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探微》(24)大通智勝佛
《法華探微》(24)大通智勝佛
《妙法蓮華經(jīng)●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諸比丘:“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應(yīng)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國名好城[5],劫名大相。諸比丘!彼佛滅度已來,甚大久遠(yuǎn),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假使有人磨以為墨,過于東方千國土乃下一點,大如微塵,又過千國土復(fù)下一點,如是展轉(zhuǎn)盡地種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諸國土,若算師,若算師弟子,能得邊際,知其數(shù)不?”
“不也,世尊!”
“諸比丘!是人所經(jīng)國土,若點不點,盡末為塵,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復(fù)過是數(shù)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我以如來知見力故,觀彼久遠(yuǎn),猶若今日?!?/p>
世尊就開始講宿世因緣,這要從一尊過去佛說起。
從現(xiàn)在往過去回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一尊佛,號為大通智勝如來,國名好城,劫名大相。因為這是極為久遠(yuǎn)的過去,世尊為了方便弟子們理解,就說了一個譬喻:比方說,我們現(xiàn)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這個銀河系),把這個銀河系中所有的地大種(也就是所有的固體)磨成墨。然后,往東方經(jīng)過一千個大千世界,用墨點一個微塵一般大的點;再往東一千個世界,再點一點;這樣一直點,直到把墨用完。之后,把所經(jīng)過的所有國土的地大種,全部磨為微塵,將每一個微塵都視為一劫。這個時間已經(jīng)相當(dāng)長了,但從大通智勝佛滅度到現(xiàn)在,所經(jīng)歷的時間比譬喻的劫數(shù)還要長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真是長到無法想象!
“我以如來知見力故,觀彼久遠(yuǎn),猶若今日。”雖然大通智勝佛的佛世離現(xiàn)在這么久遠(yuǎn),但以世尊的知見力,就像看今天發(fā)生的事情一樣清晰無礙。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佛的宿命明已經(jīng)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而且佛陀的神通遠(yuǎn)不只這些,還有十力、四無所畏和十八不共法。所以,如果現(xiàn)在有人說自己已經(jīng)成佛了,我們就要看他到底有沒有這些不可思議的神通。如果沒有,就說明他根本不是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 無量無邊劫,
有佛兩足尊, 名大通智勝。
如人以力磨, 三千大千土,
盡此諸地種, 皆悉以為墨。
過于千國土, 乃下一塵點,
如是展轉(zhuǎn)點, 盡此諸塵墨。
如是諸國土, 點與不點等,
復(fù)盡末為塵, 一塵為一劫。
此諸微塵數(shù), 其劫復(fù)過是,
彼佛滅度來, 如是無量劫。
如來無礙智, 知彼佛滅度,
及聲聞菩薩, 如見今滅度。
諸比丘當(dāng)知! 佛智凈微妙,
無漏無所礙, 通達(dá)無量劫?!?/p>
這個重頌的內(nèi)容也是前面經(jīng)文的大意,最后幾句比經(jīng)文講得詳細(xì)?!叭鐏頍o礙智,知彼佛滅度,及聲聞菩薩,如見今滅度。諸比丘當(dāng)知!佛智凈微妙,無漏無所礙,通達(dá)無量劫。”佛的智慧無漏無礙,通達(dá)無量劫的過往。其實這里說的如來,也可以理解為佛的第八識。往昔的事情都以種子的形式收藏在第八識中。第八識是真正無漏無礙的。成佛之后,第八識的這些功能就得到圓滿的顯現(xiàn)。其實我們每一個有情的第八識都無漏無礙,都通達(dá)無量劫的過往。它遇緣時會現(xiàn)起應(yīng)該流注的識種,沒有絲毫錯亂,只是我們現(xiàn)在不知道具體的原理和細(xì)節(jié)。成佛之后,第八識的功能完全顯現(xiàn)出來。因此,無論多么久遠(yuǎn)的往事,在佛看來都和當(dāng)場目睹一樣清晰。