于梅川鎮(zhèn)北部,東與峰口村毗鄰,西與下趙村相連,南與宋沖村隔山相望,北與蘄春槐樹山村接壤。它深居大山深處,屬武穴市最北部大山深處高海拔行政村。
解放初期,同心村屬“同心一社”管轄,五十年代末隸屬“百元鄉(xiāng),”五八年成立梅川人民公社,同心村歸屬“百元管理區(qū),”六一年成立梅川區(qū),同心村又隸屬于“百元鄉(xiāng),”六六年成立梅川區(qū),同心村又隸屬于“百元公社,”七五年撤區(qū)建社,,歸屬于橫崗公社管轄,八四年撤社建區(qū),又隸屬于橫崗鄉(xiāng)百元管理區(qū),八六年末撤區(qū)建鄉(xiāng),重新歸屬橫崗鄉(xiāng),二00一年鄉(xiāng)鎮(zhèn)合并,隸屬梅川鎮(zhèn)管轄至今。
同心村現(xiàn)有人口670人,分居在李垅,瓦礫地,洞口,陳垅,桂凹上,洪上塆,洪下塆等七個自然塆。有李,洪,陳,范,程,桂,趙七姓。洪姓,范姓人口居多。
全村有耕地面積639畝,山林面積3600畝。由于地理和氣候條件的得天獨厚,村民以種植山藥,生姜為主,那里的山藥生姜風味獨特,營養(yǎng)及滋補功能上乘,是武穴市的對外名片,產(chǎn)品長年供不應求。被載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近些年來,村民根據(jù)高山地區(qū)氣候特點,大力發(fā)展西瓜產(chǎn)業(yè),聲譽日隆。那里的西瓜因氣候濕潤,生長周期長,因此甜度高,加之是在山外西瓜尾期上市,填補了市場空白,故百家園同心西瓜廣獲贊譽,聲名鵲起。
廣袤的山林是同心村富饒的自然資源,山上植被豐茂,大多生長著本地松,楓樹,雜木及楠竹,蒼蒼翠翠,濃蔭千里。村落皆是依山而建,深藏于古木蔭護之中,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是宜居,避暑,養(yǎng)生的好去處。
同心村是百家園三村的中心地帶,百姓進出大山皆由同心村經(jīng)過,故“橋頭”一地甚是熱鬧,被戲稱為“梅川的商街井,”那里有商店,修理鋪,小吃店。進出大山的人都要到此歇腳,聊天,購物,會友,因此,橋頭不缺的是人氣。
“八里崖隧洞”位于同心村境內,全長880米,寬5米,高5米,是進出百家園的唯一通道。亦是進入“層峰山景區(qū)”“龍珠峽漂流”的必由之路。1974年,百園三村人民發(fā)揚“紅旗渠”精神,一釬一錘人工開鑿,歷時八載,于1982年勝利貫通。
李垅塆祠堂,建于咸豐七年,分上下兩重,中間有天井,內設戲臺,是當時出梅川北門規(guī)模較大的戶族祠堂,至今還保持著原貌,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龍王廟,位于洪塆,建于清朝中期,據(jù)說當年九年十旱,百姓為求風調雨順,在此建廟鎮(zhèn)邪祈禱。1947年,廣濟縣第一次黨代會在此召開,魯岱,干鵠出席會議。
Hash:f35ee10daddf21353ca3a8ca333f537c2944dbd0
聲明:此文由 微武穴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