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走進走不出,道道是門的古村,在鎮(zhèn)海人眼皮底下藏了一百年!
意外得知,在鎮(zhèn)海的西北方,距離新城僅僅4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很大的村莊,村中古跡眾多,有啟家大屋、后大屋、安靖救火會、清水老街、春暉亭、鎮(zhèn)宅西安橋、以及專家都測不出樹齡的老槐花樹等。
該村先賢張南園先生著作《清湖小志》作序時,寫有:“其間人才特出,事類多端,而后世惘然,莫知良可惜矣?!?/p>
它就是——清水湖。
清水湖村得名與元代至大年間進士張尚德有關,張尚德在寧波(舊時稱“明州”)為官,因“阻于亂,遂卜居慈東田厙陳”,而東首宅旁有池曰清水湖,遂名居住地為清水湖村。但是現(xiàn)在這個湖在何處,已經無從了解。
01
百年清湖街
清湖街,又叫春暉街。這條百年老街至今每天還在上演瑣碎而溫情的故事。
老街是舊的。路面原為石板路,上世紀80年代后改為混凝土路面。據《清水湖村村志》記載,這條清湖街,東西長達300米,寬3至4米,原為商貿交易的中心,如今依舊設有各類店鋪10余家。
02
安靖救火會
在煤油燈的時代,火災猛于虎。救火就是救命。
鎮(zhèn)海民間,在政府部門成立專門機構負責消防事宜前,民間救火的任務便由自發(fā)組織的救火會承擔起來。
清湖街上,有一個保存完好的安靖救火會(清水湖水龍局)舊址,始建于民國初年(公元1912年)。救火會占地面積55平方米,硬山頂洋式建筑,青磚實疊墻面,四柱兩窗一門。拱形門頂,門楣上陽刻“安靖救火會”。
門前仰頭看一眼銹跡斑斑卻又清爽的燈罩,仿佛燈還在,光也能亮,一瞬間帶人穿越時光,去了那個年代。
03
鎮(zhèn)宅西安橋
鎮(zhèn)宅西安橋又名春暉橋,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1953年進行修繕后,至今未變。橋身由條石筑砌,單孔,寬3米,面鋪橋板5塊,是清水湖村交通要道。
04
春暉亭
鎮(zhèn)宅西安橋旁有一座春暉亭,曾露天設市,有魚、肉、蔬菜攤位20多個,如今只有一家小賣部在經營,順便打理亭子。
看到我在拍柱子上刻的張門徐氏建造,熱情的村民隨即介紹:這個亭子是姓徐的女人造的,但因為以前講究門第,女人不被重視,所以把姓張的男主人寫在前面。
其中一根柱子上刻有少住為佳等字樣,“最早以前的亭子,還有一個作用是給叫花子臨時過夜用的,刻上少住為佳,意思就是臨時過過夜,不要老是在這里不走了?!?/p>
由于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缺乏妥善維護,部分倒掉的柱子無法復位,就擺放在旁邊的路上,上面清晰可見:光緒丙申三月吉旦
春暉亭邊上的小弄堂,兩邊也是古宅,但是大多已經修整翻新。離開亭子,去往啟家大屋的路上,古宅和新屋交錯。
05
啟家大屋
啟家大屋,坐北朝南,建于咸豐年間,原規(guī)模更大。屋主為張啟璋。當時因張啟璋沒有官職,大屋不能開正大門,為此開了一道四扇側角大門,門楣上“地德上載”四字如今依舊清晰完整。
雖然,在之前,我已經聽說啟家大屋是這個村現(xiàn)存最大,也最為完整的古宅,但是我仍舊停留在“屋”的概念里,然而當我拐過幾個胡同看到它的真容時,我震驚了:這哪里是屋,分明就是一座古堡,電視里大宅門的場景出現(xiàn)在腦海。
遺憾的是,由于相機功能和站的位置限制,不能拍出那種現(xiàn)場看到的恢弘的氣勢,感興趣的你,值得親自來看看。
