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 濮陽有座荊軻墓

濮陽有座荊軻墓

劉平/文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這首只有兩句歌詞的《易水歌》,慷慨激越,蕩氣回腸,堪稱我國古代詩辭中的一曲絕唱,伴隨著荊軻的名字,在中華大地上流傳了2000多年。吟詠著這首詩辭,筆者懷著敬慕之情,還有許多尚未拉直的問號,走近隱匿在歷史深處的荊軻故里及長眠之地——濮陽縣荊臺村、柏桃村。

荊軻故里荊臺村

濮陽地處黃河之濱,春秋時屬衛(wèi)地。在當時,與“游說”和“論戰(zhàn)”相比,“武力”成為最有利的工具,“尚武”觀念,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戰(zhàn)爭觀。《史記?貨殖列傳》載:“濮上之邑徒野王,野王好氣任俠,衛(wèi)之風也?!薄肚皾h書?地理志》:“衛(wèi)俗剛強多豪杰。”《后漢書?地理志》:“剛武尚氣力。”造就了世代相傳的的衛(wèi)地俠風,哺育了無數(shù)悲壯的英雄豪杰,荊軻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位于河南省濮陽縣東南40公里的荊臺村,傳為荊軻故里。荊臺,即荊姓人居住的臺地,是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荊臺村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公孫慶克的后裔就遷居此地,改姓為荊氏,逐漸形成村落。明洪武年間,張、魏、范、苗“四大家族”的先民自山西洪洞縣遷來,5姓和睦相處,繁衍生息。現(xiàn)有5個村民小組,115戶,689余口人。

走進荊臺村,原生態(tài)的自然環(huán)境,與世無爭的淳樸民風,似乎隔絕了塵世的喧囂,留住了時光的年輪,仿佛走進了一段意味深遠的歷史。這里世代居住著荊軻的后人,他們以祖先的壯舉為榮耀,一直生活在荊軻的光環(huán)里。隨便在村子里走走,無論是白發(fā)老者還是稚嫩的孩童,只要提及荊軻的大名他們都能說出個子午卯酉來,可見荊軻的影響越千年不衰。

戰(zhàn)國后期,秦國發(fā)動了兼并六國的戰(zhàn)爭,自公元前230年始,相繼攻韓,克趙,擊魏,破楚。公元前241年,秦攻魏,把衛(wèi)國濮陽一帶歸入東郡。公元前239年,衛(wèi)元君被迫遷往野王(今河南沁陽),此時的衛(wèi)國已名存實亡。公元前227年,流亡到燕國的荊軻,為了報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行刺秦王,事敗被殺。好友高漸離將其尸體偷偷運回濮陽,葬在荊臺西北10余公里處的一處土岡上。荊臺,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因了荊軻而聞名于世。

“以擲全燕失,悲哉壯士行。盜名原不諱,劍術(shù)本難精。市號憐同伴,沙椎付后生?;曩鈿w故里,易水尚風聲?!边@是清代詩人黃景仁的《荊軻故里》詩。荊軻的故事,已經(jīng)流傳2000余年,俠客的江湖人生、快意恩仇讓平凡的人充滿暢想。

踏訪伯桃荊軻墓

離開荊臺村,沿鄉(xiāng)間公路向西北行駛10余公里就是伯桃村。伯桃村隸屬于濮陽縣胡壯鄉(xiāng),分為前伯桃和后伯桃兩個自然村。

連接后伯桃村的是一條鄉(xiāng)間公路,公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麥田,一條小河靜靜地流淌,岸上大片的衰草在寒風中發(fā)出時急時緩的嗚咽。一陣風吹來,卷起陣陣沙塵,透過歷史的塵埃,我仿佛看見2000年前的易水邊,荊柯白衣素帶,肩負軸卷,抱拳相輯,壯志訣別的悲壯畫面。這一壯舉,把荊軻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中華千年史冊上,荊軻成為悲壯的化身。

村頭,一座小廟孤零零地佇立在一片空地上,落寞、蕭索。環(huán)抱后伯桃村的是一圈高高的土寨墻,像一位慈祥的母親將村子緊緊地摟在懷中,村子便安然恬靜地在母親懷中享受著安逸。據(jù)說,古時候,濮陽下堤一帶的村莊都有土寨墻,既防匪又防水,兵荒馬亂洪水肆虐的年代,正是這一堵高高的土寨墻成了村民避難的一道天然屏障。古老的寨墻上,密林蓊郁,雜草叢生,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

