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貴安的歷史文化底蘊居然如此深厚!

朱子祠

宋代理學朱熹在此地結(jié)廬、修養(yǎng)、講學期間深受貴安先民的擁戴。特別是他所提倡的“明義理”“崇道德”“重實踐”“圖上進”“講文明”等理學道理,通俗易懂,很受人們的歡迎。貴安因“貴人安康”而得名。他走后,人們?yōu)槭惆l(fā)對這位偉人的敬意之情,永遠地緬懷他,便自發(fā)地在貴安主村中,建了一座占地面積約為300平方米,木制的“朱文公祠”。祠的正中堂上還立著一尊朱公全身塑像,其神情尊嚴肅穆、泰然自若、栩栩如生。身像前放著一長方形長得石制香爐,祠的兩側(cè)房也擺著香爐。每逢過年做節(jié),附近的許多信眾都紛紛慕名前來敬香拜神,以表自己心中的敬意之心。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途徑地

貴安曾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途經(jīng)地,在境內(nèi)貴安桃源梧桐山(降虎)、湯嶺古道茶亭等發(fā)生戰(zhàn)斗。得到消息后,中共連羅縣委和紅十三獨立團主動接應,火線接受搶救傷病員的重要任務,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順利北上進入閩東掃清了障礙。

七子湯

“七子湯”這個泉池名稱是許多溫泉旅游景區(qū)所爭相命名的。這得從貴安湯店“泉池”群說起。它位于敖江中游巖角灣江畔。過去這里曾約有十幾口大大小小的湯池群。這些泉池分別散布在綠草如茵的坪地上,近看像一口口碧波蕩漾、清冽純凈的瑤池,遠瞧像一面面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明鏡,天空俯視又像一顆顆散落人間的璀璨耀眼、晶瑩閃爍的珍珠。孩提記憶力貴安池水清澈透明,池底清晰可見,周邊嫩草鮮亮,環(huán)境優(yōu)美清新。福建師大一位女考古專家曾也多次蒞臨實地考察,用她的話說:“那是世上所少見,中國所絕有的泉池群。不僅數(shù)量繁多,而且這些遺址都在驛道旁,顯而易見與驛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p>

文化遺產(chǎn):仁山拉線獅

一種集舞蹈、娛樂、體育于一體的民間傳統(tǒng)技藝,始于清雍正年間,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F(xiàn)在表演的拉線獅和獅架,是上世紀20年代初仁山村民趙唐德、趙先德經(jīng)過仿制加以放大。2006年,仁山拉線獅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大坪寺

建于1662年,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面積一萬五千平方米。南宋理學大師朱熹逃難貴安時,這里也成了他的講學之處。1722年,一場罕見的特大洪水將大坪寺沖毀。 這座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面積15000平方米,寺院正中是由幾座宏偉建筑群組成的。相傳那時位居最前的一座是“佛玉殿”,緊隨其后的是“大雄寶殿”,再后的是座“德堂”,最后一座便是“觀音閣”。內(nèi)圍在這四 座建筑群左右的兩邊的是鼓樓鐘樓,外圍在左右兩邊的有迎賓廳、僧堂、齊堂和衛(wèi)生間等。整個寺院殿宇樓堂布局嚴謹,色彩明麗、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飛檐翅 角、流光溢彩、氣勢雄偉壯觀,令人嘆為觀止。殿內(nèi)擺設(shè)著各種文官武將,神志宛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時,許多信眾都從四面八方前來燒香拜佛,每逢佳節(jié),這里更是香火旺盛,人群擁擠,來往不斷的地方。

古驛道

貴安位于連江西北角,與福州僅一山之隔。“福溫路”古驛道是福州出北門,陟大北嶺,穿降虎寨,下連江貴安湯嶺,過潘渡橋,經(jīng)羅源、寧德、霞浦、福鼎,再往北通往溫州,進而入京城。從福州宦溪鎮(zhèn)的降虎寨東寨門出山,有一條蜿蜒于山間的下山古驛道就是湯嶺古驛道,山腳便是貴安。湯嶺古驛道是福州北驛道中的一小段,據(jù)連江民國版縣志記載:“湯嶺,一名云嶺,赴省大路。舊屬光臨里。清光緒間,鄭存里砌修,自茶亭至西溪橋上”。它聯(lián)結(jié)福州至連江貴安的通道,全長五公里。

新石器至青銅器時代文化遺址

1986年采集有新石器至青銅器時代方格紋,藍紋,弦紋等陶片標本。經(jīng)鑒定為青銅器時代文化遺址。

2007年福州貴安潘渡鄉(xiāng)貴安村的廉政碑和朱公祠等兩個旅游點日前正式申報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舉標志著福州貴安溫泉旅游度假區(qū)歷史遺跡遺址保護工程正式啟動?!?/p>