村民熱情地向我介紹:這片屋子,外墻基用的石料極好,他們在上次修繕的時候,打開來看過,里里外外共有四塊一樣的大石頭,上下左右錯開,整體規(guī)格,在整個鎮(zhèn)海范圍里都是屈指可數的。
墻上有很多窗戶,所用石條讓我頗為好奇,因為走來的路上,看到很多各種花樣的老窗戶,多為木制或磚瓦結構,這里乍一看還以為這是現(xiàn)代大理石做進去的,但是村民說,這是老的。
至于材料是什么已經沒人知道,經歷百年,顏色沒有變,外表也沒有老化,真是奇跡呀。同樣我認為是奇跡的,還有墻上凸出來的石頭。
這些從墻上凸出來的石角,意味著屋里面對應的是一個廚房。秘密在于這個石角的下方,它實際上是一個出水口,廚房用水直接從這里流出來。不同于現(xiàn)代人的水槽,它這種口朝下的設計,很好的防止了雨水倒灌和樹葉等垃圾堵塞,不禁感嘆古人聰明智慧。
外墻上這些不設門欄,供緊急疏散的門,被稱為太平門。據說只要一把木凳敲過去,就能推開一個大洞。我們從旁邊一個側門進入,即將為你揭開大宅子的神秘面紗。
四四方方一個大院子,里面是連環(huán)套般一個接一個的小院子,院子里幾乎每道墻都開著門。走進其中一個門,眼光心神被四面的建筑細節(jié)吸引?;剡^神來看看到處都是門,怎么走出來?繞暈。
高大的門樓,陽面、陰面分別鐫刻“地德上載”、“天光下臨”,里面除了個別雜用的小間倒塌之外,其他主屋和各大廂房都基本完整。
各大小出入口都有狗洞,對比后來去村里看的別處幾座老宅,這里的狗洞直徑最大。每間屋子下面都有通風口,圖案有龍、鳳、麒麟等,每一個都不相同。之間的空隙不大,是為了不讓老鼠應鉆進去。
幾個老人聚在這里,一邊聊天,一邊聽屋籠上面的鎮(zhèn)海廣播新聞。據說當年新中國成立之初,這里是村里最熱鬧的娛樂場所,大小事情,都在這里慶祝,后來還辦過農業(yè)中學。
現(xiàn)存建筑有前后二進。前進和后進之間的這堵墻,目測足有三十多厘米厚,大門雖然已經沒有了,但兩旁的門栓和鐵環(huán)依舊完好,活動自如。
06
老槐花樹
穿過幾個弄堂,從一個門口出來,就見到了那棵連專家都無法準確測出多少年的老槐花樹。
這棵樹實在是大,一條粗壯的枝干已經斜著伸展到了一旁的老屋上,格外枝繁葉茂。但是湊近一看,部分枝干已經中空,而枝葉依舊郁郁蔥蔥,真是令人感到驚奇。
綁上紅色的橫幅,是為了提醒過路人小心碰頭。而樹旁這一根“電線桿”,則是專門給樹做的支架,防止它因重心偏移而斷裂。樹的外皮上長滿了青苔,它們年復一年,成為了老樹生命的一部分。
07
后大屋
回到老街,在它的另一邊,后大屋展現(xiàn)在眼前。后大屋原有東西兩邊大屋,建有馬頭墻。但現(xiàn)在的后大屋,很大一部分已經改建了。
在祠堂的墻上記錄了由來:此屋在清朝中期由發(fā)財太公張元豐建造,張元豐在蘇州糖行做主管,因辦事誠懇努力,賺了大錢,衣錦還鄉(xiāng),歷時幾年,建成后大屋。
高高挑起的屋山檐,靜靜地訴著過往。在后大屋,各處都可見馬頭墻。剝去時光的塵埃,建筑的精美一點一滴展露眼前。
08
五大房
根據早些年的清算資料記載,清水湖村還保留著另一處古宅:五大房,然而現(xiàn)在已經不復存在。從這個老街邊的門牌透露出,這里可能是曾經的五大房所在地。
據村民介紹,五大房當年因為年久失修而一點點倒塌。而全部倒塌的五大房區(qū)域巨大,有些村民就在原址上把舊料給清理掉,蓋了很多新樓。大概就包括眼前的49號吧。
09
其他古宅、老屋、小景
走遍了清水湖村,一個接一個的謎題令人驚嘆不已。關于清水湖舊址、老屋通道走向以及老槐樹的真實年齡等,吸引著我們去做更多的探索。
# 征稿啟事 #
Hash:b7cac11e1ab37f27f12d055f618ec477a6f341e2
聲明:此文由 鎮(zhèn)海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