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一千多年的山都縣遺址在鄧州構林鎮(zhèn)被發(fā)現(xiàn),你怎么看?

導讀:塵封一千多年的山都縣遺址在鄧州構林鎮(zhèn)被發(fā)現(xiàn),你怎么看? 南陽市漢代宛城遺址在哪里?有什么史書資料可查?

秦漢時期,鄧州境內的古縣城,比較著名的有穰城和山都,穰城后來被隋文帝名之為鄧州,山都卻銷聲匿跡了,關于它的舊址,眾說紛紜,山都古縣城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先來看看山都的位置和歷史。公元前272年,秦昭王往南擴張,置山都縣,屬于南陽郡。位于鄧州南境和湖北襄陽北邊的土岡交接處。東漢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屬于襄陽郡。西魏為山都郡治所,北周廢,歷時八百余年。依稀的古城模樣,悠悠的護城河水,深厚的文化土層,一切都顯示,這里曾經(jīng)是一個古老的村落。鄧州構林鎮(zhèn)以南約五公里處的古村村,村民們耕作的時候,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大量硝土和古錢幣。甚至還會出土一些刻有畫像的很大的漢磚。現(xiàn)在的古村小學,就坐落在土城墻的一角,學校下面應該就是深厚的文化土層。

村子東南有白馬寺,建國后,曾用作農(nóng)大的學堂,現(xiàn)在已蕩然無存。村子西北的高崗上,有兩座高大的漢冢,墓主身份不詳。其中一座上面建有道家祖師殿,以前人們叫古村殿。

聽村民們講,原來村子里有一塊古碑,上面寫著古山都三個字,石碑估計為明朝所立。據(jù)縣志記載,“山都”為一種動物名,是狒狒的一種??赡茉瓉泶说赜泻芏噙@種動物。

不過,據(jù)本地人代代相傳,很多人都稱此處為馬武城。馬武是南陽胡陽人,為東漢光武帝劉秀的開國元勛,被稱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光武帝建國后,封馬武為山都候。

從此,馬武就和山都縣有了不解之緣。馬武原為更始帝的侍郎,與光武帝一起屢破敵軍,官拜振威將軍。(上面為鄧州構林鎮(zhèn)古村的馬武像)

勇將歸心。光武帝還沒有扯旗單干的時候,很賞識馬武,一次置酒高會后,很從容地說,我如果有了騎兵,就讓你來帶領。馬武說,我愚笨,怯弱,恐怕難以勝任。光武帝道,將軍久經(jīng)沙場,習于戰(zhàn)事,哪里是我這樣的文官所能比的!一句謙虛的話,讓英雄從此歸心。

更始帝的尚書謝躬被光武帝誅殺后,馬武率眾投降劉秀,并謝絕繼續(xù)率領自己過去的兵馬。后來,劉秀,馬武在并肩作戰(zhàn)中失敗,馬武多次返回沖陷敵陣,兩人才得以逃脫。

仗義敢言。光武帝即為后,馬武被封為侍中,騎都尉,山都候。這時,馬武真做了劉秀的騎兵元帥,侍中為皇帝的近臣,出入皇帝身邊,馬武性格正直,經(jīng)常當面評論大臣的長短,得失,無所顧忌,武帝常引為笑談。

馬武為騎兵元帥,屯兵北方時,因濫殺軍吏免官,被下令帶上自己家人回到自己的封地山都。晚年,又被起用,率軍四萬,大破西羌兵。

悠悠歲月,蒼蒼古城,一千多年彈指一瞬間,歷經(jīng)滄桑之后,如今只剩下文化土層和古老的傳說,昭示著往昔的風流與繁華。

隨著文化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各地考古發(fā)掘不斷推陳出新,成績斐然,這是我國科技進步,是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必然結果,是好事。

南陽市漢代宛城遺址在哪里?有什么史書資料可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是諸葛亮親口說的,不允許被質疑、被否定、被篡改。一、《后漢書—郡國志》記載“南陽郡,秦置,雒陽南七百里”。

二、《漢書—地理志》記載“宛,莽曰南陽”

三、諸葛亮《前出師表》記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后出師表》記載“(曹操)困于南陽”。

四、《后漢書—天文志》記載“(地皇)四年(23年)六月,漢兵起南陽,至昆陽”。

五、習鑿齒《襄陽記》“南陽城南九十里”

六、《三國志—魏書—武帝記》:“(建安)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zhàn)? ??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繡奔穰,與劉表合。公之自舞陰還也,南陽、章陵諸縣復叛為繡”。張繡駐防宛城,繡亦不是南陽郡守和章陵郡守,這里的南陽當然指宛縣和章陵縣兩地,而不是整個南陽郡與章陵郡二郡及其諸縣。

七、張衡《南都賦》記載“夫南陽者,真所謂漢之舊都者也”。

八、總結一下南陽和宛的關系吧:

1、《漢書—地理志》“宛,故申伯國,莽曰南陽”載王莽新朝(8年—23年)時宛縣就被命名為“南陽縣”,早于諸葛亮(181年—234年)作《前出師表》(227年)“躬耕于南陽”和《后出師表》(228年)“困于南陽”200年;早于習鑿齒(325年—413年)之命名“南陽城”300年,早于隋朝(581年—618年)之命名“南陽縣”573年。

2、其實,早在戰(zhàn)國時,宛就被稱為“南陽”?!洞笤唤y(tǒng)志》云:“宛,春秋楚邑。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使司馬錯攻楚,赦罪人遷之南陽。宛于是始兼南陽之名”。

