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鄱陽 清涼夏之旅|在游城,以花為名,風光了花橋!

鄱陽旅游,帶你遇見不一樣的鄱陽

第2季:最美鄱陽 清涼夏之旅

第三期:游城 謎里花橋

鄱陽有一座叫“花”的橋,當初跨上水港時,用的全是從岸邊砍來的樹,只是拈了一個“花”做自己的名字。多年以后,橋還是那一座橋,而“花”卻在村名還有地名中落地生根了,故而就有了花橋這地方,以及一個名字叫做花橋的村莊。

關(guān)于花橋,鄱陽人還真沒有幾個不知道的。也不管到?jīng)]到過這兒,一句童謠般的打油詩“五十里崗長又長、六十里花橋好風光、七十里游城鬧洋洋”,鄱陽人就是愛說,而且說得好爽口。當然,還有一些譬如“龍嶺彎到花橋轉(zhuǎn)”的口傳故事,也涉及到這座鄱陽的花橋。

在鄱陽最早叫“花”的橋,想必是在昌江流域的蒲汀港上。亙古以來,這昌江河里的水便跌宕在皖贛之間、掩映于千年莽林當中。說是戰(zhàn)國時候逃亡的越國吳氏發(fā)現(xiàn)了這條神秘的河流吧,也僅只是一個鄉(xiāng)間的傳說,至于它的原名“古衍水”,現(xiàn)在恐怕是難見于經(jīng)傳了。西晉“衣冠南渡”以后,古老的“衍水”河這才昭然若揭,流域內(nèi)得到了大面積的深度開發(fā)。

到了隋朝末年,易名為昌江的衍水河曾經(jīng)一度風生水起、名噪天下。鄱陽籍人林士弘就是在這個時候,在這昌江河畔的太陽埠上舉旗反隋,敢于為天下謀。蒲汀莊、龍溪莊、南莊、龍船莊等沿河二十九莊唯士弘馬首是瞻,皆興卒聚兵、掛帆鄱陽湖、畫戟于江南。首莊蒲汀港上的這座橋,豈只是坐觀一場風云際會,橋頭堡上那“林”字旗在獵獵飄揚。

忽兒有一天,蒲汀莊里的一處山坳,獲得了“皇帝源”這個世間獨無、人間僅有的名號。港上這座木橋也披幪上重重的彩布,成了張燈結(jié)彩的“花橋”。有了這面旗在,旗下的鄱陽人盡管來這里過河渡港、過境打尖、乃至于駐關(guān)設(shè)卡。究其緣故,勢必是他們的莊主林士弘在贛江登基,坐享了一朝太平天下。

古人云“千年天地八百主”, 鄱陽人的“江右楚國”因風而起、席卷江南、七年之后終又隨風而散了。風也平、浪亦靜的蒲汀莊,遂掌控于江北李淵的五城兵馬使高綸。高綸亡故后,李唐追薦他為“史王”,并葬之于格港的水源地——游城太極山。墓前起造了一座“史王橋”,從材質(zhì)到處在,似乎都在比超這座花橋。

北宋景佑年間范仲淹整飭饒州街市時,史王高綸的后裔這才從鄱陽城里的高門,分丁析姓于蒲汀莊。而此時的格港之尾,今之花橋處,早已有高母花氏捐橋一座,西連高氏祖塋,東為龍華古寺,人頌“花橋”。

果不其然,高綸這支渤海高氏的舉族入居,注定會改變蒲汀港固有的格局。這時候,蒲汀莊至饒州郡城之間,還真的出現(xiàn)了一條嶄新的跑馬道,港上那座花橋也與時蛻變成一座“五軌并臥、三孔過水”的青石橋,并改名為高門(音嘉馬)橋。

僅是這次道路大整修,對成形于晚唐時期的“徽饒商道”便影響頗深,一舉鎖定了“啟自饒州府治,經(jīng)四十里街,過黃樨渡口、到鋪田灣里、韓山、茶亭下、五十里崗、花橋鋪、黃村鋪,過火田鋪、界牌鋪,至浮梁平源鋪,陸路120華里”的行商路線?;蜾?,因距離商道的兩頭各有六十里,于是又有人在叫“六十里花橋”了。

徽州的山貨、昌南鎮(zhèn)(今景德鎮(zhèn))的烘貨南下廣州,陸地過境饒州時,花橋鋪當是必經(jīng)之路。人們?yōu)橹揶淼摹褒垘X彎到花橋轉(zhuǎn)”,從這時候起,故事便撒向了這條商道。

始終凌波于格港之上的,唯有龍華寺。一間房般大的處在,即便是過洪水,也總是浸不到它。于是,人們認定是一處風水地,就給了個雅名“水泛金盆”。

宋、元之際,郭璞峰下的丹山張氏,來古寺主持祭祀道場,那是六十里花橋人的不二選擇,亦是古番之地固有的一道風光。聳立于饒州境內(nèi),且以神仙冠名的郭璞峰,坊間有傳聞“郭璞尖,郭璞尖,端把椅子爬上天”。不獨如此,且因山中存有諸多的仙道奇跡,惹得后世慕道之人多愛隱世于此,鄱陽的丹山張氏便是其一。

洪武二十四年,對于花橋而言,即是一個鐵定的難忘之年。和尚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居然也下旨歸并天下寺院了。龍華寺因住寺人員不足三十,被州府并入寶勝寺。龍華寺住寺張澄潛,乃郭璞峰丹山張氏的后裔。因癡迷于花橋之地龍脈清奇,不忍離去,遂自牡丹港遷居于此,和光同塵。至今已有三十六世,六百余載。