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壽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場,破魔軍已,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諸佛法不現(xiàn)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jié)加趺坐,身心不動,而諸佛法猶不在前。爾時忉利諸天,先為彼佛于菩提樹下敷師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當(dāng)?shù)冒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適坐此座。時諸梵天王雨眾天華,面百由旬,香風(fēng)時來,吹去萎華,更雨新者。如是不絕,滿十小劫,供養(yǎng)于佛,乃至滅度常雨此華。四王諸天為供養(yǎng)佛,常擊天鼓,其余諸天作天伎樂,滿十小劫,至于滅度亦復(fù)如是。
世尊開始講述這個往昔因緣。大通智勝佛的佛壽有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在他已將成佛所要修集的福德及法與次法都修學(xué)完成,并且將一切的煩惱魔、五陰魔都已斷除,而安止于即將成佛的時節(jié),按理說,接下來就會成佛了;然而,屬于成佛當(dāng)要具有的妙智、十力等法,卻遲遲沒能發(fā)起。他就以菩提樹下為道場,結(jié)加趺坐端坐不動,這樣經(jīng)過了十小劫。這期間,諸天的天人們都恭敬供養(yǎng)著菩薩(這里我們暫時稱還沒成佛的佛為“菩薩”,表達(dá)起來通順一些),殷切地等待如來的出世——忉利諸天先為菩薩在菩提樹下鋪好高一由旬的師子座;梵天王不斷在師子座周圍方圓的一百由旬內(nèi)降下天華;四天王天的天人擊天鼓,其余諸天演奏天伎樂來供養(yǎng)佛——這樣一直持續(xù)了十小劫。甚至后來大通智勝佛滅度時,天人們也用同樣的方式恭敬供養(yǎng)。
“諸比丘!大通智勝佛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現(xiàn)在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積。諸子各有種種珍異玩好之具,聞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詣佛所。諸母涕泣而隨送之。其祖轉(zhuǎn)輪圣王,與一百大臣及余百千萬億人民,皆共圍繞,隨至道場。咸欲親近大通智勝如來,供養(yǎng)恭敬,尊重贊嘆。到已,頭面禮足,繞佛畢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頌曰:
這十小劫之后,菩薩終于成佛了。當(dāng)初,他尚未出家時,是轉(zhuǎn)輪圣王的王子,生有十六個兒子,大兒子叫智積?,F(xiàn)在王子們聽說自己的父親成佛了,都舍棄自己的珍奇愛藏,要離開王宮去拜見佛。他們的媽媽邊哭邊送。祖父轉(zhuǎn)輪圣王——也就是佛的父親,與一百大臣及百千萬億人民,也都跟著這十六個王孫來到佛的道場,都想親近、供養(yǎng)、贊嘆大通智勝如來。到了佛前,大家都頭面禮足,繞佛數(shù)匝,合掌瞻仰,并以偈頌來贊嘆佛。
我們看這位大通智勝佛,壽命是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大劫,有這么長!先前看到的記述中,沒有一尊佛的壽命有這么長,可見這尊佛很不一般。大通智勝佛雖然在道場就坐了十小劫,但跟他的壽命相比,十小劫根本算不上什么。從那個世界的時間比例看,是很正常的。不像我們這個世界,人壽就幾十年。釋迦牟尼佛的佛壽也只有八十年。所以當(dāng)初他將要成佛時,不可能也坐十個小劫。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想想看。以前有人問:“人壽十歲的時候,豈不是人還沒長大就死了,那怎么生小孩呢?”這個問題不用我們擔(dān)心?!堕L阿含經(jīng)》說“是時女人生五月行嫁”,女人出生后五個月就已經(jīng)成人、出嫁了,男人結(jié)婚的年齡應(yīng)該也差不多。也就是說,雖然壽命只有十歲,但成長的周期也會隨之縮短。
反過來也是一樣。如果壽命特別長,不管做什么事都會特別慢,包括在師子座上悟道成佛。我們對比一下,破了魔軍后,釋迦牟尼佛坐一晚悟道成佛,大通智勝佛則坐了十個小劫,差別大成這樣!但是跟佛壽比起來,這十小劫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另外,佛一家三代人,上有父親轉(zhuǎn)輪圣王,下有十六個兒子。經(jīng)文說“諸母涕泣而隨送之”,說明這些兒子不是一母所生,可見大通智勝佛在出家前是有妻妾的。這些眷屬的壽命很明顯也在十小劫以上。
“頭面禮足,繞佛畢已”?!邦^面禮足”是以頭部碰觸受禮者的腳或腳下的地面,是一種表示尊敬的最高禮儀?!袄@佛”,是圍著佛右繞,也是表示尊敬的禮儀,其他還有繞塔等等,以“匝”為單位,匝即是圈。這個右繞,是以右肩對著對象而繞,也就是順時針方向,不是從右邊開始繞,這一點需要注意。
