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彩山旅游景點介紹(疊彩山旅游景點介紹圖片)
導讀:疊彩山旅游景點介紹(疊彩山旅游景點介紹圖片) 廣西省內(nèi)旅游景點介紹 疊彩山的主要景點 桂林山水的主要景點(簡介)
廣西省內(nèi)旅游景點介紹
廣西省內(nèi)旅游景點介紹
導語:廣西,地處中國南疆,位于北緯20°54′~26°23′、東經(jīng)104°28′~112°04′。東鄰廣東,經(jīng)西江連通香港、澳門;西南連接云南、貴州;南瀕北部灣;北接湖南;西南與越南交界。下面由我為您整理出的 廣西省內(nèi)旅游景點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岳河陽一縣花。兩處怎如陽朔好,碧蓮峰里住人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詩人沈彬便對住在碧蓮峰里的居民羨慕不已。而今,不光是中國人,外國人也蜂擁而來,只為徹底放松疲憊的身心。
西街濃濃的鄉(xiāng)村氛圍中流淌著純正的小資情調(diào),樸素的民風里包容著令人驚訝的國際元素,陽朔人愛吃的糍粑與米粉、正宗的意大利咖啡與西餐、古老的中國畫、最前衛(wèi)的休閑風尚、國語、英文、法語、意大利語乃至西班牙語……種種看似不可能的,全部柔合在這嶺南小街里。
最適合這里的時間是陽光明媚的下午,空氣中散發(fā)著輕輕的桂花香,樹旁,水邊,碧蓮峰下,長凳上,陌生的、熟悉的人們用最舒服的姿勢躺在小城的懷里。小小的店鋪,掛滿最傳統(tǒng)的中國;喧囂的酒吧,展示著最豐富的世界;迷蒙的山水,仿佛少女的面紗;點點漁火,溫暖著每一個尋找幸福的人。
或者騎車,或者攀巖,或者游走,或者大快朵頤,或者只是靜靜地坐著,又或者因為一杯酒,和素不相識的人變成知己……只有在這里,浪費時間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
走進桂林: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湘桂走廊南端,東經(jīng)109°36′至111°29′、北緯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東北面與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與柳州地區(qū)相連,南、東南面與梧州市、賀州市相連,毗鄰廣東省。 桂林是廣西的名城和交通、文化中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旅游城市。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guī)r經(jīng)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huán)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有: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堯山、獨秀峰、七星巖、蘆笛巖、甑皮巖、冠巖、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而我們所說的漓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則在陽朔境內(nèi),桂林其他縣區(qū)也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美景等著我們前去瀏覽,龍脊梯田、興安靈渠、資江漂流、五排河漂流、八角寨、寶鼎瀑布等都會為你帶來更多的驚喜。
最佳季節(jié):4-10月
桂林的緯度比較低。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傮w上來說,桂林的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yōu)越。年平均氣溫為19.3℃,有“三冬少雪,四季?;ā敝f。到桂林旅游,最佳季節(jié)是在每年4-10月份,在這個期間會有“五一”和“十一”兩個黃金周,也是旅游的'高峰期,氣候適宜的桂林會有很多的游客,房間的預訂和交通也進入高潮,價格比平時有所上漲,所以最好避開這個時間,選擇一個淡季出游,細細體味這天下美景。
