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的歷史文化是怎么樣的?大概介紹下 謝謝

導讀:常德的歷史文化是怎么樣的?大概介紹下 謝謝 一、常德的歷史文化是怎么樣的?大概介紹下 謝謝 二、湖北荊州有何歷史背景? 三、馬家窯文化起原?以及命名由來? 四、什么是鄭州商城?

一、常德的歷史文化是怎么樣的?大概介紹下 謝謝

距今5000多年的安鄉(xiāng)劃城崗遺址,是常德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的有力證明。這時期生產工具大為改進,石器鉆孔、切割和拋光技術比較成熟,陶器普遍采用慢輪修整。商周時期,常德境內人丁興旺,經濟繁榮。全市共有商周時期遺址550多處,出土物有鏃、簪、魚鉤、熔銅爐等。...

二、湖北荊州有何歷史背景?

荊州三國文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三國歷史以荊州為核心展開,證明了荊州在三國歷史文化中所處的核心地位?!度龂萘x》洋洋灑灑120回,有72回涉及荊州,其很多故事都是圍繞荊州展開的。圍繞流傳千古的“借荊州、守荊州、襲荊州、失荊州”所展開的經典故事,一直是戲曲歌舞的熱門題材,也是散落于民間津津樂道的美談。所以有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之譽。

在歷史遺跡、遺址和文物遺存方面,荊州市轄二區(qū)六縣市的境內遺存著大量的三國遺跡,構成了荊州特有的三國風物畫卷,有歷史把荊州造就成了最能感受到三國文化的旅游勝地。荊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荊州古城為三國故城,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荊州城所在地,關羽在此鎮(zhèn)守十年??梢哉f是目前發(fā)現的三國時期遺址與文物上的精萃。

古城內外三國遺跡遍布,關帝廟、三國公園、得勝街與洗馬池、點將臺與拍馬山、馬跑泉與落帽冢、張飛一擔土、關公刮骨療毒地、春秋閣等等。

三、馬家窯文化起原?以及命名由來?

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fā)展的一種地方類型,出現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時間晚期,歷經了三千多年的發(fā)展,有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等四個類型。主要分布于黃河上游地區(qū)及甘肅,青海境內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帶。

對馬家窯文化的命名,以及是否將半山、馬廠類型包括在內,考古界曾有過許多爭議,到目前為止意見還沒有完全統(tǒng)一。最早對馬家窯遺址進行調查發(fā)掘的安特生,將臨洮的馬家窯遺存和廣河的半山遺存合稱為仰韶期或仰韶文化,為了與河南、陜西的仰韶文化相區(qū)別,也稱之為甘肅仰韶文化。1944年—1945年夏鼐先生(原中國考古研究所所長)到甘肅進行考古工作,為了確定馬家窯期與寺洼期墓葬的關系,發(fā)掘了臨洮寺洼山遺址,認識到所謂甘肅仰韶文化與河南仰韶文化有頗多不同,認為應將臨洮的馬家窯遺址作為代表,稱之為馬家窯文化。此后馬家窯文化在學術界得到承認,

四、什么是鄭州商城?

鄭州商城是首先由一位叫韓維周的小學教師發(fā)現的。1950年秋,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在距鄭州市南學街小學校不太遠的鄭縣舊城(即鄭州市前身)南關外和二里岡一帶調查時,采集到一些繩紋陶片和磨光石器,經過鑒定,均為商代遺物,隨之引起了考古部門的重視。1951年冬和1952年春,原河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鄭州南順城街窖藏坑上銅器組合所又先后派人對商城遺址進行了調查和復查,初步認為在鄭州二里岡和南關外一帶新發(fā)現的商代遺址,是一處比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遺址還要早的商代中期遺址。1952年秋,由中央文化部文物局、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聯合舉辦的全國第一期考古人員訓練班,就選擇在鄭州二里岡的商代遺址進行了田野考古發(fā)掘實習,從此揭開了鄭州商城遺址考古發(fā)掘的序幕。1952年10月和1953年,當時的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1980年改為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相繼在二里岡一帶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發(fā)現了豐富的商代文化遺存和遺物。后經進一 步的發(fā)掘證實,商代文化的遺存東起鳳凰臺,西至西沙口,北自花園路,南到二里岡,面積達25平方公里。這里既有商代房基、地窖、壕溝、水井、墓葬和以狗為犧牲的祭祀坑等遺跡,也出土有銅器、石器、骨器、蚌器、玉器、陶器、原始瓷器以及習刻字骨、陶文符號等遺物。尤其是1955年在鄭州北部自家莊,意外地發(fā)現了商代文化層下面疊壓的商代夯土墻,夯土的土質多是用紅褐色土和夾雜少量的碎陶片的灰花土夯筑而成,土質堅硬,夯層分明。從夯土層內包含的遺物和鄭州商順城街窖藏坑上層出土的銅方鼎相互疊壓關系來看,夯土層是屬于商代二里岡期的。因為它是當時發(fā)現最早的一座商代城垣遺址,也是當時已發(fā)現的商代城垣遺址中城垣規(guī)模最大和地面上殘存夯土城墻較高的一座商代城址,它的發(fā)現說明我國商代已開始了夯土城垣建筑的歷史,所以立刻引起了學術界的轟動。