午后的伯桃村,寧靜,祥和。進入東寨門,幾位村民正端著飯碗蹲在門口吃飯。筆者上前搭訕,說明來意后,村民非常熱情。村民李建偉指著村外說:“河邊那片麥田就是世代相傳的荊軻墓,經(jīng)常有人來打聽。由于年代久遠,加上黃河水患,荊軻墓已被深埋地下。荊軻墓西200米,是左伯桃和羊角哀的合葬墓。在這一帶,左伯桃的名氣比荊軻大,伯桃村的村名,就是為了紀念左伯桃,叫伯桃的地名,全國僅此一處。”

“這一帶荊軻、伯桃的傳說很多,俺村李青山老先生了解最多,我領(lǐng)你去找他吧!”李建偉說。在李建偉的陪同下,我們來到李青山老人的家中。

86歲高齡的李青山老人,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退休前系濮陽教育學院教授,一肚子“城南舊事”,說起伯桃村的歷史如數(shù)家珍。李老說:“古時有‘八拜之交’,即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舍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和生死之交。其中的‘舍命之交’,說的就是春秋時期左伯桃與羊角哀的故事,這個典故就出自伯桃村。荊軻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好漢,但在伯桃村似乎有點不厚道?!苯又?,老人講起了一個哀傷凄惋,催人淚下的傳說。

“二鬼”戰(zhàn)荊軻的傳說

春秋時期,楚元王招賢納士,燕人羊角哀與左伯桃結(jié)伴前往,走到濮陽地界,突遭暴風雪。二人衣服單薄,盤纏所剩無幾,如果不想辦法,兩人都得凍死餓死。左伯桃借故支開羊角哀,然后脫下棉衣,將盤纏放好,赤身躺在雪地上。等羊角哀回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左伯桃的尸體已經(jīng)凍僵,旁邊是留給自己的衣物。羊角哀悲痛欲絕,擦干眼淚,繼續(xù)上路。

到了楚國,楚元王召見了羊角哀,羊角哀上陳十策,楚元王大喜,遂拜羊角哀為中大夫,賜黃金百兩,綢緞百匹。羊角哀謝恩后突然失聲痛哭,楚元王令其說出原委。于是,羊角哀將左伯桃脫衣自盡一事和盤托出。楚元王深受感動,當即命羊角哀去安葬左伯桃。羊角哀找到左伯桃的尸首后,大哭一場,將其厚葬在今后伯桃村東,羊角哀便在這里守墓。

一天夜里,羊角哀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左伯桃淚流滿面來找他,說:“我的墳離荊軻的墳不遠,荊軻是個‘地頭蛇’,說我是‘餓死鬼’,搶了他的風水,天天晚上來欺負我,還揚言要刨我的墳,讓我變成孤魂野鬼。兄弟啊,你趕緊把我的墳遷到別處去吧,咱惹不起他!”說完就走了。

第二天,羊角哀發(fā)現(xiàn),在左伯桃墓東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墓園,建有墓祠,走近一看,果然是荊軻墓。羊角哀勃然大怒,指著荊軻的塑像大罵:“你一介匹夫,有勇無謀,自己送死不算,還連累了燕國百姓遭殃。我兄長是當代仁人義士,你再敢欺負他,看我砸了你的廟,挖了你的墳!”可后來的幾天,荊軻變本加厲,不斷到左伯桃墓中尋釁,左伯桃被打得遍體鱗傷,連連托夢給羊角哀,希望他趕緊想辦法。羊角哀醒后怒不可遏。他提劍來到左伯桃墓前,含著眼淚說:“兄長等我,荊軻欺人太甚!你一人打不過他,弟來幫你!”說罷,拔劍自刎。當天夜里,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天空中到處都是喊殺聲。

第二天,人們發(fā)現(xiàn)荊軻墓裂開了,白骨散落一地,墓園里的樹木被連根拔起,墓祠也被燒成一片瓦礫。人們被羊左舍命相交的精神感動,將二人合葬在一起。楚元王感其義重,差官在墓前建廟,加封上大夫,敕賜廟額“忠義祠”,四時祭祀。后來人們將這種舍命救友的朋友稱作“羊左”。

