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山陜甘會館 昔日富商巨賈今何在?

八朝古都開封,歷朝歷代留下了很多故事,而這些故事,都被鐫刻在古建筑的一磚一瓦,一榫一卯之中, 流傳千年。

游玩開封,可能大部分人都首先選擇開封府天波楊府、菊園等聞名中外的景區(qū),而陜甘會館,有點像是一個養(yǎng)在深閨的大家閨秀,在鬧市偏安一隅。也許是那天下著下雨,顯得格外安靜,沒有文獻記載里的喧囂,只有在那精細的雕刻中,看得出往日的輝煌。而這座陜甘會館最早是在清朝乾隆年間,由西和陜西的商人共同集資修建的,后來隨著光緒年間甘肅商人的加入,于是改名為陜甘會館。會館的主要收入是靠商戶的捐攤,其次就是靠房屋和土地的租賃收入了。當時的陜甘會館共計有房屋300多間,土地200多畝,如今所能見到的僅僅是關(guān)帝廟的部分,還不到當時的五分之一。

一進來就能看到一幅巨大的照壁,,高8.6米,長16.5米,素雅大方,雄偉壯觀。照壁又稱照墻、影墻,俗稱“影壁墻”,它主要是作為建筑物前的屏障,擋住外人的視線,使之不能對院內(nèi)的情況一覽無余,同時又作為人們進入院落前停歇和整理衣冠的地方。對于當年迷信的富商們而言,照壁還具有兩個功能,防止金錢外漏和擋住小鬼進屋,因為傳說小鬼只會直著走,用照壁的形式一下就進不來了。

穿過甬道進入大院,便是鐘鼓二樓。陜甘會館的是開封經(jīng)過戰(zhàn)亂水禍后唯一保存下來清代鐘鼓樓,建于清道光年間,古人是沒有鐘表之類的計時工具的,所以人們就以早晨敲鐘、晚上擊鼓的方式提醒人們時間,也就是所謂的“晨鐘暮鼓”。想來古人的生活還真的是簡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再往前,就是一座牌樓,和一般的牌坊不一樣,這牌樓是立體的,四面皆有不一樣的觀賞性。而且這座牌樓屹立二百多年,有一些超前的建筑概念在里面,牌樓兩側(cè)用的是六個柱子,構(gòu)成兩個三角形來馳騁,增加了建筑的穩(wěn)定性。如果仔細看,發(fā)現(xiàn)樓頂?shù)耐咂伾珔⒉畈灰?,其實是不同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顏色,而在修補的時候就根據(jù)不同時期補上了不一樣的瓦片,所以如今看來就是這樣的斑駁。

過去的牌坊有兩種,一種是女子的貞潔牌坊,一種是男子的忠義牌坊。這個牌樓正面寫著“大義參天”、背面寫著“流芳千古”,顯然是對關(guān)羽品質(zhì)的高度贊揚,那它是屬于男子忠義牌坊,看著也顯得更為霸氣。

這座牌樓有多處的石刻木刻都有著特別的寓意,而我只依稀記得石鼓上的兩面石雕:一幅,叫做“丹鳳朝陽”,另一幅叫做“蒼龍出海”。

在封建社會中,士農(nóng)工商,商人是屬于下九流的,雖然有錢,但社會地位不高,那所以呢,商人們就迫切的希望改變自己的這種社會地位,所以就把這種心愿制作成了石雕。后來的游客游覽到此,也相信摸一摸石鼓,能帶來好運氣,于是石鼓上的雕刻也變得更加光亮。

再走近就是關(guān)帝廟的主殿了,主殿要看的就是木雕。屋檐下。工匠們在1.7米的距離內(nèi)一共雕刻有七層木雕,沒有其他材料的。那這七層木雕呢,一層比一層精巧,一層比一層華麗,蝙蝠、祥云、龍、祥禽瑞獸如海馬、天祿、麒麟、鳳凰等等,都是傳統(tǒng)美好寓意的象征。故宮那樣的皇帝居住的場所木雕點彩用得的都是和璽彩繪,而會館的木雕采用的是旋子彩繪中的金線大點金。

關(guān)羽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對象。在《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死后受民間推崇,又經(jīng)歷代朝廷褒封,由人而圣,由圣而神,由神而終成帝君。被人奉為“關(guān)圣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guān)公”。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這里曾作為華北特務(wù)總司令部,當年的關(guān)羽塑像早已不知流失到何方。如今的關(guān)羽塑像,是由河南大學(xué)的教授帶著他的學(xué)生一起雕塑完成的,是關(guān)羽夜讀春秋圖。

拜過關(guān)公,也可以在這里請一塊祈福牌,掛起來,祈求心想事成。

從一磚一瓦一榫一卯之間不難看出昔日里,富商巨賈們在這里斥資無數(shù),打造出如此一座藝術(shù)建筑,想必是門庭若市。而如今安靜得能聽到籠中小鳥的細聲啼叫,倒有點門可羅雀的意味。

陜甘會館,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居住在開封的西、陜西、甘肅的富商巨賈在明代“開國元勛第一家”的中王徐達府的遺址上聚資修建,成為旅汴同鄉(xiāng)聚會的場所。

Hash:3e94764e68b2485580bfcdd5f44a46405a9fe072

聲明:此文由 善良醬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