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交民巷使館群(區(qū))之法國使館

法國使館的設(shè)立過程:

1856年,法國借廣西西林“馬神甫事件”派出遠征軍,與英國共同對中國進行武裝侵略,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858年(咸豐八年)5月,英法聯(lián)軍攻占了大沽口,逼近天津城,揚言進攻北京。

1858年(咸豐八年)5月29日,清政府被迫派桂良、花沙納為全權(quán)代表,赴天津談判。

1858年(咸豐八年)6月15日,清廷代表與法國專使葛羅的談判于正式開始。

1858年(咸豐八年)6月27日,在《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后,桂良、花沙納同法國專使葛羅正式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

其中第二款規(guī)定:“茲兩國幸然復舊太平,欲垂之永久,因此兩國欽差大臣議定,凡有大法國特派欽差大臣公使等予以詔敕前來中國者,或有本國重務(wù)辦理,皆準進京僑居,按照泰西各國無異。又議定,將來假如凡與中國有立章程之國,或派本國欽差公使等進京長住者,大法國亦能照辦。凡進京之欽差大臣公使等,當其暫居京師之時,無不按照情理全獲施恩,其施恩者乃所有身家、公所與各來往公文、書信等件皆不得擅動,如在本國無異;凡欲招置人通事、服役人等可以延募,毫無阻擋。所有費用,均由本國自備。大清國大皇帝欲派欽差大臣前往大法國京師僑居,無不各按品級延接,全獲恩施,俱照泰西各國所派者無異?!?/p>

1859年(咸豐九年),英、法、美三國分別派遣駐華公使,率領(lǐng)艦隊來華換約。但英、法、不按清廷指示在上海換約,當年六月,擅自帶兵北上前往天津大沽口外并欲強行突入,北清廷守軍大敗。

1860年(咸豐十年)8月,英、法兩國再度集合17000余人組成“英法聯(lián)軍”,攻克大沽,占領(lǐng)天津,并大敗清軍主力于通縣一帶。

1860年(咸豐十年)9月22日,咸豐皇帝逃往熱河,任命恭親王奕?為全權(quán)議和大臣,留京“求和議約”。

1860年(咸豐十年)10月6日,法軍率先進入圓明園并伙同英軍一起搶劫和焚毀了這個有“萬園之園”之稱的中國皇家園林。

1860年(咸豐十年八月二十九日)10月13日,英法聯(lián)軍占據(jù)了北京安定門。

1860年(咸豐十年)10月25日,在此之前一日《中英北京條約》已經(jīng)簽訂,則清政府代表奕?,依然毫無抗爭的完全接受了法國的所有條件并與法國代表葛羅在東江米巷禮部衙署簽訂了《中法北京條約》,同時交換批準了已簽訂的《中法天津條約》。

1861年(咸豐十一年十二月一日)1月20日,清廷在東堂子胡同設(shè)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以恭親王奕?為首席大臣,大學士桂良和戶部左侍郎文祥任副手負責辦理各國事務(wù),并開始為各國公使駐京覓地,各國也在京選擇館址,以備建館長駐。

圖文來源:網(wǎng)絡(luò)(標注者——楓影斜渡)

法國使館正式落成:

1860年(咸豐十年八月二十九日)10月,在“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后,當時,法國軍隊占領(lǐng)了位于東江米巷御河東岸的肅王府,并相中了肅王府邸,欲將法國使館建于此處。此時的肅王府府主是第八代咸豐三年的肅親王愛新覺羅·華豐(道光四年封三等鎮(zhèn)國將軍,九年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咸豐三年襲肅親王,同治八年薨,謚“恪”。)。肅親王府是清初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府邸,王爵世襲罔替。因此,負責與英法聯(lián)軍談判的恭親王奕?斷不答應(yīng),后奕?應(yīng)允將位于東江米巷胡同與臺基廠交界口西北角的宗室景崇府(純公府)租給法國(參見《東交民巷之多羅饒余敏郡王及輔國公盛昌府》文)。法使開始拒不接受,幾經(jīng)交涉,在奕?提出仿英國使館成例,同意其可自行修葺,并準許在“純公府”西側(cè)花園的空地自建房屋,一切修繕費用,均在一千兩“租銀”內(nèi)扣除,法國代表才勉強同意。

