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八件是什么 京八件是哪八件
不管是去哪里旅游,我們都不會忘記的一件事情就是帶一些這個地方的特產了,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北京旅游要帶的特產了,北京歷史悠久,這里的特產也帶著這樣的味道。
說到北京的特產,大家一定以為是烤鴨,其實北京不是只有烤鴨,今天小編要來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個京八件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京八件的來源:大明皇帝“點心控”話說大明王朝的第十二任皇帝明穆宗,是個零食控,尤其喜歡各種糕點果餅。某天閑暇之余,穆宗皇帝突然有點犯饞,就把“甜食房”的主管召來。甜食房是當時專門負責給皇帝做點心的。
穆宗發(fā)話了,現(xiàn)在哪種糕點最流行、最好吃啊? 統(tǒng)統(tǒng)給我端來吧。
“全上來!” 這可有點兒難為人,不過這位甜食房主管相當精明,認真揣摸了一下圣意——反正搞出花樣,顯出很豐盛狀,讓主子滿意開心就好了。
沒過多久,一盤精巧的果餅就端上來了:一共有八種花樣,每個表面都印著“福祿壽禧”的紅樣,品相吉祥,入口也香甜,穆宗吃了果然龍顏大悅。
據說,征服明穆宗的“八件”就是今天“京八件”的鼻祖。到了清朝,糕點方子流落民間,于是平民百姓也能吃上宮里的點心了。
實際上,北京這些“御膳出品”的糕點,論起源頭來幾乎都是民間的“仿貨”。明穆宗在沒即位之前,經常派人到東長安街買零食;做了皇帝之后,還對街頭的美味念念不忘。
甜食房深諳皇帝心意,便到那些糕餅店“臥底”,偷學制作方法,又花費不少銀子采購原料,仿制了一些出來。皇帝都能很專業(yè)地品嘗出每種的出處,并且很得意地告訴御廚們,這些高價點心,在街上5文錢就能買到。
“京八件”的每件糕餅本身,也并非明朝才被發(fā)明出來,甜食房其實就是起了個“打包上市”的作用。早在遼金時期,北京的糕點制作就已經相當專業(yè)化和規(guī)模化了。
但早先的糕點并不是專門為“人”做的,它們首先是用于祭祀的供品,祭天、祭神、祭祖之后,撤下供桌,眾人才能分食祖先神明“吃剩的”。
元朝時,蒙古人為北京帶來牛羊油、牛羊奶制作的“草原風味”糕點。明朝首都是從南京遷到北京的,江南點心自然也流入京城。清朝建立后,又傳入了薩其馬之類的滿族糕點。
不同風味、不同品種、不同制法,在幾百年的時間里,相互影響磨合,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京味點心”。清朝、民國之后,“京八件”也隨著時代演變出許多新組合版本。
京八件是什么?“京八件”是一種老北京的點心套餐,成盒出售,每盒都包括八樣不同的糕餅。逢年過節(jié),就是“京八件”最流行的時候。尤其節(jié)慶時期,北京糕點鋪的生意就會變得分外紅火,購買“京八件”的人絡繹不絕。
傳統(tǒng)“京八件”有哪八件?如今,傳統(tǒng)的“京八件”由面粉、油、白糖等和面搟皮,再包餡兒、烘烤而成。
根據餡料不同分成“上四樣”和“下四樣”八種。
“上四樣”上各印有“福祿壽禧”四個字:福字餅、禧字餅是白糖、蜂蜜餡的;壽字餅加了玫瑰花瓣;祿字餅則是山楂餡做的。
“下四樣”分別是:象征財富的銀錠餅、取諧音“吉慶有余”的雞油餅、寓意早生貴子的棗花餅,還有做成書卷樣子的卷酥餅,含有狀元及第的美好祝愿。
京味源頭,遠納八方
京八件的發(fā)展跟其他零食相比,“京八件”彪悍之處在于分類。 要真講究起來,遠遠不止八樣點心。上文提到的“上四樣”加“下四樣”,只是最經典的一種,叫“酥皮八件”。
酥皮類點心吃起來比較軟,也因為面比較軟,更容易塑形,所以花樣最多,既有模子印出來的圖案,也有手捏出來的造型 ,比如棗花餅,就做成一朵花的樣子。
酥皮類之外,還有“酒皮細八件”和“奶皮小八件”。酒皮、奶皮和酥皮的差別主要在點心皮上。酒皮中加了適量的黃酒或白蘭地,而奶皮則是混合了鮮奶制成的。
這兩種皮都比酥皮要硬,所以做出來的點心在造型上沒有太多發(fā)揮余地。不過“奶皮小八件”的外形,往往分別做成桃、杏、石榴、蘋果、核桃、柿子、橘子、棗等八種干鮮果品的形狀。
了解了京八件是什么,大家以后來北京就不要這是知道北京烤鴨了,也沒必要被人蒙騙,買錯了京八件了,最后希望大家北京之旅順利,特產買回來也要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啊!
Hash:721cb197a7ce3f5436806116688a3673915441a2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