(二)廣西省內(nèi)旅游景點介紹: 桂林漓江風景區(qū)
桂林漓江風景區(qū)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巖溶山水游覽區(qū),桂林漓江風景區(qū)以桂林市為中心,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漓江一水相連。“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以漓江風光和溶洞為代表的山水景觀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絕”之譽。
漓江為國家5A級景區(qū)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是桂林風景的精華所在。漓江歷史上曾名桂水,或稱桂江、癸水、東江,流經(jīng)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三大城市,政治、經(jīng)濟、交通、文化及旅游中心——桂林市,以流域孕育的獨特絕世而又秀甲天下的自然景觀——桂林山水,其風景秀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是馳名中外的風景名勝區(qū)。漓江屬珠江水系的桂江上游河段。發(fā)源于興安、資源縣交界處海拔1732米的越城嶺老山界南側(cè),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漓江流域擁有豐富的自然山水景觀。
從桂林至陽朔,漓江水路全程83公里。漓江風光最優(yōu)美的路段,是啟程碼頭到興坪之間約40公里的河道上。
漓江堪稱百里畫卷。青峰夾岸,綠水縈洄,峽谷峭壁,懸泉飛瀑,綠洲險灘,奇洞美石,景致萬千,畫卷隨著游船順流而下逐漸展開,尤以草坪、冠巖、楊堤、興坪為勝,到達陽朔碧蓮峰時為佳勝頂點。
桂林漓江風景區(qū)游覽勝地繁多,在短期內(nèi)只能擇其主要景點進行游覽,其中一江(漓江)、兩洞(蘆笛巖、七星巖)、三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具有代表性,它們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
(三)廣西省內(nèi)旅游景點介紹: 桂林疊彩山
名人到廣西留跡最多的山是桂林疊彩山。疊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與疊彩路交匯處,東臨漓江。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代,桂管觀察使元晦就已開發(fā)疊彩山,筑道路,建亭閣,植花木,他撰寫的《疊彩山記》和《四望山記》刻在巖石上。此后,中外的名人學士、政要嘉賓慕名紛至沓來,絡(luò)繹不絕。劉克莊、朱晞顏、袁枚、康有為、孫中山、宋慶齡、朱德、陳毅、鄧小平等及諸多的外國國王、總理、政要,都在疊彩山留下了足跡,許多人還有詩文碑刻流傳。如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廣西巡撫梁章鉅于風洞前立“常熟瞿忠宣、江陵張忠烈二公成仁處”碑;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僧舍遺址建成“仰止堂”;1959年又集魏碑刻匾于堂內(nèi),刻瞿、張畫像、生平傳略和就義詩《浩氣吟》、郭沫若的詩作《瞿、張二公像贊》;均是紀念1651年(南明永歷五年)在桂林抗清被俘、不屈被害的南明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兵部尚書瞿式耜和兵部右侍郎、總督諸路軍務(wù)張同敞的。又如1895年初(清光緒二十年十二月)和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變法維新著名代表康有為兩次來桂林,在疊彩山景風閣住了40天,他發(fā)現(xiàn)于越山東麓和北側(cè)的2個巖洞,命名為康巖、素洞并題刻,康有為還書寫了一首七律詩。