1956年―1973年,考古工作者重點對商代城址進行了發(fā)掘,環(huán)繞城墻共開挖22條探溝,對探索商城的文化內涵和確定城址的年代又獲得了重要證據。

鄭州商城自發(fā)現以來,發(fā)掘和研究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還專門在此設立了鄭州商城考古工作站。通過四十多年的努力,鄭州商城的輪廓在一步步廓清,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逐步為人們所認識,一個完整的商代遺址目前已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鄭州商城的平面呈南北長方形,其范圍從白家莊沿城東路西側向南,與鄭州舊城東城墻內夯土相連;由自家莊西側向西穿過紫荊山,沿金水大道南側至杜嶺街北端折而向南,與鄭州舊城西城墻內夯土相接;在鄭州舊城墻下也有相同的夯土。東城墻長約1700米,西城墻長約1870米,南城墻長約1700米,北城墻長約1690米,總計周長近7公里。地面城墻保存最高者有5米左右,最低者1―2米。城墻的底部寬度為20米,其高度復原起來約10米,頂部寬度約5米。以全部城墻的長寬高計算,鄭州商城共用夯土量可達174萬立方米左右。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修筑如此規(guī)模的城墻,不能說不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考古勘探的資料表明,在四周城墻上共發(fā)現11個缺口。這些缺口,推測有的可能與商代城門有關。該城的西墻和北墻西段破壞較重,殘墻大部被埋在地面以下。北墻東段、東墻和南墻的大部分還保留在地面之上。由于戰(zhàn)國及其以后各代曾利用商代城墻作基礎,進行多次修補仍作城垣使用,所以現存城墻多被后期的城墻或擾土所覆蓋。

從發(fā)掘現場還可以看出,城墻是用板筑法分段分層夯筑的。每段長約3.8米,每層夯土厚8―10厘米。在每層夯土面上,布滿了密集的圓形尖底或圓形圜底的夯窩,這是用成捆圓木棍作為夯具夯打而成的結果,夯窩直徑2―4厘米,深1―2厘米。城墻的橫斷面為梯形,中間層層夯平,兩腰為夯筑傾斜面,壁面上端留有木板痕跡。

商城宮殿區(qū)基址發(fā)現于城址內東北部。以東里路為中心,北到順河路,南至城北路南側,西起黃河水利委員會科學研究所,東到醫(yī)療機械廠,總面積達375000平方米。在這樣大的范圍內,先后發(fā)現二十余處成組的或大型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有的夯土基址面上,還保存有柱子洞或柱礎槽和石柱礎,證實了這里曾是商代的宮殿遺址區(qū)。其中的10號房基,現存南北長34米,東西寬10.6米,由十多層夯筑硬土堆墊而成,在房基地坪上清理出7排用料礓石塊砸成的圓形柱礎或底部為堅硬平面的柱子洞。房基內還出土有銅簪、玉簪等,這些遺物在鄭州商城之外的發(fā)掘中基本不見。這說明這里居住的是大奴隸主貴族,是商代 二里岡期奴隸主貴族們盤踞的宮殿建筑基址群。從16號大型房基看,這座大型宮殿還應當有重檐,四周有寬大的回廊,也可能是“堂”一類的建筑。此外,在城內還發(fā)現一些形制較小的房屋基址,以及相當數量的商代遺存,這可能是一些平民居住區(qū)。