明初,伯桃村先民自山西洪洞縣遷至左伯桃羊角哀墓西側(cè)定居,為紀念這兩位俠肝義膽的義士,遂決定取村名為“伯桃村”。隨著人口的增長,分成了兩個村子,南邊的村子取名前伯桃,原來的村子因為居北,稱后柏桃。據(jù)說,后柏桃的村民為了紀念衣食贈友、凍餓而死、舍命全交的義士,于每年的農(nóng)歷十一月初七至初九,舉辦為期三天的“凍死會”廟會。前柏桃的村民認為左羊二義士在陰間不能再受凍,于是在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十五至十七,舉辦為期三天的“熱死會”。兩村兩個奇怪名字的廟會沿襲至今。

《二鬼戰(zhàn)荊軻》的故事又叫《羊角哀鬼戰(zhàn)荊軻》《羊角哀舍命全交》《金蘭誼》等,最早見于《后漢書.烈士傳》,后《文選》《獨異志》《六朝事跡編類》等皆有記述,《金蘭誼》已經(jīng)演變成了小說體,到明代馮夢龍的《羊角哀舍命全交》已經(jīng)完成了由歷史人物紀傳向小說虛構(gòu)的轉(zhuǎn)變,也使二鬼戰(zhàn)荊軻的傳說熔鑄了濃烈的感情色彩,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出了豐富的想象力。通過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演繹了一曲流傳千古的義氣贊歌。

二鬼戰(zhàn)荊軻的傳說,可謂驚天地泣鬼神。由于傳說在廣泛流傳中的不斷藝術(shù)加工,至使在歷史年代、人物、地址上多有謬誤。眾所周知,東周列國,春秋在前、戰(zhàn)國在后,羊角哀和左伯桃是春秋時期人 (見西漢劉向《烈士傳》),而荊軻是戰(zhàn)國末期人,中間差了好幾百年。再者,春秋時期的楚國所有國君中并沒有楚元王這個人,倒是西漢高祖劉邦把他的弟弟劉交封了楚元王。筆者認為,“二鬼戰(zhàn)荊軻”的傳說,純屬子虛烏有,荒誕不經(jīng),明顯是杜撰出來的。

“圖窮匕見”話荊軻

從小讀荊軻,太史公文人筆墨,威行千年。仿佛重見2000年前,一代大俠拂塵而去的凄美。

荊軻(?—公元前227年),戰(zhàn)國末期衛(wèi)國(今河南濮陽荊臺村)人,姜姓,慶氏,也稱慶卿、慶軻、荊卿,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后裔,后遷居濮陽,改姓荊。今濮陽下堤一帶的荊姓、慶姓均稱是荊軻的后裔。荊軻年輕時好讀書、擊劍,胸懷大志,他曾憑借劍術(shù)游說衛(wèi)元君沒有得到重用。衛(wèi)都(今濮陽縣高城村一帶)淪陷后,荊軻浪跡天涯,先后到過晉、趙、燕等國,與燕國義士高漸離成為摯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燕國太子丹。當時,秦國兼并天下已成無可阻擋之勢,太子丹深感亡國的命運即將降臨,聽說荊軻劍術(shù)精湛,武藝高強,就用極豪奢的待遇禮請荊軻,讓他以燕國特使身份到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荊軻經(jīng)過苦心謀劃,慨然前往。

公元前227年深秋的一天,荊軻帶著燕督亢(今河北涿州東南)地圖和秦王嬴政仇敵樊於期的首級,前往秦國刺殺。臨行前,太子丹、高漸離等人在易水邊為他送行。易水淙淙,秋風蕭瑟,場面十分悲壯。送行的人素衣白冠,面無表情,儼然是一支送葬的隊伍。大家都清楚,荊軻當然也明白,此行是一條不歸路,無論成敗,他必死無疑。而更為重要的是,他身上背負著燕國的命運,因而這次送行非同尋常。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了,此時的荊軻,血脈僨張,隨著高漸離的筑聲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聲凄厲悲愴。歌罷,荊軻毅然登上馬車,漸漸消失在馬蹄揚起的塵煙之中。

接下來的故事人所共知。荊軻與秦舞陽來到秦都咸陽,秦王嬴政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們,荊軻向秦王展現(xiàn)卷著的督亢地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一手取匕首,一手拽住秦王衣袖行刺,秦王大驚失色,奮力掙脫,在眾臣幫助下,拔出所佩長劍將荊軻砍倒,荊軻“倚柱而笑,箕踞以罵”,英勇赴死……

