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來辰溪旅游的那些人……
用文字復活中國歷史上的明朝,那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我亦無意為之。我只想說說距今三四百年前的明朝時,那些慕名來辰溪旅游的人,因為這些人身價都不低,他們的喜怒哀樂、仕途降升均是明朝的一面小鏡子,他們留下的有關辰溪的詩文即是當年辰溪面貌反映,更有他們對辰溪山水人文的情懷。明朝來辰溪旅游的達官貴人和文人騷客真的太多,本文先選幾位游者代表作簡單介紹。
在雪峰山腹地和沅水河兩岸,如今尚存不少明、清建筑,由此說到明朝還不算虛無渺茫,實在是可觸可摸。我能查到的資料中明確記載,明神宗萬歷28 年即1600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世界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的三分之一(29.2%),可見中國當時在世界上的富裕程度不比今天美國在世界上的富裕程度差,也難怪現(xiàn)存的很多氣派宏偉的建筑基本上是這一時期前后的杰作。
整個明朝歷時276 年,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其實是非常不錯的。即使辰溪也不例外,如明萬歷三十五年即1607 年,直隸人曹行健接替蔣幫猷任辰溪知縣,他在任5 年里將辰溪縣城原有土城墻改筑為石頭城墻,修文昌閣,建錦岸塔,修辰溪縣志等,拿今天的話說,縣城的面貌有了較大的改觀,文化建設和“旅游景點”方面也都成就顯著。雖然縣里財力不雄厚,但宏觀上還是為他具備了辦大事的基本條件。
由于辰溪地處“云貴鎖鑰”的交通要道,故當時的“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或專程或途經,都想在辰溪盡興一游。從現(xiàn)有的文字記載看,明朝時期的辰溪似乎成了旅游勝地。
那年“天寒水露洲”的冬季,當朝的大文學家何景明來到了辰溪。還來不及考察他這次的旅游線路,但辰溪是他重點游覽的景點。
何景明是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山人,明弘治進士,累遷陜西提學副使。他的文學名氣大得嚇人,與當朝李夢陽齊名,為明代“前七子”之一。談到他的名氣就像我們今天談魯迅、茅盾和巴金,當時凡有言詩的場合,都必稱何景明和李夢陽。他著有《大復集》。現(xiàn)錄其寫辰溪的詩一首。
過辰溪
早發(fā)辰溪渡,清川喜泛舟。
山城歌粉堞,江驛映朱樓。
雨驟沙頹岸,天寒水露洲。
聲音聞漸異,迢遞動鄉(xiāng)愁。
何景明“早發(fā)辰溪渡”肯定是在辰溪住過,住過多久,游過哪些景點,都無可考,但當他從辰溪過渡再游往別處時的那種依依之情,在他留下的這首詩中清晰可見,尤其末句令人動情。古代讀書人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何景明游過的地方可謂無數,能在他的詩作中有一首寫辰溪,實屬非常難得!
