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上海首座大型橋梁:外白渡橋

外白渡橋位于吳淞江下游河口,是跨蘇州河出口處的第一座橋梁。舊稱“韋爾斯橋”、“花園橋”、“公園橋”、“外擺渡橋”等名。它是上海首座大型橋梁,英國克萊佛蘭橋梁公司設(shè)計建造,鋼桁架結(jié)構(gòu),1907年12月29日竣工。兩孔,總長106.7米,車行道寬11.2米,兩側(cè)人行道寬3.6米,載重20噸。

鋼筆畫勾勒下的外白渡橋

上海開埠前,這里南北往來靠船渡。1856年,英商韋爾斯等組織的蘇州河橋梁建筑公司,在蘇州河頭擺渡處建成一座木橋,稱為“韋爾斯橋”。又以地近外擺渡而稱“外擺渡橋”。橋主為了賺錢,規(guī)定過橋的中國人要付過橋稅,引起上海人民的強烈反抗。

為此,1873年租界工部局強行接管收購并拆除該橋,出資在其東面另建一座長117.35米,寬12.19米的新木橋,兩邊各有2.11米寬的人行道。該橋緊靠“公園”(即“外灘公園”,今黃浦公園),故被稱為“花園橋”,又因過橋不再付錢,故稱“外白渡橋”(滬語“白”有不付費而享受之義)。

1906年,工部局將舊橋拆除重建鋼橋,并在橋上鋪設(shè)電車軌道,于1907年建成并正式通行電車。2008年,外白渡橋鋼橋建成百年之際進行了拆卸大修,可繼續(xù)使用50年。

老照片里的外白渡橋

早期的韋爾斯橋

1873年工部局拆除韋爾斯橋,在其東面興建一座新木橋(前方是德國福音堂和德國領(lǐng)事館)

20世紀初正在建造的外白渡橋

外白渡橋上的有軌電車

20世紀30年代的外白渡橋(中間建筑為劃船俱樂部)

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大批難民通過外白渡橋擁往租界

解放前夕,蘇州河上擠滿了船只,遠處是外白渡橋。

1949年解放軍騎兵通過外白渡橋

20世紀50年代的蘇州河及外白渡橋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外白渡橋

2008年外白渡橋拆卸大修,圖為外白渡橋北橋回搬(寧志超 攝)

2008年外白渡橋南橋回搬(寧志超 攝)

圖文 / 黃浦檔案

朗讀者 / 張靜芝

編輯 / 黃騫文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Hash:ff8f8cfecf990189703a6dfeed27dd3a19b263b8

聲明:此文由 上海黃浦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