1861年(咸豐十一年)2月,法國公使布爾布隆派法國參贊哥士耆進京主持修建事宜。

1861年(咸豐十一年)3月25日,法國第一任公使布爾布隆由天津抵京,正式進駐“純公府”改造的法國使館。(由于法國使館早于英國使館一天進駐,因此,在中國歷史和外交史上,這是開天辟地、創(chuàng)歷史先河的第一個中國國家級大使級外交關(guān)系設(shè)立的時間節(jié)點。)

法國使館建筑分布圖(1903年)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6月開始的“庚子戰(zhàn)亂”圍攻東江米巷,由于法國使館位于東江米巷使館群(區(qū))的外圍,“損失”慘重,使館內(nèi)的部分建筑毀于“戰(zhàn)亂”中的炮火。

《辛丑條約》簽訂后,法國使館重新修繕,范圍進一步擴大,將使館與位于臺基廠中段路西海關(guān)總稅務(wù)司之間的柴火欄胡同以南及原法使館西北部的民宅區(qū)一并納入新法國使館?!案討?zhàn)亂”后新修建的使館占地東西約122米,南北約217米。

法國使館大門

法國使館建筑群落:

法國使館大門為單拱券凱旋門式,兩邊有弧形側(cè)墻拱衛(wèi),由青磚砌筑,局部線腳用青石裝飾。門洞兩側(cè)墻,磚砌向外凸出呈墩狀,下部基座,上部以長方形外凸線腳與孔洞點綴。中央大門洞上部為半圓券,拱角下的拱腳石支在兩個磚砌圓形倚柱上,柱頭為仿愛奧尼式。門前有兩座石獅,疑為“純公府”原物或由別處移來,弧墻前有石墩連以鐵鏈。

法國使館內(nèi)建筑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6月,義和團圍攻使館區(qū)時,法使館內(nèi)部分建建筑被毀。《辛丑條約》后,法國使館范圍進一步擴大,將柴火欄胡同以南、原法使館西北部的民宅區(qū)并入。使館現(xiàn)占地東西約122米,南北約217米。

法國使館測繪圖

原法國使館主樓

原法國使館主樓

原使館主樓位于距大門約140多米處?,F(xiàn)存的原建筑有大門,東1、東2、東3、西4共四座官邸及院內(nèi)漢白玉蓮花噴水池。院內(nèi)四棟官邸,皆為二層樓,灰磚清水磚墻,配以石材裝飾。其中三棟位于花園東側(cè),但東北部的一棟與其他二棟不在一條直線上,而花園西側(cè)一棟與東側(cè)也不構(gòu)成橫軸關(guān)系。

法國使館全景圖

據(jù)載:原使館主樓為磚木結(jié)構(gòu)的二層樓,平面為“U”字形,帶地下室,灰磚清水墻,局部以青石裝飾,坡屋頂上有高聳的煙囪。體型對稱、東西兩端略向前凸。底層南面為連廊,以1∶3的大平拱與單拱相間隔,二層連廊則為間距較密的柱廊。整個立面形成較強的韻律感。底層中央部分有三個大平拱券洞與較小券洞交替,拱角立于青石立柱上。底層東端為前廳及樓梯,西端為大餐廳及廚房,中部為大、小二個會議廳,兩者可分可合。二樓主要為辦公用房。該主樓已被拆除,現(xiàn)原址新建一幢體量相似的二層樓。

法國使館建筑群1949年以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接收,周恩來和陳毅都曾在此辦公。

l970年12月,東交民巷十五號原法國使館修繕一新,迎來了柬埔寨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等從釣魚臺搬遷到此處。直到1975年8月,波爾布特派喬森潘到北京迎接西哈努克元首回歸柬埔寨。此后,華國鋒及國家其他領(lǐng)導人都在此院內(nèi)住過。

九十年代,西哈努克親王回到院內(nèi)居住,在北京養(yǎng)病直到2012年10月15日西哈努克在院內(nèi)病逝后,東交民巷十五號院交還國家事務(wù)管理局,作為接待國際友人的重要場所。

2001年6月,原東交民巷法國使館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交民巷十五號原法國使館大門夜景

法國歷任駐清公使(1847年 -1911年):

