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包頭 · 我是石拐人

我是石拐人,真的,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石拐人。我從小便熟悉石拐的山山水水,也不止一次忘記爸媽的囑咐溜進(jìn)水池里,更不止一次跟著開荒的人在夏季最熱的時候,跑到山上去。

從不穿開襠褲起,就和跟自己一樣的、土生土長在這里的孩子,走向?qū)W校,把那些原來叫阿姨、大娘的鄰居叫做老師。

老師南腔北調(diào)哪個地方來的都有,學(xué)生娃卻都是一色兒的融合了南腔北調(diào)、具有石拐特色的此地話。雖然有些孩子回家和父母說的是方言,但到學(xué)校,說的都是此地話。

從那時起,我就奇怪,身邊的玩伴竟然會兩種語言。

石拐是個養(yǎng)人的地方,奶奶在我剛懂事的時候,就常嘮叨。她是在年輕時,就和爺爺逃荒過來的。她一手挎著筐,一手拉著還小的爸爸,一路要飯,一路走,聽說這邊有煤礦,能過活,就走到這邊來,從此在這安了家,到死也沒離開。很多叫石拐人的家庭,都是類似這樣的,所以,孩子們對父母的稱呼集聚了全國的特色,有叫“媽”的,有叫“娘”的,有叫“爸”的,有叫“爹”的,還有叫“大(dá)”的,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把自己叫做“石拐人”。

石拐是個養(yǎng)人的地方,尤其是養(yǎng)窮人。雖然山不綠,水也只不過涓涓的細(xì)流,但依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你肯下力,不管是山洼下,還是院子里、屋前后,隨便開點荒,點點兒種,一夏天的菜就不用怎么買,再加上男人下窯每月開的資,生活就不會太窘。有手勤的女人,偷著閑,養(yǎng)幾只雞,喂頭豬,不用怎么打理,雞屁股里下的就足夠男人們隔三差五喝個小酒、給孩子們解個饞。

石拐是個養(yǎng)人的地方,她傾其所有,毫不吝嗇地將地上地下全部獻(xiàn)出,各地逃難的人、想謀生計的人,紛紛投入她的懷抱,也包括我的爺爺和奶奶。因為大家來自四面八方,所以不用分主人和客人,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你幫我一把,我?guī)湍阋话?。男人們因為一起鉆那個黑窟窿,共歷著生死,而結(jié)成兄弟;女人們因為有共同的牽掛,在借你一把鹽、還你一碗醋中,成為不是親戚的親戚。孩子們把一個院的、一個片兒的,都當(dāng)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家爹媽不在,不用擔(dān)心,哪個家都是自己的家,推門就進(jìn),人家吃啥,就有你的啥。孩子們打架,往往不是為了自己,大多時候倒是為了院里的誰,鄰居的誰誰。

石拐真的是個養(yǎng)人的地方,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就到了這里,成了家,生了子女,又看著子女在這里成家,再有下一代,最后把自己的尸骨埋在這片土地上。生獻(xiàn)于斯,死獻(xiàn)于斯,出門在外,自稱是石拐人。這就是石拐用自己的山水養(yǎng)育不同口音、不同來源、而終合一的結(jié)果。有錢可以在這里活,卻不會有人把你當(dāng)有錢人,因為沒有太高的消費,一樣的鍋響鏟叫,一樣的夫妻口角;沒錢人在這里也可以活,地里刨食,借借還還,自己身上穿的和別人穿的不會兩樣,自家缸里腌的也和鄰里的相同,沒人瞧你不起,反而會說,哎,石拐人,都是這么個樣,這地方養(yǎng)窮人哩。

石拐真的是個養(yǎng)人的地方,很多孩子從生到大,吃的是百家飯,喝的是百家水,鄰里就是親戚,親戚就住在鄰里,一到飯點兒,尤其是夏天,一群光屁股的孩子打開自家的碗櫥,搶過屬于自己的鐵飯碗,一顛一顛聞著飯香跑出去,往往是人家還沒掀鍋,先得給這些“要飯”的舀一勺。有的干脆從大人們碗里要,你家一口,他家一筷,等自己的母親喊吃飯時,孩子們已吃飽了。母親們會嗔怪地說,這孩子,就吃見別人家的好,快把你給了人家吧!一格塄的大人就笑了,都說,就是,快給了我們家吧,來,再過來喂一口。要趕上自家吃口好的、變樣的,母親們早早就安頓孩子,快拿個碗給誰誰送去點,你一天介吃人家的。一扇扇的門被敲開,一碗碗飯被送過去,一家家的感情就在這碗里來碗里去,伴隨著孩子們的長大而變得濃厚。

在石拐時,總想離開石拐,離開石拐時,總想再回石拐。大人們看孩子們長大了,都會說,快有點本事離開石拐吧,這還叫個地方,難道你要一輩子呆在這兒?孩子們大了,又對自己的孩子這樣重復(fù)說??勺鳛槔先?,他們一輩子也沒想著離開石拐,就是偶爾想想也會馬上反問自己,離開石拐又能去哪里呢?石拐可是個養(yǎng)人的地方?。∠霘w想,說歸說,老人們臨死時都安頓自己的兒女,我死了,就把我埋在石拐吧,我哪也不去了,這就是我的家了,你們以后不管在哪,回來給我添鍬土就行了。

2000年后,由于各種原因,年輕的人真的就離開石拐了,他們在包頭或其他地方有了自己的事業(yè),有了自己的樓房,有了自己的兒女,大多數(shù)人把口音也改成了城里話。在忙碌中,慢慢模糊了那個叫“石拐”的地方。有時喝多了,會偶爾想想,并打通兒時朋友的電話說,我一直想回去再看看了,一直忙的,哎……

我們?nèi)乙蚕群箅x開了石拐,搬到了一生向往的又陌生的城市,老人在欣喜后,又鬧騰著想回去,高大的樓房,進(jìn)門換鞋的習(xí)慣,讓他們斯守了幾十年的鄰居一轟而散;一模一樣的防盜門,往往讓他們找不到回家的路?!斑€是石拐好啊,石拐能養(yǎng)人啊”,他們常常自己在默默地想。

東山上,有爺爺和奶奶的墓,是他們當(dāng)年一手挎著筐,一手拉著還小的父親,來到這里,又有了我們這個家?,F(xiàn)在,我們都走了,到那個向往了一生又陌生的城市里,只有他們永遠(yuǎn)地留在了這里,懷著兒孫一年回來添一鍬土的奢望。

我是全家最后一個離開石拐的,有時也和其他年輕人一樣,想著再回去看看,可一直沒有回去。開學(xué)了,孩子問我,出生地填哪,我說,填石拐吧,孩子說,人家同學(xué)沒有這樣填的,哪有石拐人了?說完,自顧自填上“包頭”。

有一天,我的一個老師給我打電話,說網(wǎng)上有個歌是固陽人寫的,大概叫“有個地方叫固陽”,讓我聽聽。放下電話,我在想,也有個地方叫石拐,我就是那里的人。于是,摸索到紙和筆,寫下:我是石拐人。

圖文來源:魅力喜桂圖

Hash:1cce9458e35240f576bbcf7bc2561f6d8af41f3f

聲明:此文由 包頭文化在線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