與何景明不一樣,鄒元標游覽辰溪與他的仕途有關,并是在他東山再起之時。鄒元標,字耳瞻,江西吉水人,明萬歷進士,熹宗時官左都御史。他是個性倔強的人,魏忠賢亂政時他因得罪魏忠賢而被罷官歸鄉(xiāng)。崇禎初贈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謚忠介。后來又得罪丞相張居正,謫戍都勻(今貴州都勻縣)衛(wèi)。張居正歿后,他才召拜吏部給事中。從貴州都勻升官進京,起程時他心情不錯。辰溪乃云貴進京的必經水路,道經辰溪時必須游覽一番。他對鐘鼓洞印象最深。于是,他寫下了記鐘鼓洞的詩一首留給了后人。
辰溪鐘鼓洞
石室誰人鑿,冷然鐘鼓聲。
風回應谷響,籟靜自雷鳴。
苔護新題草,去留古臺枰。
蒼蒼樛木在,臨眺獨含情。
在明朝人游鐘鼓洞的詩詞中,鄒元標的這一首寫得最為具體實在,似乎讓人身臨其境。他主要是通過聽覺把洞內的鐘鼓聲和風聲寫得真實而生動,通過視覺把洞外寫得如畫如錦。
那年秋天,薛瑄來辰溪旅游。
薛瑄是明朝大理學家,字德溫,號敬軒,山西河津人。官至御史、大理寺丞。禮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入閣預機務。他理直氣壯地修正朱熹“理在氣先”,而主張“理在氣中”。著有《讀書錄》《薛文清集》《從政名言》《河汾詩集》等。
薛瑄對自己的學問非常自信,曾說:“自朱子后,斯道大明,無煩著作,只須躬行耳?!笔妨陷d,他曾到辰州各縣,請免征辰砂,民因之獲利。辰州人曾在虎溪書院為其塑像與王陽明一同祭祀。他游覽辰溪時留下了三首詩文。
辰溪泛舟
沅水一千里,辰溪又泛舟。
山云聯(lián)雨暗,身世為天游。
已覺雞鳴遠,遙看野樹秋。
所經多險阻,還似解離憂。
石室何年辟,江空久不扃。
灰飛丹灶冷,書朽碧苔零。
流征吞江漢,飛商激洞庭。
馮夷休浪擊,只恐泣湘靈。
舟發(fā)辰溪
岸腳插江深,洄潭搖石影。
舟行若天游,妙處心獨領。
三首詩中,一寫水上游,一寫洞中游,一寫山下游。寫水上游的《辰溪泛舟》把船中的小我和岸上景物融為一體,“雞鳴、秋樹,險阻、離憂”盡在其中。而《大酉洞》卻盡力寫內景,煙滅灰冷的煉丹爐,青苔幽幽的周穆王藏書處,洞內音樂般的流水聲,以及作者的豐富想象,讓人想起當時洞內很清晰的形狀。而《舟發(fā)辰溪》一詩將丹山寺下面的懸崖、倒影寫得淋漓盡致。
在明朝那些游覽辰溪的人物中,王守仁應是辰溪人最為耳熟的,因為他在這一帶講學多年,多有題詠,又著述頗豐,對讀書人的心性影響很大。
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朝理學大家。因曾在陽明洞講學,學者稱其為陽明先生,人們最喜歡稱他王陽明。弘治進士。先后任刑、兵部主事。正德元年,以疏言救言官曾銑等,并得罪權閹劉瑾,謫貴州龍場(今貴州修文)驛丞。劉瑾去后,遷廬陵知縣,后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南康、贛州,嘉靖六年,總督兩廣軍務。他提創(chuàng)“心學”,稱“心是天地萬物之主”,“心即理,心外無物”。其學說比“程朱理學”空談天理性命更為簡單易行,故其學說一度風靡南、北二京。著有《傳集錄》《王文成公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現(xiàn)出版有《王陽明全集》。
與鄒元標相同,王陽明也是在東山再起時來游覽辰溪的。他從貴州龍場升遷往廬陵任知縣時正是草木繁茂的春季,那時權閹劉瑾已經敗亡,王陽明心情很好。他在辰溪游覽了大酉洞和鐘鼓洞,并留下詩文。