‘大威德世尊, 為度眾生故,
于無量億劫, 爾乃得成佛,
諸愿已具足, 善哉吉無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
身體及手足, 靜然安不動。
其心常惔怕, 未曾有散亂,
究竟永寂滅, 安住無漏法。
今者見世尊, 安隱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稱慶大歡喜。
眾生常苦惱, 盲瞑無導(dǎo)師,
不識苦盡道, 不知求解脫。
長夜增惡趣, 減損諸天眾,
從冥入于冥, 永不聞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隱無漏道,
我等及天人, 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歸命無上尊?!?/p>
這個贊嘆的偈子,是十六個王子代表大眾所說,可分為兩部分。開頭到“稱慶大歡喜”,是歡喜稱嘆大通智勝如來終于成佛了。之后的部分,是他們感嘆自己終于有佛可以皈依,隨學(xué)解脫之法,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非常慶幸欣喜。
“爾時十六王子偈贊佛已,勸請世尊轉(zhuǎn)于法輪,咸作是言:‘世尊說法,多所安隱、憐愍、饒益諸天人民?!卣f偈言:
‘世雄無等倫, 百福自莊嚴(yán),
得無上智慧, 愿為世間說。
度脫于我等、 及諸眾生類,
為分別顯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眾生亦復(fù)然。
世尊知眾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樂及修福, 宿命所行業(yè)。
世尊悉知已, 當(dāng)轉(zhuǎn)無上輪?!?/p>
王子們說完贊佛偈,就開始懇請佛轉(zhuǎn)動法輪,為眾生說法。偈中的“度脫于我等、及諸眾生類,為分別顯示,令得是智慧”,和前面〈藥草喻品〉的主旨是相應(yīng)的?!笆雷鹬娚钚闹?,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欲樂及修福,宿命所行業(yè)?!北娚男哪?、種性、智慧深淺、有何欲樂、福德多少和宿命業(yè)行,佛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這都屬于佛的智慧力和方便力。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六種震動,其國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眾生,各得相見,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眾生,又其國界、諸天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大光普照,遍滿世界,勝諸天光?!?/p>
世尊繼續(xù)講。大通智勝佛成佛的那一刻,這個好城世界十方的各五百萬億國土都有反應(yīng)。十方,是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和下這十個方向。這里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以好城世界為中心,輻射每個方向各五百萬億佛世界,一共是五千萬億佛世界。這五千萬億國土中,都發(fā)生了六種震動。國與國之間的幽冥黑闇處也被大光明照亮了。這些世界里的眾生看到其他世界的眾生,都非常驚訝:“虛空中怎么突然出現(xiàn)了眾生?他們的國界、天宮,甚至梵宮,也出現(xiàn)了六種震動。這大光明普照世界,比天人身上的光還要明亮,真是稀奇!”
“其中眾生,各得相見”,是指眾生看到了原來看不到的世界,和《法華經(jīng)》剛開始的“往東方照”差不多,只是這個范圍更大。這里的“諸佛世界”、“國界”都是指三千大千世界。所以這尊大通智勝佛真是很了不得。
“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緣而現(xiàn)此相?’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緣, 宜各共求之。
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
而此大光明、 遍照于十方?!?/p>
這時,東方五百萬億國土中的梵天王,看到宮殿被不尋常的光明包圍,都覺得非常奇怪,心里尋思為什么會這樣。他們互相商量,想找到原因。有一位名叫救一切的梵天王,對其他梵天王說:“這種光明以前從來沒見過,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定是有很重大的事情發(fā)生。我們要趕快弄清楚:是因為有大德出生在這天上?還是因為有佛出世?”
