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湘湖邊山頭挖出299座墓葬!跨度4000多年

從去年夏天開始,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蕭山黃家河進(jìn)行考古發(fā)掘,花了半年多時間后,收獲頗豐,發(fā)掘了299座墓葬。

這299座墓葬,不但數(shù)量多,跨代時間也長,從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一直到300多年前的明代, 整整跨越了4000多年。

在這些沉睡的墓葬中,有一個小小的墓,是屬于300多年前的張姑娘的。她的墓雖然小,但找到了一合墓志銘,清清楚楚,記錄了她的一生。

17歲嫁人19歲守寡

58歲離世的周張氏這一生實(shí)在辛苦

蕭山湘湖邊群山連綿,其中有一片叫西山。西山里,有一個南山頭,有一個北山頭,兩個山頭組成了 蕭山黃家河墓群。

黃家河北山頭墓群

張姑娘的墓,在南山頭。

周張氏的墓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這么???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隊(duì)員楊金東楊金東說,明代流行薄葬,當(dāng)時朝廷要求把財(cái)富留在人間,不要帶到地下,所以墓葬都很簡單,像長2.2米、寬1.2米的墓,跟其它朝代比是寒酸了些,但跟同時代比,可能還算是稍大了。

陪葬更簡單,只有五只小陶罐。但重要的是, 在墓前,有一合墓志銘。這里找到的墓志銘,銘文“周氏有節(jié) 寔惟孺人 十九執(zhí)節(jié) 久而彌貞 鄉(xiāng)邦推重 朝野聞名”,幾句話就有了定位——貞潔烈婦。

明墓M26墓志銘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我們通過翻譯成白話的墓志,來看看她的這一生。

嫁人前,她姓張,但是叫張什么,沒有說;嫁人了,夫君姓周,叫南山君,從此她隨夫姓,就被叫做周張氏。

17歲嫁給南山君,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是自由戀愛?墓志里沒有講,我們無從得知。但婚后感情應(yīng)該還是蠻好的,隔了一年,生了個兒子,兒子還在襁褓之中,夫君撒手人寰,留下孤兒寡母。

那時的周張氏,才剛19歲。夫君死了,周張氏痛不欲生,不吃不喝、粥米不進(jìn),公公婆婆都來勸她:你就當(dāng)看在孩子份上,不能跟著他走了,要振作起來啊。

這位年輕的媽媽,隱藏悲傷,重新振作,做起女工,養(yǎng)活孩子。等兒子稍稍大了一些,小叔子鬧著分了家,她靠著自己硬是把小日子操持起來,教兒子讀書識字。

子長大了,還算爭氣,雖然沒走成仕途,但小生意做得不錯,從蕭山把買賣做到了廣西懷遠(yuǎn)鎮(zhèn),還選上了一個小官,叫做巡檢。

三年后,兒子表現(xiàn)優(yōu)秀,提拔成主簿,打算從蕭山去廣西赴任,但就在赴任前,一場大病,兒子又死了。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周張氏的痛苦可想而知。兒子走后,還留下了一個兒媳、一個孫兒、兩個孫女,怎么辦呢,只能再次振作,又照顧起一家老小。

周張氏“鄰居”是一對西晉夫婦

陪葬都被盜墓挖走了 幸存一個雙魚洗

還是南山頭,就在周張氏的小墓邊上,是規(guī)格比她大好幾倍的兩座 西晉墓。

其實(shí)確切來說,應(yīng)該是西晉時,一對夫婦,選了南山頭這塊大坡,給自己建了兩個大墓。他們看中的應(yīng)該是這里的風(fēng)水,面朝東方,視野開闊。未曾料想,過了一千多年后,周張氏的墓也建了過來。

西晉墓中,可能是夫妻墓中的男性那一座。

為什么說是夫婦墓?

楊金東說,南山頭上就這兩個墓最大,挨在一起,規(guī)格、材質(zhì)、制式都是一樣的,比如都是青磚,都用了“三順一丁”的壘法,所以判斷兩座墓的關(guān)系肯定是比較親密的。

楊金東說,推斷兩座西晉墓是夫妻墓的證據(jù)之一,是“三順一丁”的建制。

然后呢,其中一座墓的女性特質(zhì)更多一些——出土了一個雙魚洗青瓷盆,所以推斷是一對夫婦。

楊金東說, 兩座墓都被盜墓了,男性墓偷得干干凈凈,女性墓在墓室甬道的位置,殘存了一些,有碗、盤、香爐、盂、灶、冥幣、井、谷倉等,雙魚洗就是在這里找到的。

雙魚洗青瓷盆,正在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展出。

楊金東說, 老底子的陪嫁,都有洗臉盆的,這個雙魚洗青瓷盆,就是姑娘出嫁時的嫁妝。雙魚洗,那是寓意滿滿了。 這還是杭州首次發(fā)現(xiàn)雙魚洗青瓷盆。

西晉墓中經(jīng)常會用紀(jì)年磚,有了紀(jì)年磚,就可以清晰地記錄它們的確切年代。幸運(yùn)的是,女性墓里有,寫著“永康元年七月六日造”,但另一座男性墓沒有,所以不知道他們誰早誰晚。