辰溪大酉洞
路入春山久費尋,野人扶病強登臨。
鳴鳥游絲俱自得,閑云流水亦何心。
獨憐疾首燈窗下,輾轉支離駐陸沉。
鐘鼓洞
見說水南多異跡,岸頭時有鐘鼓聲。
空余峭壁千年在,未信丹砂九轉成。
遠地星辰連北斗,虛窗明凈坐更深。
年來夷險渾忘卻,始覺羊腸路亦平。
作為當朝大理學家的王陽明,即是在辰溪游覽,也時時顯現(xiàn)出“格物致理”的心力?!?a href='/daxue/' target=_blank>大學》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蓖蹶柮饕驗榇藭r正東山再起,其情感和人生觀都處向上姿態(tài),尤其那句“年來夷險渾忘卻,始覺羊腸路亦平”是他心態(tài)最為陽光的表達。
前述都是文官,終于有一位武官來游辰溪了。他是鄧子龍,明朝將領,字武橋,江西豐城人。功授廣東把總。累官到副總兵,1598 年明軍援朝抗倭,他在故官領水軍赴朝。在追擊倭寇時英勇奮戰(zhàn)殺敵無數。后因舟中起火而戰(zhàn)死。
他應是在湖廣、云貴鎮(zhèn)苗時來游辰溪的。在辰溪眾多的旅游景點中,他游過多少也無記載,但他獨為辰溪的真武殿留下了一首詩文。
登辰溪真武殿
巖閣飛鐘馨,登高一振衣。
步看云散處,坐待月來時。
石引梅根瘦,江天雪水肥。
乾坤皆幻境,隨處可留題。
從詩境看,鄧子龍是冬天的傍晚游覽辰溪真武殿,因為“坐待月來時”只有抒寫晚景夜情最為貼切。此詩中的“石引梅根瘦,江天雪水肥”兩句令人叫絕!僅用“瘦、肥”兩詞,即描繪出了辰溪城外江岸石崖的險絕和樹根頑強的生命力所構成的圖景,也描繪出了極目遠望,浩闊的沅江因為溶雪水漲而豐盈美麗的江面。鄧子龍對此景愛之有嘉,稱為“幻境”,故激情難抑,頓作題詠。
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的曾鼎,一定是慕名專程來辰溪一游。
曾鼎,江西泰和人,字元龍。以至孝辟為濂溪書院山長。為學能詩,兼八分書及邵子數學。
濂溪書院是為紀念周敦頤而建。無論是汝城濂溪書院,邵陽濂溪書院或者九江濂溪書院,都與辰溪相距甚遠,而曾鼎又未在辰溪近鄰或者云、貴兩地為官,所以說曾鼎是慕名專程來辰溪旅游是有理由的。他是一位教書人,自然信守“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彼运钅酵木褪浅较纳凭砟?。從辰溪縣城去善卷墓必過渡沿山路而上,經丹山寺、鐘鼓洞和大酉洞,但今人只看到他為善卷墓寫下的一首詩。
善卷墓
褰裳南陟大酉岏,太息高風有道難。
堅擁墓門狐傍宿,端凝骨氣雪風寒。
未平天下如洚水,都付諸公不忍看。
劫火累經林木上,任灰化作石頭丹。
于詩中不難想象當年曾鼎肅立在善卷墓前真是思緒萬千,從“狐旁宿”和“劫火累經”可想當時墓之損壞程度,也不難看出曾鼎的痛心和同情。善卷是堯舜時期的一位大智者和大隱士,《莊子》《春秋》和唐詩中都有記載。尤其《莊子》雜篇九·下《讓王》中記載與辰溪善卷墓緊密相關。原文為: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
善卷與辰溪之關聯(lián)就出在最后一句。善卷離開常德德山(枉山)沿沅江而上,入深山(辰溪大酉山)隱居終老,并葬于九峰山腰。這從地理和文獻上都可自成其說,更何況別處有善卷洞之類,但不敢說有善卷墓。善卷墓僅辰溪一處!
善卷墓是善卷的最終歸宿。善卷是道德文化的源頭,有善卷在此,大善即在此!辰溪足以為榮矣!曾鼎不愧為教書育人之先師,他只為善卷墓題詩一首,可見善卷墓在他心中的地位!