(四)廣西省內(nèi)旅游景點介紹: 桂林興安樂滿地度假世界
坐落于著名的桂林興安靈湖風景區(qū),占地逾千畝。規(guī)模之浩大,設(shè)施之完善,堪稱華南之最。整個休閑世界包含曼陀羅園、主題樂園、高爾夫俱樂部、度假酒店/森林度假村四大部分,是一個高檔次、大規(guī)模、風格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大型綜合性旅游休閑場所。
最純粹最直接的快樂,在這里。幾十項游樂設(shè)計,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六大主題游樂區(qū),風格迥異,仿佛時光穿梭機。
做一回驕傲的公主,坐著尊貴的花轎巡視自己的紫禁城,經(jīng)過千年的王朝;做一個淘金者,在險峻的大峽谷和彪悍牛仔、印第安酋長稱兄道弟;做一個海盜,跟隨戴眼罩的船長,乘著驚險的海盜船去尋找傳說中的寶藏;在夢幻世界里圓一個兒時七彩的夢;在南太平洋區(qū)感受海濱的熱辣風情;在歐洲區(qū)參與縱情狂歡……
尋找快樂,和年齡沒有關(guān)系。
廣西最著名的風雨橋< /a>是三江程陽風雨橋,位于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鄉(xiāng)。它始建于1920年(民國9年),現(xiàn)橋為1985年按原貌重修的,是侗族風雨橋的杰出代表和侗族建筑的集大成者。橋長77.76米,橋道寬3.75米,高11.52米;石墩木面翅式橋型,橋梁采用簡支托架法,吊腳懸柱;整座橋不用一根鐵釘,大小條木穿斗式組合銜接,直套斜穿成一個堅固的整體。橋上建有5座塔閣式橋亭和19間橋廊,樓閣層層向上,檐翼欲飛,橋、亭、廊三者渾然一體,宛如一座長廊式高層樓閣。
中亭為4層六角寶塔式樓閣,挺頤式頂;東西2座臺亭為4層四角寶塔式樓閣,多重檐攢尖頂;東西2座墩亭為4層殿式樓閣,多重歇山頂。5個臺亭集侗族鼓樓三種基本造型于一身,體現(xiàn)古代百越干欄式建筑和漢族宮殿式建筑的交流與融合。樓亭橋廊的藝術(shù)裝飾具有典型的侗族藝術(shù)風格。三江程陽風雨橋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藝、雄偉壯觀的造型和富麗堂皇的裝飾聞名于世。郭沫若為之題寫“程陽橋”匾名,并賦詩贊美。國家郵電總局將它的圖案印成紀念郵票。三江程陽風雨橋,1963年列為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全木結(jié)構(gòu)橋,它與中國的趙州石拱橋、瀘定鐵索橋及羅馬尼亞諾娃沃鋼梁橋并稱世界四大歷史名橋。
;
疊彩山的主要景點
疊彩園門
疊彩公園園門,1990年建,為飛檐、硬脊、坡頂、綠瓦的仿古圓門建筑。我國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王遐舉書疊彩山橫匾懸其上,右側(cè)為售票處,左側(cè)飾以玻璃壁窗,古樸雅麗,嵌于錦翠相間的山石林木之前。
在疊彩山仰止堂前,是坡頂、青苡的仿古建筑,高踞在登上風洞的咽喉之地,可拾級而上。門上有魏繼昌書疊彩山隸字橫額;兩側(cè)懸掛清廣西布政使張祥河撰、桂林書法家伍純道寫的到清涼境,生歡喜心的楹聯(lián)。一過山門,即進入歷史文物、宗教、自然風光相互交融的勝地。
景風閣
在疊彩山風洞南洞口右前方的平臺上,唐元晦建于會昌間(841-846),歷代有修葺,閣已久廢,數(shù)十件珍貴詩刻同毀于抗日戰(zhàn)爭。據(jù)清畫家張寶《泛槎圖》,景風閣為重檐、坡頂、長方形建筑。清慶?!毒帮L閣記》說閣居四望、于越之間,前接廣野,倚大江,廓然翕受,窈而多風。其東小閣數(shù)椽,故為游人憩望地,每盛夏熏灼,于此解煩焉。景風閣為一時名建,歷代名人有詩刻,變法維新風云人物康有為、百歲愛國老人馬相伯先后居此。