姓名(法文)

任命

離任

外交

銜級

外交

職務(wù)

備注

陸英

Alexandre de Forth-Rouen

1847年

1850年

特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布爾布隆

Alphonse de Bourboulon

1851年

1856年

特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顧思

Jean de Courcy

1856年

1857年

臨時

代辦

署理公使

布爾布隆

Alphonse de Bourboulon

1861年

1862年

5月12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哥士耆Michel Alexandre Kleczkowski

1862年

6月2日

1863年

4月17日

臨時

代辦

署理公使

代辦使事

柏爾德密

Jules Berthemy

1863年

4月17日

1865年

6月6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伯洛內(nèi)

Henri de Bellonest

1865年

6月6日

1867年

5月1日

參贊

參贊

參贊署理公使

蘭盟

Charles de Lallemand

1867年

5月1日

1868年

10月30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羅淑亞

Julien de Rochechouart

1868年

10月30日

1872年

7月26日

參贊

參贊

參贊署理公使

熱福禮

Louis de Geoffroy

1872年

7月26日

1874年

10月24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羅淑亞

Julien de Rochechouart

1874年

10月24日

1876年

6月16日

參贊

參贊

參贊署理公使

赫捷德George Emile

Guillaume de Roquette

1876年

6月16日

1876年

9月16日

參贊

參贊

參贊署理公使

白羅呢

Brenier de Montmorand

1876年

9月16日

1879年

3月11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巴特納

Jules Paten?tre

1879年

3月11日

1880年

6月13日

參贊

參贊

參贊署理公使

寶海

Albert Bourée

1880年

6月13日

1883年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德理固

Arthur Tricou

1883年

1883年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謝滿梁Marie Joseph Claude Edouard Robert de Semallé

1883年

11月1日

1884年

參贊

參贊

參贊署理公使

代辦使事

巴特納

Jules Paten?tre

1884年

7月14日

1885年

10月31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戈可當

Georges Cogordan

1885年

10月31日

1886年

6月21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愷自邇

Emile Kraetzer

1886年

6月26日

1886年

(領(lǐng)事)

(駐上??傤I(lǐng)事)

駐滬總領(lǐng)事

署理公使

恭思當

Ernest Constans

1886年

9月12日

1887年

8月24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蘇阿爾

Fernand Arthur Souhart

1887年

8月24日

1887年

臨時代辦

署理公使

李梅

Gabriel Lemaire

1887年

11月15日

1890年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林椿

Paul Ristelhueber

1890年

10月1日

1891年

10月12日

(領(lǐng)事)

(駐天津總領(lǐng)事)

駐津總領(lǐng)事署理公使

李梅

Gabriel Lemaire

1891年

10月12日

1894年

3月30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施阿蘭

Auguste Gérard

1894年

3月30日

1897年

7月3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呂班

Georges Dubail

1897年

7月3日

1898年

3月24日

(領(lǐng)事)

(駐上海總領(lǐng)事)

駐滬總領(lǐng)事

署理公使

畢盛

Stephen Pichon

1898年

4月23日

1901年

4月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鮑渥

Paul Beau

1901年

4月

1902年

6月20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賈思納Jean Marie Maurice Casenave

1902年

6月20日

1902年

頭等參贊

頭等

參贊

頭等參贊署理公使

呂班

Georges Dubail

1902年

11月8日

1906年

2月15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顧瑞Joseph Fernand Gaston Robert Couget

1906年

2月15日

1906年

參贊

參贊

參贊署

理公使

巴斯

Edmond Bapst

1906年

5月31日

1907年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潘蓀納

Boissonnas

1907年

12月5日

1908年

臨時

代辦

署理

公使

巴斯德

Edmond Bapst

1908年

1908年

1月13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潘蓀納

Boissonnas

1908年

1月17日

1909年

11月3日

臨時

代辦

署理

公使

馬士理

Pierre de Margerie

1909年

11月3日

1911年

6月27日

公使

特命全

權(quán)公使

裴格

Fran?ois Georges-Picot

1911年

6月27日

1912年

參贊

參贊

參贊署

理公使

(全文完)

Hash:2934fafa1c3a342a4bbddffd5c7b8c26b8d4aa7c

聲明:此文由 東交民巷(DONGJMX)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