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漢畫館記一:秦漢立郡,東漢南都,漢畫凝聚三千年的文化積淀

1

已經(jīng)記不清,是第幾次來漢畫館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陽人,來去交通自然方便,然卻并非主要原因,更重要的緣由,是漢畫館內(nèi),藏珍一旌博遠渾雄的靈幡,時時于心中魂牽夢繞,縈影不斷,隔時不去,就覺腦際空落,惶然無所慰藉。

來至館前,凝眸眺望,兩巍漢闕映入眼簾。漢闕后面,松柏掩映,一群巍峨建筑渾然而矗,白墻碧瓦,磅礴沉郁,盡顯大漢雄渾之氣。不,那非平常意義的建筑,而是一座王朝的宮殿,內(nèi)里所藏,是千年之前的政治、生活、文化、習(xí)俗……那個時代的激越靈魂吶!

千八百年前的南陽,是個什么模樣?張衡《南都賦》已有精妙的描述:“于顯樂都,既麗且康!陪京之南,居漢之陽。割周楚之豐壤,跨荊豫而為疆。……其寶利珍怪,則金彩玉璞,隨珠夜光。銅錫鉛鍇,赭堊流黃。綠碧紫英,青雘丹粟。太一馀糧,中黃侭玉。松子神陂,赤靈解角。耕父揚光于清泠之淵,游女弄珠于漢皋之曲……”

然則張衡描繪,僅為漢時景象。若將觸須伸展,更是源遠流長——

自從盤古開天,始定山川河岳,南陽即為盆地:秦嶺、伏牛、桐柏山,西、北、東三方拱衛(wèi);白水唐河、湍水、丹江、淮河,東、中、西縱貫交錯。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植物葳茂,生物繁盛。西峽就有遠古時期恐龍爭霸的活動遺跡;南召花山亦有古猿人鉆木取火、燎灶燒烤的生活痕跡;方城、鴨河、桐、唐、鎮(zhèn)、淅,皆有史前人類刻石記事留存的巖畫;更有南陽黃山遺址,極有可能是黃帝接受神農(nóng)炎帝禪讓王權(quán)的交接之城……

及至夏、商、周朝,南陽開始封侯立國,拒不完全統(tǒng)計,就有呂、謝、申、鄧、鄀、蓼、唐、繒、析、鄂等十多個。春秋前后,楚滅諸國,占據(jù)南陽,割據(jù)江淮。秦又滅楚,統(tǒng)一中國,廢黜諸侯,分三十六郡而治,南陽郡轄縣三十六,為全國兩個最大郡之一。西漢延續(xù)秦制。東漢甚至又加一縣,郡轄縣達三十七,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郡”。

西漢時期,人心思治,社會穩(wěn)定,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耕,開辦冶鐵,擴展商貿(mào)。南陽很快成為與長安、洛陽、邯鄲臨淄齊名的“全國五大都市”之一。東漢較之西漢,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由于南陽為劉秀家鄉(xiāng)與反莽起兵地,文臣武將中,南陽人占據(jù)近半。建立東漢后,分封于宛的王侯就有四十七個?;视H國戚無以計數(shù),王侯將相第宅相望,“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風(fēng)流”。使其成為僅次于京城洛陽的“全國第二大城市”。

政治、經(jīng)濟的大繁榮,催動思想、科技、文化的大發(fā)展。南陽“五圣”中的醫(yī)圣張仲景、科圣張衡、智圣諸葛亮,就于漢代出現(xiàn)?,F(xiàn)在要說的,是漢代文化的繁榮,包括文學(xué)在內(nèi)的音樂、歌舞、繪畫、雕刻等領(lǐng)域,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大發(fā)展、大繁榮。

然而,千八百年過去,作為中國公認“最強”的兩漢時代,其大氣磅礴、氣吞山河的輝煌景象,早已被厚重的歷史煙塵覆蓋,尤其璀璨奪目的音樂、繪畫、歌舞、雕塑藝術(shù),我們只能于史書里讀到文字描述,而原創(chuàng)實物,卻成了無法破解的密碼。

2

然而,只要是金子,終會放出爍目光芒。大漢王朝曾經(jīng)威震四海、氣吞山河的磅礴景象,終于公元1931年的夏天,被天公有意無意地揭開秘密。

那場突如其來的連綿暴雨,致使山洪從伏牛山深處洶涌而下,沖破白河堤防,漫卷兩岸村莊,于宛城西南八里的草店村旁,沖開一座漢墓。墓里值錢的文物早被盜搶殆盡,只留下一些沉重的墓石。這些搬不動的墓石上面,都刻有許多看不懂的圖案和文字。

這個意外消息,將考古人員引至現(xiàn)場,一看喜出望外:墓石所刻,都是兩千年前的漢代圖畫啊!這些漢畫像石,雖然破舊不堪,殘缺不全,然則一件件洗凈,拼接完整,它們立馬由冰冷的石頭,變成了有溫度和生命的物體。

像石上那些略顯拙笨的線條,那些看似粗樸實則充滿想象力的圖畫,都在娓娓述說著漢代人們的精神取向、對于宇宙、世界的初蒙認知,展現(xiàn)著那個時代王公貴族、市井農(nóng)人的生活場景,將士出征,匠農(nóng)勞作,婚喪嫁娶,歌舞娛樂……將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是一幅全景式的漢代生活圖。

墓石破解千年謎,瞬時驚動考古界。包括魯迅先生和張嘉謀、楊廷賓、孫文青、王正朔等南陽籍仁人志士,開始四處收集漢畫像石,很快在清代南陽古城墻、方城縣博望橋,以及新野、鄧州等地的漢墓里,普查出一百多塊漢畫像石來。

在當(dāng)時民國政府支持下,最初的南陽漢畫館于1935年10月創(chuàng)立。館舍在南陽民眾教育館內(nèi)(現(xiàn)今臥龍區(qū)廣播電臺后院),館藏漢畫像石118塊。當(dāng)時的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羅震,曾專門撰寫了“南陽漢畫館創(chuàng)修記”碑文。

新中國建立后,漢畫保護得到大力支持。1957年,河南省政府撥專款改造七孔橋,拆出漢畫像石數(shù)十塊。1958年,省政府再撥專款,決定在臥龍崗武侯祠東側(cè),新建漢畫館。1959年正式動工,時任中國科學(xué)院院長的郭沫先生,為漢畫館題寫?zhàn)^名。新館建成后,計有工房、廊房30余間,展廳面積900平方米,收藏畫像石500余塊。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漢畫像石館藏量繼續(xù)猛增,由500余石增至1000余石,展館容量再趨飽和。1976年,開始在原館東北側(cè)重建新館,并于1979年竣工。新館展廳面積1700平方米,展出畫像石精品187塊,館藏畫像石總量已達1500塊。

然而,隨著漢畫像石存量增加和原館出現(xiàn)裂縫,1986年,省市決定在臥龍崗東南,重建漢畫館。新館于1988年開工,1999年底建成?,F(xiàn)在的漢畫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其館藏與展出的漢畫像石,共達兩千五百多塊。數(shù)量與規(guī)模,皆為全國之最。

(未完待續(xù))

本文來源:蒼狼的歌謠

Hash:097eaba02e0bb083ca795d6518ca478435b5cc97

聲明:此文由 南陽看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