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必將爆火的地方:云南和順古鎮(zhèn)
騰沖,云南西部小城,與緬甸接壤。它為世人所熟知的,除了當年的遠征軍,大概就是翡翠。
翡翠是硬玉中的上品。中國人喜歡以玉來喻君子。男人若能得“溫潤如玉”之風評,會是比賭石開出塊玻璃種更讓人歡喜的事。
我愛玉但缺錢,所以,對騰沖持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如果拋開這個地方的商賈之氣,僅從歷史的角度來打量它,那么,溫文爾雅的小城氣質,大概可以在騰沖縣城西南的和順發(fā)現(xiàn)。
有小河在縣城西南繞村而過。這順河而居形成的小鎮(zhèn)名曰“和順”。小鎮(zhèn)居民6000,他們僑居海外的親屬則有12000多人。不得不說這里是最大的僑鄉(xiāng)。
和順順和
翻開小鎮(zhèn)歷史,與之低調的現(xiàn)狀完全相悖:這里是馬幫重鎮(zhèn),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由之地。各種外來文化在此碰撞交流,這里的人也隨著絲綢之路走了出去。能成為西南地區(qū)首屈一指的著名僑鄉(xiāng),與它過去扮演的身份角色關系匪淺。
或許正是因為古鎮(zhèn)勃興于交流,更善于自己特色的保留。它在時代的變遷中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古樸,便不足為怪了。
古鎮(zhèn)現(xiàn)在的住宅皆由東向西,環(huán)山而建。地勢也隨山勢而逐次抬高。綿延數里的小鎮(zhèn)上,祠堂、古廟、明清時期的老建筑隨處可見。
信步小鎮(zhèn),疑過江南。小橋流水人家,處處如畫。走進和順圖書館,那五個雅致的大字,字如其城,恬淡安靜,有歲月中難得的堅守與沉穩(wěn)。而圖書館里,有曾經和順人自己創(chuàng)辦的學堂和報紙資料;這里保存著數量不小的古籍孤本,殊為難得。
圖書館的歷史很值得一說,它的前身是清末和順同盟會員寸馥清組織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閱書報社”,后經海外華人與鄉(xiāng)人捐資贈書,于1928年擴建為圖書館。
圖書館內
一個并不起眼的小鎮(zhèn),把讀書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不由人不肅然起敬。大家都愛讀書,就會形成有益的文化氛圍。難怪走在這里,感受到的是從容不迫的氣氛。
圖書館里有許多名人題詞,比如朱镕基總理寫的“和順和諧”,熊慶來題的“民智源泉”,慢慢瀏覽,筆力蒼勁,而意味深遠。
出圖書館行不多遠,是中國翡翠大王寸尊福之故居。
翡翠大王故居
影響一方之行業(yè)翹楚,宅院并不太大。其在原來的影響力卻不小。這從孫先生為之揮毫題寫“華僑領袖,民族光輝”可見一斑。
離開翡翠大王老宅,行至雙虹橋邊。橋頭有石碑勒字曰“橋倒碑修,碑倒自修”。
勸修碑
這塊碑背后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明朝官員寸玉告老還鄉(xiāng),帶人修筑了雙虹橋,橋修好后剩下的銀兩便埋在碑下,留給后人補橋備用。
有外地人猜出了碑文意思,晚上把碑推倒,盜走了銀兩。究竟何人推碑盜銀無從查證,但和順富人捐資行公益之傳統(tǒng)卻一直延續(xù),要比幾兩紋銀珍貴得多。
今天的和順很好地繼承了這種精神,就像它歷久彌新的古老城鎮(zhèn)面貌一樣,得到了完好的保持。
在和順小巷,能看到許多和順歷史的珍藏,茶馬古道上人們常用的器具,在此也有詳盡的展示。
漢文化、南亞文化、西方文化在這里的交融便通過實物與舊照片很具體地表達出來。
馬幫用具
走馬觀花在和順城里,不必安排什么參觀順序,隨著性子亂逛即可。
這里街道的地面很有特色,由清一色的灰色火石山巖砌成,打磨過的火石巖上布有肉眼可見的細孔,透水性極佳。
和順的街巷很少有直路,蜿蜒曲折,行走其中,自然而然生出尋根問底的興致。
和煦和順
走在街頭,隨處都能遇見百年老宅。偶爾能遇見賣松花糕的老人。
賣松花糕的當地人
松花糕是當地特色,主料糯米不稀奇,精華在糯米團上灑著的松花粉。香甜的糯米配上微苦的松花,口味挺與眾不同。
如果在鎮(zhèn)子里逛夠了,有條上山的小路,沿著它一直往山上走,會發(fā)現(xiàn)一個幾近荒蕪的財神廟。
山中財神廟
拜過財神爺,再向山上走,有座很氣派的古寺叫中天寺,由這里俯瞰和順,視野開闊。
安詳和順
在山中寺院外,潮濕的陽光下,和順古鎮(zhèn)映入眼簾。沒有什么沖擊力,唯有一份舒適的安靜與清淡的雅致。
和順古鎮(zhèn)名字的又一層意思是“外和內順”,這座內斂平和的小鎮(zhèn)很好地詮釋了這四個字。
和順古鎮(zhèn),是座有書卷氣,并有自己靈魂的古鎮(zhèn)。
Hash:ee0837de93a7df5edf2308cfcdceff2a74b50646
聲明:此文由 旅游之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