樊於期走了,荊軻走了,太子丹也走了,英雄已經(jīng)灰飛煙滅,但浩氣長存,留給后人的是無盡的感嘆。

荊軻作為一代俠客,雖然沒有行刺成功,但畢竟為了俠義,為了報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體現(xiàn)了一個俠客知恩圖報的情義,更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毅然決然地走向了一條不歸路,體現(xiàn)出了一代大俠的風范。相傳,荊軻死后被棄尸荒野,好友高漸離冒著生命危險將其尸體偷偷的運回故鄉(xiāng)。

想必在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目中,荊軻都是一個絕世大俠的形象,他行俠仗義,慷慨豪邁,有勇有謀,沉著冷靜,明知必死,義無反顧,最終行刺失敗,令人扼腕,六國也最終難逃覆亡的命運。

荊軻是刺客還是俠客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行俠仗義。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了5位刺客,分別是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而在這5位刺客中知名度最高的非荊軻莫屬。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已經(jīng)流傳了2000多年,而荊軻俠義的形象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世人對荊軻的評價,歷來也是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北宋的蘇洵(蘇東坡的老爸)認為荊軻刺秦王“始速禍焉”。司馬光說:“欲以尺八匕首強燕而弱秦,不亦愚乎”。南宋鮑彪為《戰(zhàn)國策》作注說:“軻不足道也”。朱熹也認為“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F(xiàn)代不少學者認為,對荊軻的評價不應拔得太高。荊軻處在一個個人主義的時代,他被一種“義”的觀念所驅(qū)使,雖然他的確夠勇敢,但他的“義”畢竟是個人的小“義”,秦始皇統(tǒng)一大業(yè)才是大“義”。而肯定荊軻的人更多,第一個是太史公司馬遷,他在《史記·刺客列傳》中說:“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弊笏嫉摹对伹G軻》稱頌他“雖無壯士節(jié),與世亦殊倫?!?a href='/taoyuanming/' target=_blank>陶淵明說他“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qū)龔自珍贊揚荊軻“江湖俠骨”。黃侃稱“荊軻、聶政之事,蓋勝于陳涉、吳廣”。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馬為策己者馳,神為通己者明。”曹沫、專諸等人的行刺行為純屬“士為知己者死”,而荊軻不同,他刺殺秦王的目的來自他對強秦的國仇家恨。他與燕國不沾親帶故,如果說燕太子丹要刺殺贏政有其報私仇的成分,那么,荊軻的目的則更是出于為救六國的俠義之心。

筆者認為,荊軻的失敗有多種原因,說其“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是不準確的。為了刺殺秦王,他作了大量工作,從整個事件發(fā)展中不難看出荊軻慮事的周全和識人的眼光。可惜,太子丹既不了解荊軻志在必勝的深謀遠慮,也不了解荊軻抵抗秦暴的堅定心志。所以,荊軻的悲劇,不是武藝不精,而是一個貌似“知遇”實則“不遇”,看似“相知”其實“不知”的悲劇。

刺殺秦王,無論成敗必死無疑,這一點荊軻一定會考慮到的。但是,荊軻是一位豪俠,為了國家的利益,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他雖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難以挽狂瀾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國的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可是,他不畏強暴,在國家危亡之際挺身而出,視死如歸的壯舉和胸懷,難道不值得我們后人敬仰嗎?

荊軻犧牲后,凡與荊軻沾點邊兒的地方都出現(xiàn)了荊軻墓 。據(jù)筆者所知,陜西的咸陽、藍田、河北肅寧易縣、江蘇豐縣、山東鄄城、河南淇縣等地均有荊軻墓。可謂“忠骨遍地地更暖,壯志滿天天更新。碧血丹心照青史,壯歌浩氣貫長虹?!?/p>

站在荊軻墓址上,筆者思緒萬千。荊軻的行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是所有刺客中雖然失敗卻名垂千古的人物,蒼涼中的悲壯也許是我們民族復興所需要的東西。荊軻代表了一種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在民族危難之時,就會被激發(fā)起來,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離開荊軻墓,沐浴著深秋的殘陽,回望蜿蜒遠去的小河,易水邊太子丹為荊軻餞行的悲壯場景,再次浮現(xiàn)在眼前,英雄所唱的悲涼激越的告別歌聲久久在耳邊縈繞……

Hash:adcf5c1c1e7d7ef6b12d98760220bcc97a592818

聲明:此文由 藏書老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