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山采風之五:夢圓九龍山

夢圓九龍山

劉永強

昨天,郭大俠在群里發(fā)了一首“紅襖襖”的詩,群里炸了鍋,都懷疑大俠當年在西山有故事。甚至有人還慶幸大俠沒有把故事搞成事故。我原本想偷個懶,這次就不寫東西了,可看到大家都這么用功,就又強迫自己坐到了電腦前。我想說的是,郭大俠在西山有沒有故事我不敢確定,但我在西山真有故事,也有事故。

這幾年,家里人、親戚、朋友、同事,不停地有人邀請我一起去大水川、九龍山玩,沒去過的,充滿向往,回來的,帶著興奮,說那里有多么多么好。九龍山上的玻璃棧道、索道,是我最好的一個同學張丙孝帶人施工的,他也多次邀請我上去看看。這一切,我都拒絕了。說句心里話,我怕去西山。這么多年了,西山一直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是我寄托希望的地方,也是我無時不在牽掛的地方。我所以遲遲不敢再次踏進西山,因為我怕我的夢想破滅,說白了就是一種鴕鳥心態(tài),我想我晚一點去,也許離我的夢想就更近一步。

還是先向大家介紹一下西山吧。西山,寶雞西部山區(qū)的簡稱,是指寶雞市西面的渭河河道和寶雞市以北的縣功一線之間的扇面夾角,是隴山的余脈,屬于陳倉區(qū)管轄,共有縣功、新街、赤沙、香泉、坪頭、胡店、拓石、鳳閣嶺八個鎮(zhèn),100多個村。西山最大的特點就一個字,窮。這里雖然離市區(qū)不遠,但山大溝深,交通閉塞,自然條件惡劣,幾乎沒有一塊平地,全年無霜期只有100天,大風、大雨、冰雹還時常光臨,種玉米不到一米高,野雞站在地上就可以吃到玉米棒,所以當?shù)厝斯苓@種玉米叫“野雞夠”。2005年,這里幾乎每個村的村口都立著一個大牌子“xxx重點扶貧村”,按照官方非常低的統(tǒng)計標準,這里的貧困人口超過一半以上。這里是整個陜西乃至全國連片深度貧窮的地區(qū)之一,也是各級各屆政府的心病。

2005年10月,寶雞市“突破西山”大型扶貧行動開始,也正是在這個時間,我們《寶雞日報》的記者策劃了一個針對西山的大型采訪活動,我就是這些記者中的一員。真正進入西山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這里的貧窮比我們在材料上看到的要嚴重得多,而我們在一線、在人跡罕至地方看到的,無時不在撞擊著我們的靈魂。在赤沙鎮(zhèn)落花溝小學,我們看到學校沒有圍墻,教室沒有玻璃,孩子凍得瑟瑟發(fā)抖。全校58個學生,兩個半老師,所謂的半個老師就是炊事員,是村上派來給老師做飯的,也教學前班孩子幾個字。幾個年級的孩子在一個教室上課,老師先給高年級的孩子講課,然后再給低年級的孩子講。因為許多學生家特別遠,學校早上九點開課,下午兩點放學,太早,他們到不了,放學太晚,他們在天黑前回不了家。有一個叫畢海娟的女孩,六年級,她家離學校有30里地,她一個人來回每天走60里路,六年,她等于走過了兩個長征。有一個叫王召成的特困戶,他家獨自住在一個山溝里,沒有路,我們踩著河床里的石頭走了大約4個多小時,才在一個山頭上看見了他家,周圍十多里無人煙,40多歲的他和80多歲的老娘擠在一間不到10平方的茅草屋里,用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來形容他家最為貼切。問他有什么愿望,他說希望能在明年下雨之前給他的茅草屋換個頂。我頓時無語,掏出身上僅有的二百塊錢,轉(zhuǎn)身離去,不忍再去看他佝僂著身子的老娘。在胡店鎮(zhèn)的仙龍村,由于大水沖毀了村上唯一的出口——渭河上的一座便橋,村民只好通過河上的一條鋼繩滑索出進,大人、小孩都這樣。百姓如此,鎮(zhèn)里的干部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香泉鎮(zhèn),我看到了鎮(zhèn)里的一項制度,規(guī)定,鎮(zhèn)領導冬季每人每月用電額度為20度,夏季15度,工作人員冬季15度,夏季12度。鎮(zhèn)里的電話只能接,不能打。來的客人就住書記鎮(zhèn)長的宿舍,他們自己去找別人打通鋪。三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們走遍了這里的角角落落,鳳閣嶺的后山頁嶺、香泉的大水川、坪頭的九峰、九龍山、赤沙的落花溝、新街的吳山等等,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西山,在采訪的路上,大風大雨、挨凍受餓是必然的,好幾次遇到過成群的野豬,也好幾次差點翻車,葬身于這里,但,這阻擋不了我們的腳步。

我們大量來自一線的報道見諸報端后,在全社會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在改革開放已經(jīng)二十多年的當時,在離寶雞市如此之近的地方,竟然有這樣的地方,很快,在全社會凝聚起了一股熱潮,使市上突破西山的計劃得以順利進行。高寒地區(qū)的大量村民被整體搬出,水、電、路、醫(yī)、教等基礎設施項目向這里傾斜、許多單位、個人,捐款捐物,西山,讓人們看到了希望,我也因為自己曾經(jīng)參與過這樣一個工作而驕傲。這十多年,我忙于工作,從未去過西山,但是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時常在我的夢里,我一直相信,他們會好起來的。

這次,市作協(xié)組織作家來這里采風,我強行說服自己跟著來了。一開始,我的心情是惴惴不安的,怕再見到我十五年前見到的情景。一路走下來,我的心一下子釋然了,大水川、九龍山、靈寶峽、大西山,山水依舊,景色又新,人卻不在。育才集團斥資20多個億,以大手筆 、大氣魄,對這里的山村宜搬則搬、宜農(nóng)則農(nóng)、宜商則商,把這里原始的壯美景色變成一個國家4A景區(qū),把這里世世代代的山民,變成了一個個穿戴時尚、講一口普通話的景區(qū)工作者。又寬又平的柏油馬路、齊齊整整的移民新居、燦爛如花的村民笑臉,這里的一切都變了,突破西山這一寶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扶貧工程,終于在精準脫貧的“生態(tài)+旅游+扶貧”的模式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育才集團功不可沒,史軍輝善莫大焉!

到這里后,我就極力打聽我采訪過的那些熟人,這里的工作人員絕大多數(shù)都是當?shù)厝?,他們告訴我,那個想給茅草屋換頂?shù)耐跽俪?,和他們村一起搬到了縣功鎮(zhèn),政府在那里為他們蓋了新房。那個每天走60里山路上學的畢海娟今年也二十多歲了吧,你是走出大山去了外面的世界,還是你就在九龍山,就是帶我們參觀的那個導游姑娘?雖然我沒有打聽到你的確切消息,但是我相信你一定過得很好。

九龍山,不只是一個景區(qū),更是我圓夢的地方!

九龍山采風作品

九龍山采風之一:

劉永強,寶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寶雞日報社主任編輯,曾任《關天經(jīng)濟報》執(zhí)行副總編。

Hash:f84dce5a9480e4f13255d84d63fbe7006b7d553f

聲明:此文由 岐山作家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