疊彩亭位于疊彩登山道上。4角、平頂、單層、紅柱、綠瓦,高約5米,長7.5米,寬8.5米。面積約64平方米,呈十字形。正面懸掛著名書法家王遐舉所書疊彩山的匾額。疊彩亭東依于越,西鄰四望,北對明月,與山景和諧而不爭高。東西設(shè)坐凳,北隅為觀賞彩翠相間的最佳角度,是游憩的理想場所。亭西,刻有明代羽卿的江山會景處。
疊彩瓊樓
在疊彩山明月峰與于越山之間,是一組以桂北侗族建筑形式為依據(jù)構(gòu)筑的大型風景園林建筑群體,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1990年建成。疊彩瓊樓以鼓樓和連廊為中軸線,將整個建筑分為東西兩個院落;東院庭轉(zhuǎn)院接,曲徑通幽;西院開闊疏朗,小橋勾連。院落以池水為中心,東為高閣,西有亭廊,南設(shè)層樓,北置水榭。主體的鼓樓為2層歇山頂樓閣,前面是小巧的卷棚敞軒,其余為1、2層坡頂,局部突起重檐、3重檐卷棚歇山頂或6角、8角攢尖頂。整組建筑,主從分明,層次豐富,錯落有致,富于變化,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調(diào)協(xié),具有仙山瓊閣的意境。
仰仁堂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疊彩山風洞前。抗日戰(zhàn)爭期間所建。原建已毀。1958年重建。堂東西長11.5米,南北寬7.1米。東西開門,北壁嵌有瞿式耜、張同敞畫像、《浩氣吟》唱和詩,以及1963年郭沫若來此憑吊所作二公像贊詩等石刻。
望江亭
在疊彩山北半山腰處,原為正德間(1506-1521)明太監(jiān)傅倫作為欽差鎮(zhèn)宋廣西都知監(jiān)時所建。他酷愛桂林山水,尢偏愛疊彩,有七登疊彩山詩。他的《望江亭詩》,有山色佛云青,溪光照空碧,構(gòu)亭倚風洞,超然意自適句,繪出望江亭佛云照空的特色,亭早廢,1954、1990年兩次在原址重建,為紅柱、綠瓦、翹角、攢尖頂?shù)姆鹿欧酵ぃ呒s6米,南北長5.2米,東西寬4.9米,總面積約25.5平方米。亭右壁有摩崖題刻探奇處3個大字,站在亭內(nèi)或由此攀登,都有? ??景可探。
瞿張成仁處碑
在市區(qū)疊彩山山門內(nèi)。碑高167厘米,寬83厘米。共28了,均為楷書。正文常熟悉瞿的陵張忠烈二公成仁處,字經(jīng)20厘米,年月日及姓氏署款,字經(jīng)10厘米,清道光20年廣西巡撫梁享書并立。臨江上巖位于疊彩山北麓。臨江巖有二:南為上巖、北為下巖。上巖洞口刻有臨江上巖4字。上巖高4.6米,寬3.5米,深8.6米,面積約30平方米。巖口臨江,視野開闊,江山景色與巖景交融,登臨玩賞,興味無窮。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無不以到此弄吟為快。明陳于明《題木龍洞石壁》詩,逶迤江路洞天開,奇峰排空擁翠來,水石參差當檻出,亭臺高下自天栽,如實地概括了上巖的特色。
風洞之北,即后洞,橢圓形,是葫蘆的后半部。洞口北向,如窗,又稱北牖。洞高4.8米,寬9.2米,長7.5米,面積約69平方米。洞口有清人陳維湘題刻北牖洞三字,洞內(nèi)摩崖石刻數(shù)十件,以朱顏《訪疊彩巖登越亭》、楊芳《游風洞山》、袁枚《游風洞登高望仙鶴明月諸峰》、康有為《風洞題名》和李秉綬的蘭竹畫刻為珍。洞中原有臥佛一尊,供撫摩祈祥,現(xiàn)已無存。
位于明月峰山腰,南口在北牖洞西南隅,北口朝登山道口,呈彎管狀,洞內(nèi)有石柱分隔,酪似太極圖的兩條陰陽魚。洞門寬4.2米,洞高3米,寬3~4米,長13米,面積約50平方米。太極洞3字,刻在北洞口上。從洞的一端到另一端,紆回曲折,能見度低。北口大而敞,光線可透達轉(zhuǎn)折處,洞景依稀可辨;南口在北牖洞內(nèi),小而隱,光源微弱,初入有伸手不見五指之感。自南口盤旋而上,出北口,從黑暗中漸見光明;從北口人,出南口,至北牖洞,涼風習習,題刻琳瑯,如入仙境。樂于在不同境況中探索、感受,捕捉各異樂趣的人們,尢愛太極洞。
迎風樓
在疊彩山風洞的北牖洞口處,原為古建,久廢。1972年重建,為8柱、兩層、開敞的仿古建筑,總面積180平方米。柱間設(shè)坐凳,中有石桌。一層置楹聯(lián)二:其一登臨爽氣此間生,且喜江山多麗色;回首屐痕何處是,惟留天地一奇觀,其二風指落花妍小徑;雨清芳草翠層階。分別描繪迎風樓當風雨立、爽氣此生的特點,以及樓前多麗色一奇觀的氣勢和榜旁樓后花妍草翠、層階、小徑的景物,是給游人以啟迪的絕妙導游詞;二層為觀景樓和登上明月峰的必由之路。
