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廣州增城增江古遺址?

增江古遺址

聯(lián)益東街古縣治遺址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間。林間無所有,奔流但潺潺。嗟我亦拙謀,致身落南蠻。茫然失所詣,無路何能還!”這首詩是公元819年唐代大文豪韓愈被貶潮州途經增城,舟渡增江時留下的詩篇。韓愈當時被貶的心境赫然紙上,因而發(fā)出了“致身落南蠻”的慨嘆。詩人把嶺南說成“南蠻”當然是歷史的偏見。且不說整個嶺南地區(qū),單就增江而言,千百年來,在這塊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勤勞勇敢、開放包容的增江民系為了生存,為了繁衍和成長,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和文明。漫步增江村廓,歷史遺址隨處可見。雖然,千年人事更迭,許多人文細節(jié)我們已經無從稽考,但從歷史遺址這一特定的歷史音符中,我們聽到了增江民系創(chuàng)造歷史的跫跫足音。

東街古縣城遺址

僅存的遺址殘墻東街古縣治遺址位于聯(lián)益村東街社,面積約21000平方米。

東街古縣城遺址地勢開闊平坦,除局部地方在荒蕪中可見些許遺址外,大部分遺址已湮沒于農田中。遺跡中只見斷垣殘壁、瓦礫。三座已毀的宋、陳、王姓祠堂孤零零地撐著幾根麻石柱基,透出歷史的幾分厚重。據民國《增城縣志》記載和學者論證,增城三易縣城。自東漢建安六年(201)建縣以來,第一個縣城在正果鎮(zhèn)二龍爭珠街;第二個縣城在增江街聯(lián)益村東街社;第三個縣城為現(xiàn)址。據《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清《嘉慶一統(tǒng)志》和1995年版《增城縣志》等史料記載:東街古縣城應建于公元984~1080年之間,1080年已完成第三次遷址。當時為何一興一廢,據清嘉慶《增城縣志》載:“大江西抱而無城池之守,后以其地渙散,不足以臨控全縣,乃相龜峰南麓九崗村而遷焉?!睎|街古縣治建于唐宋之間,是增城縣城由北向南遷徙的歷史見證,有歷史研究價值。

西山太平天國軍營地遺址

西山太平天國軍營地遺址位于西山村南山與崩崗嶺之間,面積約10000平方米。

咸豐四年(1854),太平天國起義興起后,何六(順德人)于當年四月聚眾數(shù)千于增城紅花地村起義。六月初,義軍水師沿增江攻縣城。時在籍休假的刑部主事陳維岳集增城團練兵協(xié)助守城四晝夜,義軍退卻。七月,何六親率義軍數(shù)萬自三江北上再攻縣城,屯兵西山村南山與崩崗嶺之間。15日,與團練兵大戰(zhàn)于增江,互有死傷。義軍乘勢攻占陳橋頭、城西和白湖村各地。18日,城民打開城門迎接義軍,知縣倪森被俘,押至營地,斫其足后釋放。時僧人明亮在正果樹幟聚眾響應。陳維岳與豪紳潘榕等集結團練兵與義軍再戰(zhàn)。26日,何六率主力攻省城,留葉亞胡等率義軍八千人守增城。閏七月初,義軍在陳橋頭遭伏擊敗退。后在氹塘與吳大邦部激戰(zhàn),死傷甚眾,義軍退回營地,后移師東莞,陳維岳復踞縣城。團練兵攻占西山,燒殺搶掠,并把南屏書院付之一炬,西山村民紛紛逃難。清咸豐十年,增城知縣張星耀重建南屏書院,書院落成撰聯(lián):“社開北部笏柱西山琴簫趁花時,百里敢忘經世業(yè);客伴東坡友來南越文章推海外,千秋莫負讀書人。”該遺址對研究太平天國軍在廣州的活動有較大價值。

蜆殼陂黃巢駐兵地遺址

蜆殼陂黃巢駐兵地遺址北部

蜆殼陂黃巢駐兵地遺址位于陸村蜆殼陂社村前梯田上。

相傳,黃巢在該地屯兵駐防,紀律嚴明,不損農民莊稼。士兵下河撈魚蝦、摸蜆度日,農民知道后,送蜆給黃巢士兵吃,結果,蜆殼堆成山。后來農民建陂,開挖出很多蜆殼,陂以蜆殼山為名,村又以蜆殼陂為名。據1995年版《增城縣志》載:“蜆殼陂是唐代黃巢駐兵地。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曹州冤句人,唐僖宗乾符二年(875),響應王仙芝起義,不久王仙芝在薊州招安,遭到起義軍反對,自此與王仙芝分道揚鑣。乾符五年(878),王仙芝戰(zhàn)死,余部歸黃巢領導。同年被封為‘王’,號‘沖天大將軍’,年號‘王霸’。引兵渡江后,經福建廣東攻廣州,駐兵蜆殼陂,官兵不拿村民一針一線,不接村民瓜菜糧米,下河捉魚、摸蝦、摸蜆,日久,蜆殼堆積如山,故名‘蜆殼陂’?!秉S巢兵留下的歌兒“盼星星盼月亮,盼到黃巢兵來不交糧……”,至今仍家喻戶曉。

蜆殼陂黃巢駐兵地遺址地表蜆殼

西山同和圍遺址

同和圍西坡

同和圍遺址位于西山村增江東岸,現(xiàn)稱“西山堤圍”。該圍始筑于清嘉慶五年(1800),為土石堤,呈東北—西南走向,現(xiàn)堤高11.2米,長1000米,寬30米,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境內少見。

據《荔城鎮(zhèn)志》載:“蔡九傳,西山村人,清嘉慶五年(1800)武舉亞元,后任順德協(xié)右營都司。他關心鄉(xiāng)里,帶頭發(fā)起興建增江堤圍,防御洪水,保護家園,得到村民的擁護支持。于嘉慶八年(1803)在縣城東增江之濱建起了一條長4.5公里的防洪堤。該堤由西山、水東、霞余、大村嶺、新圍等村同心合力建成,取名‘同和圍’,是境內最早興建的防洪大堤,保護3000多畝耕地,2000多人口的生命財產,歷來為當?shù)卮迕穹Q頌?!?/p>

1990~1991年間,西山村民自籌資金,將增城化肥廠至東境段共長1000米的堤圍加高1米,并在堤附坡及堤頂鋪設混凝土路。該堤歷史悠久,是境內最早興建的防洪大堤,為保護當?shù)厝?a href='/minsheng/' target=_blank>民生命財產作出了重要貢獻,現(xiàn)仍在使用。

注:轉自印記增江 后期有修改調整

古村之友可為以下事務提供免費咨詢(公眾號搜索“增城古村”):

古村落的保護與活化,包括建筑修繕、技藝復興、文化保育、弱勢群體幫扶等;鄉(xiāng)村咨詢,包括測繪、城鄉(xiāng)規(guī)劃編制、建筑行業(yè)設計、市政行業(yè)設計等

Hash:e69ccb0856802255ee702d8fcbe39980449ba881

聲明:此文由 廣州增城古村活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