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縣域內古道

鳳縣為古長安通往漢中巴蜀的官驛大道必經(jīng)之地。古稱“入蜀有四道,鳳占其三”,故有“秦蜀咽喉,漢北鎖鑰”之稱。幾千年來,故道、連云、褒斜三道,為溝通關中與大西南的聯(lián)系,促進本縣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一、故道

故道,早在殷周時代已被開辟利用。因沿故道河(今嘉陵江上游)行進和途經(jīng)故道縣(今鳳縣)而得名。故道北起于陳倉(今寶雞市),南越大散嶺、青泥嶺,又稱散關道或青泥道。從今寶雞市南渡渭河,越秦嶺,經(jīng)東河橋、黃牛鋪、草涼驛、鳳州、雙石鋪、馬嶺關峽,西入甘肅兩當縣界;再經(jīng)兩當、徽縣,東南越青泥嶺至白水江略陽縣;東南出白馬關勉縣金牛道相接。全程千余里。因該道多坂回遠,漢武帝時把官驛道移至褒斜道,故道仍為軍事、商旅要道。唐宋時期,鳳翔——鳳州——興州(漢中)驛道即故道。元代,鳳州——兩當——興州段故道為商旅道,未設驛站。今縣境內寶成鐵路路段即沿原故道線路行進。

二、連云棧道

《方輿紀要》載:“自鳳縣至褒城皆大山,緣坡嶺而行,有缺處以木續(xù)之,成道如橋然,所謂棧道也”。元代《析津志·天下站名》記述:“因其道路盤旋于叢山峻嶺,高可連云,故名”。唐開成四年(839),歸融大修蜀道,辟散關至劍門千一百里為官驛道,散關——鳳州——褒城間稱褒斜或斜谷道。元代稱連云道。

連云棧道,鳳州以北借用故道,南段,從武關驛以南沿用古褒斜道,從鳳州到武休關為新線。元、明、清是關中通往西南的官驛大道。走向是:從寶雞循故道至鳳州,再由鳳州西門外南行,越鳳嶺經(jīng)心紅鋪、三岔、留鳳關、南星、連云寺、榆林鋪、高橋鋪,越柴關嶺留壩縣境。經(jīng)褒城、勉縣、寧強,至四川廣元

連云棧道自辟為驛路后,歷代屢有修復。清康熙三年(1664),陜西巡撫賈漢復籌款策劃,用三月時間,“剔險披隘,特開路于諸嶺上,由是陟降而行,無復昔日之沿山架木”,棧道從此改為碥道(在山崖開鑿道路),路寬可并行二轎四馬??滴醵四?1689)、乾隆三十年(1765)亦有兩次大修。嘉慶時期,由于“四十余年沿棧山林開墾略盡,土浮石松,夏秋雨發(fā),淤塞道中,各溪澗亂石填高,往往水與路平”。嘉慶十六年(1811),大中丞董教增奏請撥款整修,委任鳳縣后補知縣劉國柱督工,數(shù)月竣工,光緒十四年(1888),廉訪使唐斐泉又進行整修,知縣朱子春作《重修棧道歌》加以記述。

三、陳倉道

劉邦北伐出奇兵之道。由今連云寺(古稱桑坪)南渡野羊河入陳倉溝,循崎嶇山路盤旋而上,越分水嶺至三道河,沿河谷上行經(jīng)油房咀、官到山至大石崖,東行經(jīng)龍?zhí)?/a>子、爛草門、劍峰埡,進入留壩縣界,循黑河下行經(jīng)閘口石、鐵爐川(營盤)、碓窩石過復興關(火燒關)折西南行至二溝,出百丈坡與連云棧道南棧(金牛道)相接;由大石崖南行越熊家梁至長坪,經(jīng)莊房壩至老莊入勉縣界,經(jīng)張家河至黑河壩亦與連云棧道南棧(金牛道)相接。此道見于史載的多屬軍事行動,清末已近荒塞。今大部分路段已通公路。

四、 唐倉——湖田路

北宋《冊府元龜》載:“后唐長興元年(930)十月,鳳州奏,開唐倉湖田路,通鳳翔饋運”?!妒耔b》載:“唐倉鎮(zhèn),入蜀要路。魏將唐倉于此柵而立倉廩,故謂之唐倉柵”。五代時,唐倉(今唐藏)、威武城(今草涼驛),都是屯糧重地。

此路以唐倉為中心,向西有馱道經(jīng)利橋至秦州(甘肅省天水市),今有公路貫通;向北有馱道至隘口分路:北越梧嶺梁經(jīng)東岔河至寶雞縣湖田(今胡店)即唐倉湖田路。由隘口東越廟兒梁至紅花鋪與故道相接;向南有馱道至方(雙)石鋪亦與故道交匯。今有公路從雙石鋪至唐藏,經(jīng)隘口至紅花鋪與寶漢公路貫通。隘口至胡店有簡易公路與連(云港)天(水)310國道公路相通。

五、河池關至鳳州道

唐《孫樵集》卷四《興元新路記》有“出嶺西亦古道”,即此道。嶺即褒水與斜水之間的五里嶺(今太白縣五里坡)。嶺西南約八里河池關處,唐時為控扼河池郡(今鳳州)的重要關隘。由河池關,經(jīng)靖口關、平木、楊家河、車道河,越夫子嶺順安河而下經(jīng)河口、馬鞍山達鳳州城與故道相接。三國時鐘會率軍滅蜀,出斜谷即沿此道進軍。這條路歷來是縣境東部通往關中的馱道。今沿此線建有鳳縣——太白——眉縣的公路。

此外,古代鳳縣還有古橋梁、渡口:清光緒《鳳縣志》載:境內溝壑甚多,然可橋之處甚少。冬春枯水架木為橋,夏秋水漲橋毀,行人多涉水或繞道而行。每遇山洪暴發(fā)即被阻隔。連云棧道上有東河橋、江龍橋、石窯鋪橋、大南橋、遇仙橋(鳳州東門外)、棲鳳橋(鳳州西門外)、三岔橋、留鳳橋、駟馬橋、高橋。唐倉道上有高家橋。同治十二年(1873)棲鳳橋重建,至今完好。

光緒十五年(1889),雙石鋪曾設官渡1處,有渡船兩只,后停渡。民國15年(1926),富紳高鵬程捐建渡船1只,未幾亦停。

——容琳2018年10月26日于書香齋整理

(容琳,寶雞市渭濱區(qū)退休干部。陜西省詩詞學會會員,寶雞市詩詞學會原副會長,寶雞市雜文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老年學學會會員,渭濱區(qū)老年學學會顧問,渭濱區(qū)文史資料撰稿員。喜歡用文字記錄情感與歷程,熱衷于寶雞歷史文化的探索與研究)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喜歡此文請留言點贊,歡迎轉載,感謝光臨!

本微信公眾號投稿郵箱:630157447@qq.com

(免責聲明:本平臺屬公益性平臺,所發(fā)布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

Hash:84e042d1884099f0e978dd77b60e091615550ae6

聲明:此文由 仙臺國學天地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