明月峰
位于疊彩山東北,海拔223米,相對高度約73米,山體總面積1.41公頃,是疊彩山的主峰。清袁枚《游風洞登仙鶴明月諸峰》詩有仙鶴不可招,明月猶堪弄句,明兵部右侍郎楊芳《風洞山詩》,引手欲探天上月,俯躬疑礙日邊云,均言峰高可攬月,故有明月峰之謂,峰頂有形如葫蘆的小平臺,五代馬殷曾在此建臺,人稱馬王臺。宋靜江知府張筑堯山、漓水二壇,以祭祀山川,并寫《堯山漓水二壇記》,把山川作為土地資源,江河資源加以贊美,呼吁加以重視、保護? ?以維護自然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平衡。臺、壇均早廢。1955年在舊址建拿云亭。明月峰以高、險、峻、秀蓍稱。高可摩天,雄踞江邊,壁立木龍古渡頭。峰尖如筍,山石逐層深進,漸次升高,登上頂顛,滿城春色,田野奇峰,縱覽無余。峰側(cè)刻有共和國締造者之一朱德總司令和徐特立老人。1963年以80高齡登上明月峰所題登高不用杖,脫帽喜東風名句,給名山增輝。
四望山
位于疊彩山西南,與東南之于越山相對,以山間徑道相隔,山體面積3.32化頃。四望山亂石縱橫,枕籍排突,他山稀有。登山可四面臨眺,東面堯山、漓江,南有穿山、塔山、南溪、斗雞,目之所游,群勝交集,山壁有唐元晦《四望山記》刻跡及清李少蓮刻玉疊蓬壺4個大字,新刻我國著名作家芭盾等墨跡。山麓曾建普明庵,后在遺址建定粵寺。綃憂亭和定粵寺,均已早廢。
仙鶴峰
位于明月峰的西北,海拔253.6米,相對高度101米,是疊彩諸峰最高的,山體面積2.1公頃。山腹有仙鶴洞,高約14米,底寬8.6米,長60米,面積516平方米。呈三角形,相傳古時有二仙鶴棲息山峰上,好事者鐫二鶴于洞口,供人瞻仰,因名瞻鶴洞。到了明代,明宗室第3代靖江王朱佐敬之曾孫朱鎮(zhèn)山,在瞻鶴洞碩面壁修道;自號瞻鶴道人,據(jù)為別業(yè),改名仙鶴洞。此后,峰和洞都以仙鶴為名,一直沿用。
仙鶴洞分兩層。上層曾建慶真閣,祀真武帝,香火頗盛。明約結(jié)《古光尊師像詩》云:傍崖間妙香,晨鐘下空碧。下層較宏曠,東西穿透,平整光滑,儼如長形拱頂大廳。東西兩洞口成為借景窗口:東口面對明月、于越諸峰,層巒重疊,錦翠連山;西口面對城北,屋宇樓臺,鱗次櫛比。一洞之中,薈集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
環(huán)碧園
在疊彩山北白鶴洞下,與仙鶴洞相通。因滿園碧翠,環(huán)顧可得而名,是清代桂林畫家李秉綬所建,
也叫李園;園中遍種板栗樹,亦稱板栗園,園已久廢,李的姻親張維屏,有《桂游日記》可窺環(huán)碧園之盛。據(jù)載,園以洞為尢勝,一園之中有林屋、水壺、瞻鶴、明月、墨云深處5個奇洞,最高的明月洞,皓月東升時滿洞清輝;園中建筑遍布,有亭、臺、堂、榭、圃、廊10余處,成為一代名園。
于越山古稱獼猴巖,位于疊彩山東南,與四望山相鄰,面積0.79公頃。于越,古代越人的一個分支,秦漢時因戰(zhàn)亂入粵,《史記》載:秦并諸侯,以百粵之地為桂林郡。吳遣步騭征南,克有于越。疊彩是桂林的主山,用于越命名它的一座山峰,以示重要。唐元晦任桂管觀察使時,獨愛于越,在山隈筑寫真堂,朝夕讀書繪畫其間,寫有《于越山記》,山更以文傳。山頂有于越亭,亦稱越亭,原為元晦所建,早廢,現(xiàn)為新建。東崖有茅齋,水北有虛楹釣榭,以及石室,蓮池、花藥院、棲真閣等,山麓有康有為以自己的姓名命名的兩個洞:康巖、素? ??。于越山小巧玲瓏,古建筑遍布,游人不輟。
于越亭
在疊彩山的于越山頂上,是一個8柱、3開、單檐、翹角、長方、四面開敞的亭閣。長10.6米、寬4.95米,高4.54米。面積51.47平方米。原為唐元晦所建,久廢。1954年在原址上重新構(gòu)筑,更名于越閣,閣名為美籍華人、美國邁阿密中國畫院院長梁粲英女士所書。于越亭是游人多喜登臨之處。宋人朱顏《訪疊彩巖登越亭詩》:不到越亭久,榴花經(jīng)幾紅。江流寒瀉玉,山色翠浮空,百越薰風里,三湘夕照中。比較客觀地寫出了于越山和于越亭的特點。
疊彩巖
