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泉州現(xiàn)存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巖畫。摩崖石刻起源于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連綿不斷。摩崖石刻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

泉州摩崖石刻最為集中的兩座山就是九日山清源山。作為舊泉州州治所在地豐州,自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首置東安縣起,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其旁邊的九日山自唐以來文人墨客曾先后登臨或隱居于此。最為著名就是滿山的摩崖石刻,被稱為“山中無石不刻字”。其中的海交祈風及市舶司事石刻為我國著名的海外交通史跡;而清源山自唐開元六年(718年)舊泉州州治從豐州東遷建城后,海交繼續(xù)發(fā)展,經濟日益繁榮,人口驟增,游山者日多,因而清源山得以開發(fā),千百年來留下十分豐富文物史跡,摩崖石刻就有500多方。

自1998年起,泉州現(xiàn)存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摩崖石刻先后在清源山和九日山被交替發(fā)現(xiàn)。下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1998年,在清源山風景區(qū)的木龍巖,即千手巖往彌陀巖瀑布路邊的一塊大巖石上,景區(qū)人員發(fā)現(xiàn)了時為泉州最早的木龍摩崖石刻。

石刻殘留碑文為“球仁澤、晝永明、嘏錫之、載德積、璠大就、景子明、鄉(xiāng)貢進士歐陽 X ”。但最后一字是什么字一直無法破解。(本圖片取自清源山風景名勝區(qū)微信公眾號)

據(jù)《晉江縣志》載,唐會昌四年(公元844年),泉州刺史蘇球于清源山彌陀巖下方發(fā)現(xiàn)“木龍”(一種天然的樹根雕,因狀似飛龍而稱之“木龍”)奇觀,作木龍贊,筑木龍室。并與進士陳嘏等刻石紀念,其地因名木龍巖。

石刻的時間就是唐會昌四年(公元844年)無疑。而直至200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該負責人從開元寺保存的一件唐代文物,獲得靈感,才破譯出石刻落款的最后一個字應為“偃”。

開元寺的這件文物就是位于大雄寶殿前東邊角落里的六角形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構件。經幢有篇序文,敘述了佛頂尊勝陀羅經是如何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從而也印證了唐朝泉州被譽為“泉南佛國”這一歷史現(xiàn)象)

序文的最后落款是“大唐大中歲次甲戌(854年)五月八日建,鄉(xiāng)貢進士歐陽偃沙門文中共書”。(如圖石經幢棱角上自上而下的這行字)

從而推斷出清源山木龍石刻與開元寺經幢的“鄉(xiāng)貢進士歐陽偃”應該為同一人。在當時,人們以為清源山的這方木龍摩崖石刻就是泉州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存最早的摩崖石刻了。

時間來到2013年10月,南安的一位王姓文史愛好者在九日山蓮花峰上又發(fā)現(xiàn)了一處摩崖石刻,這把泉州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存最早的摩崖石刻時間又往前推進了幾十年。

石刻所在的九日山蓮花峰,原本就是一處名勝古跡。九日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眾多各朝代文人雅士的摩崖石刻。同屬九日山脈的蓮花峰,石刻也眾多。(蓮花峰石刻于199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先生發(fā)現(xiàn)的摩崖石刻在“蓮花荼襟”石刻所在的巨石下,相距10多米遠。這里曾雜草叢生,間或有茶樹和榕樹。一片六七平方米的花崗巖石面,比較平滑,摩崖石刻就刻在上面。

石刻共有8個字。右邊有個“晉”字,中間是“蓮花巖”,左側則是“僧明惠刊”?!皶x”和“蓮花巖”均是篆體,“僧明惠刊”為楷書。起初研究人員非常高興,以為是比唐朝更早的晉朝遺刻。(晉朝自266年-420年)

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原九日山文管所所長胡家其認為應該是唐刻更為準確。他是從唐代詩人秦系的詩作《答明惠上人房》中推測出的。

唐代的詩人秦系有在明惠禪師僧房題寫的詩作《答明惠上人房》:“檐前朝暮雨添花,八十真僧飯一麻。入定幾時將出定,不知巢燕污袈裟?!北磉_了詩人對明惠潛心佛學、淡泊名利的贊揚。時明惠已80歲。

詩人秦系隱居南安豐州九日山西峰的時間是在唐建中初至元和元年(780—806年)間,而從秦系所處的年代可推出明惠大概生活在唐中期,所以該摩崖石刻應是唐中期的作品。(唐朝自618-907年)

因此,僧明惠的石刻也應在此時,這比之前在清源山發(fā)現(xiàn)的唐代木龍摩崖石刻還早數(shù)十年。這也是泉州現(xiàn)存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摩崖石刻。

其實,據(jù)南宋陳知柔《墨妙堂記》記載,九日山興于晉朝,而“至唐益盛”。唐代,九日山上多有摩崖石刻,但都磨滅不傳。

現(xiàn)在西峰“高士峰”題刻下面的斜巖上,有一片辨認不清的石刻殘痕,依稀可辨“唐”、“楊”等字。在無等巖西的石壁上,也有刻字殘跡,有“壬午”、“歲”、“泉”等字可辨。但都因殘缺不全而無法判明時間。

更為可惜的是,九日山蓮花峰石亭寺后的摩崖原有“蓮花荼襟,太元丙子”石刻。

“蓮花”指蓮花峰,“荼”即茶,“襟”指衣的交領?!疤印奔礀|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元年(376年)。

“蓮花荼襟”可解為蓮花峰茶園繁茂、如襟如帶。一千多年來,蓮花峰的茶園依然如故。

此摩崖石刻曾是泉州以至福建最早的有關茶的石刻,也是泉州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摩崖石刻,解放初仍存。但1956年修建南安華僑中學炸石時被毀,僅留拓本。這也是本次探秘的最大遺憾。

現(xiàn)代補鐫“蓮花荼襟”四字摩崖石刻在蓮花石北面。

隨著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工作的推進,大眾保護文物意識的不斷提升,在泉州發(fā)現(xiàn)更早的摩崖石刻不是不可能。(完)

【來源:豐澤稅務 作者:李鏗虹】

Hash:4db12806f8d1bde27032b364bc8c149a5522bce2

聲明:此文由 泉州地稅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