辰溪人提到滿朝薦,可謂婦孺皆知。他是麻陽人,明萬歷進士。授咸寧縣令。少年貧寒,性格詼諧,為官清正。后任太仆少卿。辰溪人用得很多的“正沖山塘驛”就是說的滿朝薦忤上被貶山塘驛的故事。他來辰溪游覽過后,為大酉洞寫了兩首詩文。
丙寅游大酉洞二首
(一)
幾年愿作采真游,大酉幽華四望收。
紫藥灶寒留虎踞,丹書室浥衍龍湫。
坐久徘徊懷遠跡,新芳桃李對巖頭。
(二)
未知何代辟鴻蒙,曠覽周遭興不窮。
空洞蜿蜒穿地竅,玲瓏黛碧透天工。
修丹羽客呼仙兔,遁世幽人駕懶龍。
日馭風衫囊勝景,狂吟端不負豪雄。
據資料考證,在滿朝薦所歷甲子中,丙寅即1626 年,因詩中有“新芳桃李對巖頭”,故應是春夏季節(jié)。因此滿朝薦游覽辰溪大酉洞應為1626 年春末夏初。這年他65 歲,應該說這時的滿朝薦已經完全賦閑。了解滿朝薦的人都知道他在辰溪有最好的朋友,“幾年愿作采真游”說明他想去辰溪大酉洞一游已是多年的夙愿,雖然麻陽與辰溪近鄰,但在外地為官時公務纏身,未能如愿??上@次游覽辰溪后,只過三年便離開了人世。
中國文學史上的“公安派”是明代后期的文學流派。他們反對擬古風氣,主張文學“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江盈科就是“公安派”健將,也是當時真真實實的大文人。著有詩文《雪濤閣集》《雪源諧史》《談言》等。他的作品常常諷世警人。但他季春時節(jié)在辰溪作水上一游時,卻用他的詩文描繪了一幅仙境般的辰溪山水畫面。
辰陽舟中
蕭鼓舟中泛畫船,煙波一望碧纖纖。
從詩中可以看出,江盈科坐在畫船上遠望煙波浩渺的江面,吹著春末夏初的微風,只聽得四周青山里杜鵑聲聲。歷來以諷世警人的文風見長的江盈科,這首詩一改鋒芒,把辰溪的自然風光描繪得非常傳神,可見辰溪的山水風景真讓他動情。
瞿汝稷字洞觀、元立,官至刑部主事、黃州、邵武、胡州知府,長蘆鹽運史,太仆寺少卿等。萬歷三十一年任辰州知府。著有《石經大學質疑》《兵略篡要》《水月齋指月錄》等。他是乘船在傍晩時才到達辰溪港的。船一泊下,他走出船來就被辰溪的景色迷住,于是,他寫下了《辰陽夜泊》這首詩。
辰陽夜泊
青流似建瓴,春色晚冥冥。
溪菜盤餐滑,江魚匕箸腥。
月來沙漸白,煙斂樹猶青。
漁父方舟處,聞歌愧獨醒。
詩從眼前的清流寫到遠處的春日晚景,從菜盤魚腥寫到月光沙灘和煙樹,然后遙想到屈原的“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可想而知,瞿汝稷此時正躊躇滿志,因此他還游了辰溪船溪的玉華洞,并賦詩一首。
游玉華洞
林鳥歸爭露浥塵,尋奇試覓玉華新。
元扉久鎖金函秘,小洞常含珠樹春。
天結樓臺開勝境,山藏鐘鼓迓游人。
與君久是驂鸞伴,肯向容成部谷神。
辰溪的文化景點主要毀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文化大革命時期”。遙想當年明朝,辰溪的確旅游景點不少,城內有亭、臺、樓、閣、洞、塔、殿、廟,與城相對的有丹山寺、鐘鼓洞、煉丹池、大西書院、會仙橋,尤其有一個與先秦文化相聯(lián)的大酉洞和一個無人不敬的善卷墓,這兩大獨一無二的“國家級景點”確實足以令人慕往!史料載:“善卷先生墓在大酉山之九峰巔……相傳有人竊發(fā)其冢,鐵厚尺許。天氣昏晦,雷雨交作,許莫敢犯”,如是,其真墓應在。
近年來辰溪在城市建設和文化景點恢復和新建方面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由此可以想象時代面貌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的辰溪未來,一定是光明燦爛的前景。(鄧宏順)
Hash:d6035aa4332a1463537b3c34f4ffe657497ba8ca
聲明:此文由 懷化新聞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