風洞之南,即前洞,是疊彩洞,因山得名,古稱疊彩巖。高3.65米,寬5.6米,長12.5米。面積約70平方米。洞口有陳毅名句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題刻,以及壁有佛像90余尊,為唐宋物,故又名福庭洞。
銷憂亭
在疊彩山的四望山上。唐會昌年間(841~846)建。元晦《四望山記》載:山名四望,故亭為銷憂。亭之前后,綿絡(luò)山腹,皆溪梁危磴。由南而北,復東上疊彩右崖,至福庭石門,約三十余步。亭久廢。
木龍洞
在疊彩山東麓,高4米,寬2~3米,長10米,面積40平方米,南北穿透。西鄰明月峰僅數(shù)十米,南去伏波山約1公里,是龍珠路與驛前街必由之路。相傳洞口原有盤曲的古樹,洪水突漲時化龍入海,這個洞被叫作木龍洞。明天啟間(1621~1627),督學曹學做了兩條木龍,懸于洞頂,早廢。疊彩山有通往木龍洞的路,明周進隆《再題疊彩山》詩,重巒疊峰瞰江流,空明一徑通人游,道出了木龍洞的特點,木龍洞踞山臨江,洞北約20米處,在一塊巨大的蛤蟆石上,建有一座喇嘛古塔。宋譚舜臣《木龍洞游覽題名》:嘉祜癸卯(1063)寒食旬休,譚舜臣攜累累石門,下臨江巖,參唐代佛塔,覽風帆、沙鳥、江山之勝,此為最焉,遂舟過虞山。據(jù)此,塔為唐代所建,是廣西最古的石塔之一。
木龍古塔
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疊彩山東麓。建于唐代。圓形喇嘛式。高4.34米。塔基由三層鼓石疊成,鼓壁刻有仰覆蓮花紋。塔身為寶瓶式,四面有龕。東西龕內(nèi)刻佛像,南北龕內(nèi)刻菩薩,均結(jié)瑜跏坐于蓮瓣須彌座上。塔頸有十二層相輪,上覆六角傘形蓋,冠以葫蘆形寶頂。傘形蓋六角均有孔,原懸掛銅鈴鐵馬,現(xiàn)無存。此塔獨具一格,對研究我國古塔建筑具有重要價值。
江山會景處
在市區(qū)疊彩山疊彩亭旁。摩崖,高233厘米,寬77厘米,楷書,字43厘米,年、月名款字13厘米。據(jù)明嘉靖18年田汝成《游廣西諸山征》所載,這里的疊彩亭明代為“聚景亭”,“江山會景處”當是為該處風景點題而作。“江山會景處”是羽卿留在疊彩山的第三件作品,字形端莊嚴、健勁有力。
康巖,素洞
在于越山麓。洞北向,高3.2米,寬1.7米,長10.5米,面積約18平方米。1894年12月,康有為到桂林講學期間,住在疊彩山景風閣,發(fā)現(xiàn)于越山下兩個巖洞。以自己的字號命名,東叫康巖,北叫素洞,并摩崖篆名刻。現(xiàn)素洞兩個篆字和題記尚存。
拿云亭
是游疊彩? ??的大高潮。到這里的目的在于眺望桂林城全景,如今,的確再沒有什么地方比這里更好地鳥瞰市容市貌了。請看:漓江彎彎斜斜,如微風中舞動的藍色飄帶從山的左側(cè)悠然而去。流經(jīng)蒼翠的訾洲和對面的象鼻山之間,仿佛淌進了一道大閘門;再遠一點,似乎難以望斷,只黨斗雞山下水天相連,山水依依。將視線回收,所見漓江兩岸先是擁翠疊綠,繼之,民房幢幢,再繼之,幽幽的七星山闖入視野,接著是挺拔陡峭、嚴峻偉岸的伏波、獨秀二山矗立眼前,然后,寶積、騮馬諸峰也被連綴起來,街市民居,向東而西,充斥在山前山后,一片繁華。倘若東望,則見堯山巍峨雄偉,群峰如波濤浪尖,此起彼伏,真真蒼山如海,一派雄渾。稍近一點,星羅棋布地堆著許多不知名的石山,山旁山下,田疇圍繞,綻紅閃綠,好一幅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正是這豐富多彩的匯景,才使得疊彩山更加名副其實,遠遠超越“自我”,玉成了她更廣闊的境界。難怪王力先生不在別處而在疊彩亭題下了必將流芳的楹聯(lián):“過五嶺近月牙秀水花橋競秋色”。
風洞
明月峰山腰一奇洞,南北對穿,中間狹小,僅通一人,形成前后兩個洞,南北開敞,呈葫蘆狀,全長20米,最寬9.2米,最高5米??偯娣e約140平方米。風洞原是一條地下古河道,兩頭大中間小,所處地勢高,北接“湘桂走廊”,南迎駕橋嶺與海洋山之間的“峽道”,形成對流,兩端過風的斷面大,中間小,風速增大,壓強減少,風不斷補充。隨著季節(jié)變換,來風有清、和、暖、冷之別,因終年“風迎更風送”,人們往往把這里稱作“清涼世界”。這里的風隨著季節(jié)的改變而改變,旅游者感受也不同。宋人劉克莊《風洞詩》,“風干天地間,惟桂尤其雄”,“不知何處起,但覺來無窮”,說出風的奇;明王鳴鶴《疊彩山題詩》,“春游門壑暖風回”,是春天的風;清徐德升《風洞山詩》,“風聲習習洞門窄”,是夏日的風;明蘇?!队物L洞詩》,“高臺受和風”,是南國之秋的氣候;清周甫麟《疊彩山詩》,“洞疑詩思曲,風逼酒瓶凍”,則是寒冬的景象了。洞里的風總是清新、和煦、涼爽、均勻交替著,這是最奇特的地方。風洞既是風的世界,又是文物寶庫,是桂林山水一個重要景點。