“爾時五百萬億國土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西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zhuǎn)法輪。實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其所散華如須彌山;并以供養(yǎng)佛菩提樹——其菩提樹高十由旬。華供養(yǎng)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xiàn)宮殿,愿垂納受。’時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希有, 難可得值遇,
具無量功德, 能救護(hù)一切。
天人之大師, 哀愍于世間,
十方諸眾生, 普皆蒙饒益。
我等所從來, 五百萬億國,
舍深禪定樂, 為供養(yǎng)佛故。
我等先世福, 宮殿甚嚴(yán)飾,
今以奉世尊, 唯愿哀納受?!?/p>
這些梵天王就以衣裓盛滿天華,順著光明的方向——也就是往西——去尋找源頭。當(dāng)他們來到好城世界,就看到之前經(jīng)文所說的場景:大通智勝佛坐在菩提樹下的師子座上,天龍八部等恭敬圍繞,十六王子正在請轉(zhuǎn)法輪。梵天王們也來到佛前,頭面禮佛,繞佛百千匝,用帶來的天華散覆在佛身上,供養(yǎng)佛和佛身后高十由旬的菩提樹。天華堆起來,就像須彌山一樣。然后,他們又用自己的宮殿供養(yǎng)佛,并同聲用偈言贊嘆如來,懇請佛納受他們的供養(yǎng)。
前面講過,梵天王是色界天中初禪天的天王?!芭c宮殿俱”,據(jù)說梵天的宮殿是隨著人一起移動的,所以他們來找佛的時候,宮殿也在一起?!捌淦刑針涓呤裳?,剛才說師子座高一由旬,這里說菩提樹高十由旬,比例跟我們這個世界的差不多。偈文里的“舍深禪定樂,為供養(yǎng)佛故”,這個深禪定,應(yīng)該是指無覺無觀的禪定,屬于二禪以上,不包括初禪。有二禪或以上定力的人,下坐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初禪。因為初禪是有覺有觀的禪定,可以在生活中保持。這些梵天王也都住在初禪中。一般來說,習(xí)慣住在深禪定里的人,會覺得這種定境很好,不愿出定。但這里的梵天王都知道:現(xiàn)在有佛出世了,這種機會千載難逢,一定要離開深禪定來親近、供養(yǎng)佛。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轉(zhuǎn)于法輪,度脫眾生,開涅槃道。’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世雄兩足尊, 唯愿演說法,
以大慈悲力, 度苦惱眾生?!?/p>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p>
梵天王們說完偈頌,又分別向佛請法:“唯愿世尊轉(zhuǎn)于法輪,為我們講授佛法,廣為眾生開演解脫、涅槃之道?!倍以僖灾仨炚埱笠槐?。面對梵天王們的請求,大通智勝佛默然許之。
這一部分說的是東方五百萬億國土的梵天王。下面的經(jīng)文依次講述了東南 方、南方、西南方乃至下方、上方——即十方——的梵天王,也都這樣來到佛前請法。我們就不逐字逐句解釋了,只講比較特別的地方。
“又,諸比丘!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是事何因緣, 而現(xiàn)如此相?
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
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
未曾見此相, 當(dāng)共一心求。
過千萬億土, 尋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 度脫苦眾生。’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西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zhuǎn)法輪。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并以供養(yǎng)佛菩提樹。華供養(yǎng)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xiàn)宮殿,愿垂納受?!癄枙r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圣主天中王, 迦陵頻伽聲,
哀愍眾生者, 我等今敬禮。
世尊甚希有, 久遠(yuǎn)乃一現(xiàn),
一百八十劫, 空過無有佛。
三惡道充滿, 諸天眾減少,
今佛出于世, 為眾生作眼。
世間所歸趣, 救護(hù)于一切,
為眾生之父, 哀愍饒益者。
我等宿福慶, 今得值世尊?!?/p>
東南方的情況與東方大體相同。不過偈文里特別講:他們那五百萬億國土,在一百八十個大劫中沒有一尊佛出世。照理講,有沒有佛出生,是一個個佛國土分開來看的,但這五百萬億佛國土卻是在一百八十大劫里全都沒有佛出世。所以他們現(xiàn)在來到大通智勝佛面前,已經(jīng)算是拜見他方世界的佛了。這些世界里,因為沒有佛的教導(dǎo),世間修善法、修禪定的人都大量減少,所以天眾越來越少,三惡道眾生越來越多。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哀愍一切,轉(zhuǎn)于法輪,度脫眾生?!瘯r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大圣轉(zhuǎn)法輪, 顯示諸法相,
度苦惱眾生, 令得大歡喜。
眾生聞此法, 得道若生天,
諸惡道減少, 忍善者增益?!?/p>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p>
這是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梵天王的情況。
“又,諸比丘!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此光曜?’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 光明甚威曜,