丹山張澄潛,花橋張氏以宗規(guī)族譜的方式,尊其為始遷祖,尊張道陵天師為祖先。并撰錄古詩“兩漢傳來道德尊,羽衣符璽至今存。山中宰相無官府,天上神仙有子孫。幾度乘鸞游上苑,一朝跨鶴騎昆侖。歸家廣放長生術(shù),桃李春風自滿門”,作為后輩處世家訓(xùn)。張澄潛,較之于他的祖先張道陵,自是相去甚遠。

然而,對于道術(shù)的癡迷,二人卻有著太多的雷同。仙道密妙雖說是難于明傳,卻也不至于迷信魅惑。在明朝能夠入神籍當個道士,那絕對是一門響當當?shù)募夹g(shù)活?!吧?、醫(yī)、命、相、卜”,也不是誰想玩,就能玩得轉(zhuǎn)的。至于“懂八卦、會掐算、能辟谷、善祝由、辨醫(yī)材、通醫(yī)理”,那個時候的世人,均寄希望于道士擁有如此大能的智慧。也給予過道士“天地禹步、尋龍點穴“,“把脈斷生死、望氣觀富貴”,這般通觀天地的期望。

張公澄潛,以其慣于“堪輿、道醫(yī)、祝由”的職業(yè)使然,脫籍在花橋這塊土地上,著力于為子孫謀。開門之舉便創(chuàng)造了一個帶“天字號”的由頭,“因其妻夢天星落于門首,遂取名落星橋”。且請來饒州造橋名匠——屯田段氏,將格港麻石花橋遷往橫港,復(fù)造紅石落星橋于格港之上。

為了謀得現(xiàn)世利益的需要,不惜動用如此“偷天換柱”的手段,這位張澄潛還真沒有邁不過去的磡。脫籍的道士張憑借自己早年間搜山煉土的功夫,致力于采草、制曲、釀酒,并以杏林懸壺的方式加以推銷。一路走來的花橋酒店,從采草制曲、開壚凼酒、到稻田成畦,是如此地順理成章且非道家莫屬。唯有設(shè)置畈上水碓, 巧駑格港之水脫去稻殼,實在是難于遮掩,這才驚世駭俗了一回。

古道“灶門似窯門,喉嚨似海深”,深諳生存不易的丹山張澄潛,為了自己的子孫后代,似乎愿下死功夫來做一場深入細致的謀劃。

堪輿,近乎于人們常說的“上悟天文,下判地理”,是修仙慕道之人的入門功夫。六十里花橋,既然是張氏天師后裔的聚居地,其地理格局、風水朝向,又該如何呢?我想,這世間再淡淡的一問,也總是希望有人來作答的。有了這“堪輿”來墊底助力,即便是未入玄門、無有道行,試著淺讀一回這六十里花橋,那又有何妨呢。

有人說“望見八棱山,就算是到了花橋”。說的沒錯,找到了八棱山,還真的就找到了花橋,花橋的座背便是這八棱山。八棱山,位于鄱陽中部、花橋之西,因羅浮巔多出而得名。主峰龍嶺窊下朝東拱起一條山峺,起起伏伏一徑延續(xù)到花橋,人們稱這一形勝為“渴牛奔港”?!鞍死馍剿婆#捌鹨粋€坦像脖子,引首渴飲在格港上的龍華殿”。

這世上但凡有人神神叨叨,就有人心領(lǐng)神授,當然也會有人始終在莫明其妙?;蛉思?a href='/yulin36/' target=_blank>魚鱗般地聚居在格港之上,圖的只是一港順水從門前流過?“抱緊牛脖子,栓住這頭牛,以冀八棱山降靈,人文秀出”,恐怕也是花橋人前世今生的一樁精神索求吧。有心者事竟成,歷經(jīng)幾代人的致力踐行,“張氏居廣且田富”,徽、饒人都知道了。四方來游花橋的人,竟然都知道張氏之盛,花橋之好。

花橋風光之好,或許好就好在“曲離島東懸日月”、“ 八棱山西掛天幃”、“ 太極山秀載北厥”、“ 圣母嶺雅耀南離”,但不外乎是“山環(huán)護,水交纏,坐擁巨屋廣畈”。 花橋的地理之巧,或許就巧在“ 數(shù)港競流,交纏于村內(nèi)”,“ 門前一湖,諸流畢注”,“村口一堰水,滔滔瀉出”,但不外乎是“村內(nèi)村,重重溪;坦對坦,田疊疊”。

花橋的布局之玄,或許是“溪上古橋,鎮(zhèn)鎖水口”,“臨溪古寺,水浮金盆”有點玄,但不外乎是“八棱毓秀,渴牛奔港”。這六十里花橋,僅只是一村之地,便擁有如此景致,還有何求?難怪有人說,花橋是“八樣的風景,十樣的周全”。 當然也有人說花橋是,“犁鋤事業(yè)薄公候,有山有水有農(nóng)莊”,說花橋是“名山拱衛(wèi)一廟場,雙溪畢注門前港。古道、酒店并碓谷,行商坐賈一齊上”。

鄱陽花橋,以花為名,一橋臨水渡了那江右楚國之君林士弘、渡了那唐朝史王高綸、渡了那丹山道士張。鄱陽花橋,以花為名,這一村的風景,且多素面朝天,無有深宅大院來圍擋,常為船員排客、販夫走卒所分享。

鄱陽花橋,以花為名,這一地的故事,曲酒無存、水碓安在、道醫(yī)已然不再。花橋風光,風光了花橋。信手拈花于橋,何異于尋仙問道!

文字:李軍

攝影:王忠華 胡少華 劉世文 邱萬喜

柳奉宇 余慧萍 盧紅波 余愛華 胡志慧

鳴謝:游城鄉(xiāng)人民政府

Hash:146106378a08e006644e3c5da58faca90f04b9b0

聲明:此文由 上饒旅游官方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