疊彩山公園的蝴蝶標本館也是到疊彩山游覽所不容錯過的一大亮點之一,這里收藏了世界上千種奇異的蝴蝶標本及幾十種動物標本,到此一游定會讓你大開眼界.另外此處也是標本收藏愛好者及買禮送友人而購買精美標本的好地方,所以,如果您來此一游,此處一定不能錯過.
桂林山水的主要景點(簡介)
1、龍脊梯田
龍勝縣東南部和平鄉(xiāng)境內(nèi),有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行云流水,瀟灑柔暢;其規(guī)模磅礴壯觀,氣勢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譽,這就是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距龍勝縣城27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景區(qū)面積共66平方公里,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間,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雖然南國山區(qū)處處有梯田,可是像龍脊梯田這樣規(guī)模的實屬罕見。
2、獨秀峰
坐落在漓江之畔的獨秀峰·王城景區(qū),是以桂林“眾山之王”獨秀峰為中心,明代靖江藩王府為地域范圍的精品旅游景區(qū)。
這里有國內(nèi)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墻,有保護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府,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nèi)自然山水風光與歷史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閱盡王城知桂林”。登臨獨秀峰,飽覽漓江美景;徜徉月牙池畔,享受桂香碧影。
3、月亮山
月亮山,位于桂林市平樂縣青龍鄉(xiāng)郡塘村,是目前中國所有月亮山當中最秀麗、最險峻,也是最具有旅游開發(fā)價值的。當?shù)卮迕裾郎蕚浒堰@里建設(shè)成為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同時,這里也非常適合戶外攀巖運動。2011年春節(jié),這里將舉行萬畝油菜花節(jié)。全世界的游客可以一睹她的風采。
4、桂林蘆笛巖
蘆笛巖洞穴位于著名旅游城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西北桃花江右岸的茅茅頭山(又稱光明山)南側(cè),是中國負有盛名的旅游洞穴之一。蘆笛巖過去常有野貓和小獸出沒,因而叫它“野貓巖”。
后來又因洞口附近叢生蘆荻草,用此草做成笛子,吹起來音色柔美,如裊裊仙樂,又如山澗流水,于是人們就把洞名改為“蘆笛巖”。昔日野獸出沒的地方,如今已變成了“人間仙境”,被譽為“地下藝術(shù)宮殿”。
5、天門山
該景區(qū)方圓10平方公里,山形峻秀,巖壑多奇,源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三十八巖、十九澗、二潭、六泉、八石等構(gòu)成“百卉谷生態(tài)景園”。
匯天下本草于一地的百藥谷,藥香盈溢。主峰“三娘石”宛如一柱擎天,“天門壁畫”、“天脊”、“一線天”“忘憂泉”、“桃花島”、“天門古寺”等20多處絕好佳景,匯聚成仙山瓊閣之境。
Hash:452903e2d2e354ee6ba097c7b88019ea709994d4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