貴安村是規(guī)劃建設(shè)的福州貴安溫泉旅游度假區(qū)的核心組成部分。據(jù)1987年省市縣三級文物考古部門考察發(fā)現(xiàn),貴安村共有兩處青銅器時代文化遺址,充分證明了3000多年前就已有先民在這片沃土上開拓營生、繁衍生息。

古橋

紹興十四年(即1144年),敖江興建惠政橋,后屢次修建屢次被洪水沖垮,在紹應年間(1228——1233年間)重建新橋時,改名為“安利橋”。據(jù)縣志記載:橋長250米,寬6米,高14米。橋下設(shè)水門10道,橋上建房236間房子供過往人休息和欣賞山水自然風光。這是當時周圍各縣最為雄偉壯觀的一座橋。

潘溪廊橋安利橋經(jīng)歷了自宋紹興至清雍正將近600年的時間,先后建橋共10多次,明未崇禎年間(1628——1642年)橋被沖垮,福建著名的文學家曹學銓與知縣共同募捐重建,歷經(jīng)四年后建成。并賦詩:“為山成一簣,離水若千尋。世態(tài)原浮寄,行人仍古今。微軀無倦意,賢宰有同心。因憶橋成事,全資物力深。”

降虎寨

建于宋代嘉祐三年(1058年),又名云漈關(guān),在福州市晉安區(qū)宦溪鎮(zhèn)降虎嶺上,靠近連江縣界,為古時福州北面的重要門戶,東北交通要道,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明嘉靖年間,戚繼光曾率兵破寨,消滅了盤踞寨中的倭寇,后長驅(qū)連江縣沿海大殲倭寇。戚繼光率軍駐扎連江時,因天氣潮濕,大部分士兵得了皮膚病,四方求醫(yī)無效,直到湯山泡溫泉后才好轉(zhuǎn)。戚將軍事后贊水之神奇,數(shù)日后,兵營首領(lǐng)帶人到這幾口溫泉邊燒香拜祭,以表謝意。此后戚家軍祭泉神的傳說也在當?shù)氐陌傩罩辛鱾鳌?/p>

墓葬

洪坑墓

位于潘渡鄉(xiāng)洪坑村口山坡下。坐北朝南,三室合葬。1979年一洪姓農(nóng)民建房挖基時發(fā)現(xiàn)后進行發(fā)掘。出土文物有青釉陶罐、托環(huán)、燈盞、小瓶、陶鼎等20件。墓磚邊沿印有古錢紋、幾何紋。經(jīng)查閱洪氏族譜,其祖先于唐初即遷入洪坑。出土文物和墓磚與烏石浦墓相似,亦屬早期唐墓。

吳尚書墓

位于潘渡鄉(xiāng)寶溪村溪山山麓,坐西南朝東北,面臨敖江。墓位前筑有三層墓埕,墓桌中間豎青石磨光刻制墓碑,書刻“欽賜太子少保謚襄惠公文華之墓”。墓埕前方兩側(cè)有神道,各寬4米,排列石羊,石馬,翁仲,石燭等石刻。清雍正正元年(1723年)奉旨給修塋表,仍飭地方官保護,迄今為縣內(nèi)保護最完整的明代古墓。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碑記碑刻

貴安廢除弊政碑

碑豎在潘渡鄉(xiāng)貴安村東田園中,花崗石刻制,碑高180厘米、寬60厘米,全文105字。記載知縣王仁灝革除官員及公務往返概由貴安接待中午伙食的弊端,從而減輕民眾負擔。立碑時間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碑文正楷書寫,數(shù)百年的風雨侵蝕,字跡依然清晰遒勁, 迄今保存良好。

坡西老浦潭碑刻

碑刻在潘渡鄉(xiāng)坡西村西北群山懸?guī)r上。幅面高約50厘米,無碑名,僅有落款“乾隆丙戌蔡德貴”7個楷字。乾隆丙戌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系村民蔡德貴在老浦潭興建攔溪壩,鑿巖修渠引水灌溉時留下的巖刻,字跡已模糊。

宋教育家朱熹題刻

慶元間朱熹曾避跡連江講學,留下巖刻3幅。其中鐫在丹陽鎮(zhèn)東平寶林寺附近一塊巨石上,豎兩行分別為“降虎寨”和“雷移石”,落款已模糊不清。舊縣志漏“峰”字和“石”字。另一幅鐫在潘渡鄉(xiāng)仁山村七里嶺路旁巖石上為“陟岵”2字。

Hash:7251f36f17ddf0e198dc4ea787169b217d7a50c1

聲明:此文由 發(fā)現(xiàn)貴陽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