3、秦漢、三國(前221年—280年),“南陽”一指南陽郡,二指南陽縣(南陽城、宛縣、宛城),同時宛也可以指南陽郡,如《漢書—高帝記》中南陽郡守被稱為“宛守”;《后漢書—志—天文上》有“(地皇)四年(23年)六月,漢軍起南陽,至昆陽”;《三國志—張繡傳》有“張繡在南陽”;《三國志—孫破虜討逆?zhèn)鳌酚小氨戎聊详?,眾?shù)萬人”和“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 《后出師表》有“曹操……困于南陽”,這些“南陽”都是指南陽縣(南陽城)而非南陽郡。

4、西晉、東晉,宛明確被稱為“南陽城”,如習鑿齒在《襄陽記》云“樂宅戍,南陽城南九十里”。

5、東漢三國,不僅“南陽”可以指宛,南陽郡也可以指宛?!逗鬂h書—郡國四》“南陽郡,秦置,雒陽城南七百里”就是明證??!

可見,南陽郡、南陽縣、南陽城、宛,可以指同一個地方,這地方就是東漢南都帝鄉(xiāng)(宛),

“躬耕于南陽”不容被質疑、否定、篡改。

作為立志科普地方史的寫手,我來回答。

最近和朋友們討論問題,提到漢宛城遺城,不過說起細節(jié),似乎很多朋友知之甚少,很多介紹也比較模糊??赡苁撬麄儾恢涝谀睦锊橘Y料,索性我自己查一查。

一:史料記載的漢宛城《水經(jīng)注》卷三十一:(氵育)水又南逕宛城東……,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荊州刺史治,故亦謂之荊州城。今南陽郡治大城 。

《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一:宛城,今郡城周六里有奇,蓋元時所更置,其小城、大城之址,湮廢久矣。

按這些記載看,南陽城在(氵育)水,也就是白河的旁邊,有大小城之分,小城在大城西南角。現(xiàn)存地幾個版本的南陽府志里,也提到南陽城,規(guī)模很大,后來因為隋唐時期鄧州治所在穰,南陽僅為縣治,南陽城縮小只有西南一隅,還說有廢墟一處,這個記載應該很靠譜,現(xiàn)在的南陽市區(qū)確實能找到城墻遺址若干處。

東漢末年,朱俊負責平定宛城一帶的黃巾軍,講朱俊自帶精兵五千,掩其東北,乘城而入,韓忠退保小城乞降,這是比較明確提到大小城的歷史事件,與上述記載吻合。另外感慨下,黃巾之亂,是宛城衰落的最要節(jié)點,以后的宛城不復當年風光。

南陽報業(yè)傳媒發(fā)的南陽市不同時代古城墻圖,供大家參考。從這里看,后來的南陽城還沒有漢代南陽城大。

二:考古發(fā)掘宛城范圍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陸陸續(xù)續(xù)的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三處城墻遺址:

蔡莊東北一處,向西、向南分別有1000m和800m,高1至4m不等,這應該是 宛城的東北角;

尚莊附近一處,殘高1.5m左右,這應該是宛城的北墻;

景穆街南側一處。在琉璃橋西60m處仍可見到城垣遺跡,應該是宛城南墻;

沒有發(fā)現(xiàn)西墻,但是學者推斷,應該跟明清的西墻位置差不多。

考慮到南墻東為溫涼河,城市的東南角很可能被水沖毀,所以東南角的具體情況就說不清了。估計大城約4平方公里,小城0.77平方公里。

其實看這些報告,位置仍然很模糊,網(wǎng)上居然也沒有具體的圖。我到相關的期刊上找來,供大家參考。

此為具體方位圖

推測大城的三種可能圖

此圖為我手繪,具體位置有少量偏差。

二:考古發(fā)掘的幾個重要點1、手工業(yè)作坊遺址

遺址在瓦房莊,規(guī)模宏大,內容豐富。面積達28000平方米。有治鐵、制陶、鑄銅等,從周代一直延續(xù)到東漢,以漢代最為重要。這個發(fā)現(xiàn)很重要。因為《史記貨殖列傳》對南陽郡很是稱贊,說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東南受漢江淮,宛亦一都會也”?!尔}鐵論》說:“宛周齊魯,商遍天下,富冠海內”。這時期的南陽孔氏家族,很可能是被秦始皇遷過來的有罪之民后裔,世代治鐵為業(yè),在南陽為巨富,結交權貴,游走諸侯之間。 你可以類比下七八十年代的武鋼、寶鋼集團。考古發(fā)現(xiàn)算是對這些記載的映證。

2、新莽錢范

錢范,是鑄幣的模具。王莽曾經(jīng)在六大都會設立五均官,負責管理商業(yè)活動,保證物價穩(wěn)定,設有交易丞、錢府丞各一人。而錢府丞應該就是管理與錢幣相關業(yè)務的,這使得我們懷疑,錢府丞也會管理鑄幣業(yè)務。你可以理解成人民銀行,在六大都會設立分行,管理金融問題,且南陽設了一個鑄幣廠(想想大名鼎鼎的沈陽造幣廠)。南陽多處發(fā)現(xiàn)錢范,自然是對這段歷史的最好見證。

3、還有古井,古墓等,就不再贅述。

后記:

目前網(wǎng)絡資料不多,講的不是很清楚,而且缺少地圖。想了解的,建議大家到維普、知網(wǎng)上查到。

Hash:cfcdd4a6eccaaf7ce4bdc56675d084cb73b3789c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