小小一個山頭200多座墓葬

下了南山頭,往北山頭走,墓葬就更多了,一個山頭上有200多座,最早到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最晚到明代,時間足足跨越了4000多年。

楊金東介紹了幾座他印象比較深刻的墓葬。

一座唐代墓,用楊金東的話來說“規(guī)??翊蟆保L寬都是5米多,他說如果保存完整的話,很可能就是杭州最大的唐代墓了。

一座規(guī)格很大的唐墓。

一座漢代墓,墓主人一看就是個藏家,兩千年前,他還在世的時候,收藏了一塊松澤時期的玉玦,這是什么概念?就是他收了一塊他活著時,往前再數(shù)三千年的古玩??赡苌跋矚g得不得了,死后也帶了下去。

一座三國墓,有紀(jì)年,為“鳳凰二年七月日造作”。 它有點(diǎn)慘,墓室一圈有3個盜洞,可能先后被盜了三次。還不死心,還從墓室一直往后挖,想看還有沒有后室。

這座三國墓,可能前后被盜三次。

但是這個三國墓的主人,當(dāng)年也是挺狠的,為了給自己的墓室修排水溝,把原本自己旁邊的東漢墓,給整個挖掉了。這也剛好可以解釋一下,小小一片山頭,是怎么排下前后200多座墓的。

整個黃家河墓群,目前找到了良渚文化時期至明代的墓葬299座,出土文物約2400件(組),包括原始瓷器、陶器、釉陶器、青瓷器、銅器、鐵器和石器等。

這幾天,黃家河墓葬就將回填、覆綠,就地保護(hù)起來。

2019年,楊金東說,他們在蕭山找到的墓群,不只是黃家河墓群。

李家塢墓群,找到戰(zhàn)國至明代的墓葬30座,出土文物308件,有印紋硬陶器、原始瓷器、陶器、瓷器、銅器、鐵器和料器等,還有5塊墓志銘和1塊買地券。

蜀山墓群,找到戰(zhàn)國至明代墓葬27座,出土文物160件,包括印紋硬陶器、原始瓷器、陶器、銅器、鐵器、石器和貝殼等,另有7具保存不一的人骨。

//

古代的蕭山人

為什么都喜歡葬在高山上?

//

大約從十年前開始,負(fù)責(zé)蕭山考古的楊金東,每次有了墓葬考古新發(fā)現(xiàn),我都會跟著他到現(xiàn)場看一看。

這一次看完,我問楊金東,這些墓,不是建在山頂,就是建在半山腰的山坡上。 為什么,古代的蕭山人都要把墓選在這么高的地方?

一個是地理原因。以前蕭山水域多,漁獵還可以,居家只能往山腳下靠攏,那死后怎么辦,水葬是接受不了的,就只能往高山上去,尤其是湘湖兩側(cè)的群山,可以防水,而且在潮水肆虐的蕭山,還可以防止被潮水沖毀。

一個是風(fēng)水原因。古代人講究,死了以后遠(yuǎn)離水、靠近天,尤其是吳越國時期,推崇山高可以接天之氣,離天越近越好,所以越往山頂去。

楊金東說,這十年在蕭山挖過的墓葬,起碼有四五百個了。那么,挖了一個又一個的古墓,我們能知道些什么呢?

楊金東說, 通過一個個墓葬,就能看到整個蕭山的歷史縮影。

在蕭山,楊金東挖掘過的四五百個墓葬,從良渚到清代。這說明什么, 最早4500年前,良渚人就在蕭山開始活動了,良渚墓里只找到小小的、非常普通的玉,說明在蕭山住的是很底層的良渚人。

人慢慢多起來,到了漢代,蕭山人口大量增加,已經(jīng)可以用繁盛來形容了。證據(jù),就是漢代墓們。

一個是多,漢代墓占大多數(shù),一個是漢代墓流行厚葬,出土的隨葬品也多,像釉陶器、陶器、青銅器和鐵器等都有。墓多,說明人多;隨葬品多,也說明經(jīng)濟(jì)不錯。

所以你看,歷史就在那里,就看你是不是能發(fā)現(xiàn)。

來源:都市快報(bào)

申明:如轉(zhuǎn)載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

Hash:6652ff0cf7f95a99eea8dbc07b05e60567e97881

聲明:此文由 蕭山招聘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