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堯的堯山
堯 山
在廣袤的華北大平原上,有一座孤峰突兀而現(xiàn)。它就是享譽冀南的文化名山——堯山,海拔157.6米。它與干言山、山宣山務(wù)山、臥牛山、茅山相連,呈東北——西南走向,連綿長達(dá)20華里,形成一條帶狀的山丘。在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干言山峰已不復(fù)存在,臥牛山現(xiàn)在也變?yōu)橥翆?,但它們同根相連,一脈相承,它們誕生于寒武紀(jì)時代,伴隨著中生代燕山造山運動而隆起,又經(jīng)過之后新生代喜瑪拉雅造山運動而構(gòu)成了現(xiàn)今獨特的地貌特征。
堯山雖然不太高大,但它聳立在華北大平原之上,四周沃野,一峰獨秀,所以顯得尤為奇特。也可以說,堯山是北從北京、南到鄭州的華北大平原上得天獨厚、絕無僅有的天然奇觀。
在遠(yuǎn)古時代,它不叫堯山,因為它的周圍都是水,而被稱做大麓。尤其是它的東面,一年四季水波浩淼,就是著名的大陸澤所在。
相傳,帝堯陶唐氏15歲時被封為唐侯,封地就在堯山一帶。他做唐侯后,帶領(lǐng)堯山一帶的先民治理洪水,開荒種地;教民狩獵,制定秩序;筑土為城,聚族而居;研究天文,制定歷法。他禮賢納士,開明作君,并在這一帶“大麓試舜”后,將帝位傳給了舜,開創(chuàng)了遠(yuǎn)古時代的社會文明。他被后人稱為明君,名列三皇五帝之一。堯山一帶的先民為感激他的恩德,改大麓為堯山。
原來在堯山的山巔有魏武定三年(545年)所立的《彭樂碑》,上面記載:“惟斯山宣山務(wù),陶唐采封”。這充分說明了堯山一帶是帝堯陶唐氏的始封之地。元代大德元年(1297年)翰林侍讀大學(xué)士郝經(jīng)撰寫碑銘的《唐帝廟碑》和延佑四年(1317)浙江儒學(xué)提舉楊剛中撰寫的《舜禹配享殿碑》矗立在堯山之巔,碑體高大雄偉,遠(yuǎn)在四十里之外即可看見?!短频蹚R碑》記載著帝堯的豐功偉績,其頌詞曰:“唐山蒼蒼,唐水湯湯,帝德是昌,纂于有皇。唐哉皇哉,帝道光哉,乃圣乃神,莫不具來。相于有虞,股肱良哉,謨明弼諧,庶士康哉。”碑陰鐫刻著“唐侯故土”四個大字,精辟地追溯了堯山一帶唐堯故土的漫長歷史淵源??上У氖?,這兩塊碑已被炸成碎片,《唐帝廟碑》的一部分殘骸現(xiàn)保存在縣文物保管所內(nèi)。
為了紀(jì)念帝堯的豐功偉績,自漢朝至今,相繼在堯山頂上修建堯帝廟,歷代官員、文人、民眾的各種祭祀、朝拜活動代代相傳,形成特有的“堯山文化”。它包含堯文化、大陸澤文化、干言山文化、柏人歷史文化、李唐文化、李氏文化、后周歷史文化、農(nóng)耕文化、歷史名人文化甚至紅色革命文化,這些都可以概括為“堯山文化”的一部分。
位于堯山西南10華里的柏人古城,相傳是帝堯初建國都的地方,該城歷史久遠(yuǎn),頗有名氣,后來在好多史籍上都曾記載:“柏人城,堯所都也?!?/p>
正因為堯山一帶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是山川靈秀的風(fēng)水寶地。所以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詩詞歌賦。中國最古老的《詩經(jīng)·邶風(fēng)·泉水》一章中“出宿于干,飲餞于言”的句子,就指的是發(fā)生在干言山一帶的故事。
在咱們隆堯,有一句俗語:“兩山夾一川,不出皇帝出神仙?!?干言山與堯山,南北呼應(yīng),泜河之水從兩山之間噴涌而出。堯山一帶,人杰地靈,名人輩出,在周圍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孕育了三代帝王:李唐王朝和五代后周的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榮。是,在這片神奇的大地上,不僅出了皇帝,而且還有神仙駕鶴升天。據(jù)北齊《顏氏家訓(xùn)》記載,在柏人城西門內(nèi)有一通漢桓帝時柏人縣民為縣令徐整所立之碑,碑上銘文曰:“山有觀霧,王喬所仙?!薄度?a href='/tangshi/' target=_blank>唐詩話》中還有馬郁贈給韓定辭的一首詩:“邃林芳草綿綿思,盡日相攜陟(zhi)麗譙(qiao);別后山宣山務(wù)山上望,羨君時復(fù)見王喬?!笨梢娺@里就是傳說中的柏人令王喬駕鶴升天之地。
另外,還有戰(zhàn)國時期柏人侯李曇及其孫百勝將軍李牧,西漢廣阿侯任敖、象氏侯劉賀,隋代佛經(jīng)翻譯家彥琮、仙醫(yī)智榮,趙州橋的設(shè)計和建造者李春,唐代御史大夫李嗣真、詩人于賁(ben),五代太子太保符習(xí),元代孔子后裔孔璠(慕名遷居于此),明代御史陳登云、兵備副使韓宰、著名教育家馬健,清代吏部尚書董國祥、《五方元音》作者樊騰鳳等。歷代著述很多,著名的有七十余部著作傳世,以及近現(xiàn)代涌現(xiàn)出的大批作家、詩人、書畫藝術(shù)家的眾多著述和作品,是堯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眾多的名人,豐厚的著述,使堯山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文薈萃之鄉(xiāng),是堯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堯山文化為社會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
所以,我們用“人杰地靈”來形容堯山這片風(fēng)水寶地,真可以說恰如其分。
自古以來,以堯山青石為原料的石刻遍布唐堯故土,堯山之石在冀南大地?zé)o處不在。
堯山本身的石質(zhì)非常好,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堅而不脆,韌而不疏”。據(jù)說著名的趙州橋就是用堯山一帶的石料所建,修橋的工匠李春也是“堯城鎮(zhèn)人”,從隆堯到趙州一帶,沿途老百姓中間還流傳著這樣的俗語:“修了趙州一座橋,吃了堯城半架山”。
堯山是地球母親恩賜給隆堯人民的無價瑰寶,是唐堯文化的發(fā)祥地,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堯山雖低,它卻是300萬平方公里的華北大平原之上一顆耀眼的明珠;堯山雖小,但它所形成的獨特的“堯山文化”孕育了中國帝王之鄉(xiāng)的歷史輝煌。
Hash:b29a2e5c53927c4a1501354c2e81270abfbea777
聲明:此文由 人文邢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