此非無因緣, 是相宜求之。
過于百千劫, 未曾見是相,
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zhuǎn)法輪。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并以供養(yǎng)佛菩提樹。華供養(yǎng)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xiàn)宮殿,愿垂納受?!癄枙r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難見, 破諸煩惱者,
過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見。
諸饑渴眾生, 以法雨充滿,
昔所未曾見, 無量智慧者,
如優(yōu)曇缽花, 今日乃值遇。
我等諸宮殿, 蒙光故嚴(yán)飾,
世尊大慈悲, 唯愿垂納受?!?/p>
剛才的東南方是一百八十劫,這里南方的五百萬億國土是一百三十劫沒有佛出世。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轉(zhuǎn)于法輪,令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皆獲安隱而得度脫?!瘯r諸梵天王,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唯愿天人尊, 轉(zhuǎn)無上法輪,
擊于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 度無量眾生。
我等咸歸請, 當(dāng)演深遠(yuǎn)音?!?/p>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p>
這是南方的情況。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復(fù)如是?!?/p>
然后經(jīng)文說西南方乃至下方也是一樣,省略了類似的敘述。也就是說,西南、西、西北、東北、北方和下方六個方向的梵天王也都是這樣來到佛前請佛轉(zhuǎn)法輪。
“爾時上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皆悉自覩所止宮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斯光明?’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棄,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今以何因緣, 我等諸宮殿,
威德光明曜, 嚴(yán)飾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聞見,
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下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zhuǎn)法輪。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花如須彌山,并以供養(yǎng)佛菩提樹?;üB(yǎng)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xiàn)宮殿,愿垂納受?!瘯r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善哉見諸佛, 救世之圣尊,
能于三界獄, 勉出諸眾生。
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類,
能開甘露門, 廣度于一切。
于昔無量劫, 空過無有佛,
世尊未出時, 十方常暗冥,
三惡道增長, 阿修羅亦盛,
諸天眾轉(zhuǎn)減, 死多墮惡道。
不從佛聞法, 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減少。
罪業(yè)因緣故, 失樂及樂想,
住于邪見法, 不識善儀則,
不蒙佛所化, 常墮于惡道。
佛為世間眼, 久遠(yuǎn)時乃出,
哀愍諸眾生, 故現(xiàn)于世間。
超出成正覺, 我等甚欣慶,
及余一切眾, 喜嘆未曾有。
我等諸宮殿, 蒙光故嚴(yán)飾,
今以奉世尊, 唯垂哀納受。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p>
最后是上方五百萬億國土的情況。
偈文里,“于昔無量劫,空過無有佛,世尊未出時,十方常暗冥,三惡道增長,阿修羅亦盛,諸天眾轉(zhuǎn)減,死多墮惡道”,上方的世界更慘,是無量劫都沒有佛出世。這里也說到,沒有佛的教化,三惡道增長(加上阿修羅道熾盛,等于是四惡道增長)。不僅人間的眾生,就連天人死后也大多墮入惡道。
“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罪業(yè)因緣故,失樂及樂想,住于邪見法,不識善儀則,不蒙佛所化,常墮于惡道?!睕]有佛的教化,眾生常行惡事,所以他們的色力和智慧都漸漸減退。這個色力是指身體的健康。因為常做惡事,眾生的貪欲越來越重,與邪法邪見容易相應(yīng),對善法、戒律卻不知不聞,甚至毀謗嘲笑,所以他們常在惡道輪回,已經(jīng)成了惡性循環(huán)。這里顯示出善知識攝受的重要。能生到梵天,一定是曾經(jīng)修學(xué)善法,甚至舍掉了欲界的一切貪愛,但沒有善知識繼續(xù)地攝受與教導(dǎo),還是會下墮惡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白佛言:‘唯愿世尊轉(zhuǎn)于法輪,多所安隱,多所度脫?!瘯r諸梵天王而說偈言:
‘世尊轉(zhuǎn)法輪, 擊甘露法鼓,
度苦惱眾生, 開示涅槃道。
唯愿受我請, 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 無量劫習(xí)法?!?/p>
這是上方五百萬億世界的梵天王過來勸請大通智勝佛說法的情況。
Hash:5d76ece1e012b23c7e849422de5ebf24985d1279
聲明:此文由 普賢行愿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