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曲山不可不去的八個景點

晉柏穿云

晉柏形為虬龍,霜皮鐵干,蒼勁挺拔,直插云霄,有“晉柏穿云”之譽,為梓潼八景之一。此柏原有兩株,相傳為張亞子西晉永嘉年間(亦有東晉永和之說)所值,故稱晉柏。晉柏高五丈有余,歷1700余年,邑人以為是張亞子化身,視為神柏。縣志載云它可以泰山、堯山、御史臺諸柏同名于世而不銹朽。善男信女刮木為藥,晉柏死于明末清初,自明清以來邑人曾三次列石為欄,加以保護。

盤陀殿

唯一現(xiàn)存最早的古代建筑物,因殿內(nèi)有圓盤大石而得名。大石橢圓,長4米,寬2.8米,高0.85米,盤石之上塑有張亞子像。相傳張亞子受元始天尊點化,在盤陀石上誦讀《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jīng)》而得道成仙。因此,盤陀石乃文昌帝君發(fā)祥之物,盤陀石殿成為文昌帝君誦經(jīng)得道成仙之所。

應(yīng)夢仙臺

應(yīng)夢臺為清代所建,殿前有“應(yīng)夢仙臺”石坊,殿內(nèi)有一石床,相傳唐明皇避安史之亂入蜀,宿于此,應(yīng)了張亞子夢中所言,唐明皇遂封張亞子為“左丞相”,故留此應(yīng)夢臺遺址。在文昌帝君降筆所作的《高上大洞文昌司祿紫陽寶篆》之中,有“文昌應(yīng)夢八圖品”,凡儒賢之士應(yīng)了八圖中任何一個夢兆,就會獲得科舉功名,后又傳其應(yīng)夢床能為虔誠者治病療疾。因此,南宋時朝廷下詔賜封“張亞子祠”為“靈應(yīng)祠”。

蜀道劍泉

劍泉清澈見底,四時不溢不枯,每當夕陽銜山,余暉透過窗欞,落入劍泉之中,蔚為奇觀,被譽為“劍泉晚照”,為梓潼八景之一。宋朝梓潼縣令舒巖夫作《劍泉記》云: 五丁遺劍拽蛇,“劍隱路旁,繼出是泉,其劍每庚申日一現(xiàn)?,F(xiàn)即光射林麓,影落泉底?!鼻骞饩w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 邑人在劍泉遺址建橫跨古驛道的過街亭,名曰甘露亭。后又塑觀音佛像于劍泉之上,俗名“水觀音”。上有月,下有水,觀音居于巖石蓮花座上,給人以空靈靜謐之感,喚起人們對善良清凈本性的追求。

送險亭

送險亭距梓潼縣城五公里,左依川陜國道,右臨九曲潼水,因金牛蜀道自秦入蜀,越秦嶺,攀棧道,百步九折,蠶叢鳥道險盡夷來,相傳蜀漢諸葛在此立“坡去平來”石坊,建“送險亭”,明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七月,邑人白、李二姓所修。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七月,邑令張香海又建,亭為六角攢尖頂,二十八根望柱各高1.2米,整個布局嚴謹,面積40平方米。亭南山門外有垂帶踏道九級。因年久失修,1966年被毀。1986年仿舊亭重建,有殘缺石柱四根,柱上刻聯(lián)。歷代文儒詩人由蜀道經(jīng)送險亭留下不少辭章,唐代社甫詩云:“及茲險阻盡,始喜原野闊”。

瓦口關(guān)

瓦口關(guān)又名瓦口隘,是桓侯張飛大戰(zhàn)張郃之處,古瓦口關(guān)還有兩處:一處在容渠(今四川渠縣)巖渠寨,一處在閬中雙山埡。相傳張飛當年從巴西(今閬中)去成都至此,見絕壁千仞,下臨潼水,不禁想起了佯裝醉酒大敗張郃的情景,對左右揮手道:“這地方多像老子當年飲酒醉罵,大戰(zhàn)張郃的瓦口關(guān)!”部下附和,流傳至今。在重建的關(guān)樓上,彩塑有大敗張郃占領(lǐng)瓦口隘的張飛塑像,關(guān)樓下右側(cè)殿內(nèi)有劉備、關(guān)羽、張飛坐像,左側(cè)內(nèi)殿塑有諸葛亮、蜀漢大將、梓潼郡太守張翼、原梓潼縣令王連的塑像。

金牛古蜀道遺址

在瓦口關(guān)前至今保存了一段金牛古蜀道遺址。古蜀道是古代由秦都咸陽至蜀都成都的古道。古棧道漢中為界,向北至咸陽,有褒斜道和故道(又名嘉陵道),稱北棧;向南至成都有金牛道和米倉道,稱南桟。古蜀道也是京城咸陽通往蜀郡的“馳道”,原為官差馳送官文塘報的驛道,此段為吉附鋪,一般十里一鋪,四十里一驛,供官差中途換馬暫住。驛道險處設(shè)有防備跑馬官差跌落的攔馬墻,在大青石上有為來往官馬提供飲水的飲馬槽;古道寬二至三 米,溝渠暢道,很少垮塌,主要是在路基中間加有“門坎石”,起穩(wěn)固路基,減少雨水沖刷的作用。在金牛古蜀道上留下多少帝王官吏和學子的足跡,今天仿佛仍能聽到他們的足音。

趟腳石

瓦口關(guān)前的石壁,有幾道形似腳印的深槽,俗稱“趟腳石”。相傳蜀漢時,張飛在巴西,諸葛亮在荊州各率人馬,援救被困涪關(guān)的劉備。張飛行至七曲山,見有“送險亭”字樣。他快馬加鞭,馬驚蹄滑,將張飛掀下馬來,深深留下了張飛兩道跌跤的腳印。張飛在巴西聞知關(guān)羽被害的消息,便往成都要劉備發(fā)兵報仇?!疤四_石”前,當他回想起跌跤的教訓(xùn)和關(guān)羽慘死荊州,狠狠蹬了幾腳,又留下四個深深的腳印。古道足跡如故,來往去七曲山朝拜文昌的香客,在這里趟趟腳,疲憊疼痛頓時煙消,渾身輕松舒適。

(部分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Hash:bd860db07820e6401cb0f1c4b0222dd810d1b3ab

聲明:此文由 七曲山風景區(q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