近年來的考古發(fā)掘還證明,在鄭州商城的中部偏東、偏南、偏西處,也有較大的夯土建筑基址。

除宮殿基址外,最能反映當時文化面貌的,便是在城址周圍發(fā)現的鑄銅、制陶遺址、制骨作坊遺址和窖藏坑了。

鑄銅作坊遺址發(fā)現兩處,面積都很大。一處在城址南墻外,發(fā)掘面積達1050平方米;另一處在城址北墻處,發(fā)掘面積275平方米。在這兩處作坊遺址內,均發(fā)現有冶鑄工作面,地面上粘附一層含有銅渣的硬土。遺址內出土有殘坩堝、煉渣、紅燒土塊、木炭和數以千計的鑄造青銅器的陶范。當時的生產規(guī)模之大,由此可見一斑。從陶范可以看出,器形有、鏟、錛、刀、鑿、錐等生產工具,約占一半以上;鏃、戈等兵器較少;而方鼎、圓鼎、鬲、[、觚、尊等容器占有相當數量,表明當時各鑄銅作坊已有了一定的分工。所用的陶范則是一種“硬范”。商代用陶范鑄造青銅器,已能鑄造高達一米的方鼎,也能鑄出精細繁復的花紋。當時已能用分鑄法鑄造各種禮器,其工藝技術已遠遠走在世界的前列,燦爛輝煌的商代早期青銅文明正是由此孕育而生的。

制陶作坊遺址在城址西墻外1300米處。在發(fā)掘的1400平方米的范圍內,清理出14座排列有序的陶窯和小型房基。陶窯多為圓形,個別為橢圓形,陶窯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是窯室,下面是火膛和火門,中間以帶圓孔的爐簞相隔,簞下有長方形土柱支撐,簞上放置陶坯,簞下可以燒火。陶窯和房基的附近,出土了數十件陶拍子和陶印模等制陶工具;還出土大量的殘?zhí)掌骱蜔龎牡奶掌?,也有未經燒制的陶坯。這些陶器有模制、輪制和輪模合制等,表明輪制技術己被廣泛地采用。尤其是這里發(fā)現的陶器品種單一,多為泥質陶盆和陶甑,可見這座制陶作坊是專門燒制盆、甑的作坊。生產這么多的盆、甑,顯然是為了商品交換。

鄭州南順城街銅器窖藏坑發(fā)掘現場制骨作坊遺址位于城址北墻外,遺物極為豐富。在一個長方豎井形窖穴中,出土上千件成品和帶有印痕的骨料以及十余塊磨制骨器用的礪石等。骨器的成品和半成品大多是骨簪和骨鏃,也有少數骨錐和骨針。由此可見這是一個以生產骨簪和骨鏃為主的作坊。骨料經鑒定,除牛骨、豬骨和鹿角外,半數以上是人骨。另外,在城址中部東側一條壕溝中發(fā)現有商代遺棄的近百個帶有鋸痕的人頭骨與牛骨、豬骨堆在一起。

在安陽殷墟曾發(fā)現過人頭骨刻辭;《戰(zhàn)國策》中曾有趙襄子用智伯的人頭作為飲器的記載。因此,壕溝內的人頭骨應是用來制作器具的。

除這些作坊遺址外,在張寨南街、向陽食品廠和南順城街還分別發(fā)現了三處青銅器窖藏,出土了大方鼎、大圓鼎等商代王室的重器,鑄藝精湛,紋飾繁褥,代表了商代二里岡期銅器的鑄造水平。

從鄭州商城已發(fā)掘的百余座墓葬來看,似乎沒有集中的墓地,而是零星分布在商城城垣以外。依據墓的形制、規(guī)模、隨葬品多寡,大致可分為奴隸主貴族墓、平民墓和奴隸墓葬。三類不同形制的墓葬,代表著奴隸社會奴隸主、自由民、奴隸死后的不同遭遇。奴隸主在墓中有珍貴的用品隨葬,并且還殉有奴隸;自由民墓室狹小,隨葬品寥寥,且多為生產工具;奴隸們則有的與豬狗同穴,有的被砍頭致死,身首異處、甚至粉身碎骨,慘不忍睹。這些充滿血腥 的考古資料,為我們勾畫出一幅極為殘忍的奴隸社會面貌。

在城址內外曾出土了數以萬計的文物,其中最為珍貴的如商代玉戈、玉鏟、瑪瑙等玉器,有青、白、淡黃和墨綠等色,光澤晶瑩,反映了制玉工藝有較高的水平。其中的玉璋,通體淡青,后邊飾有獸形紋,還保存有一些涂朱的痕跡。據《周禮?考工記》記載,最大的玉璋只有九寸,折合現在的尺寸不足30厘米,這件玉璋長66厘米,實為罕見。在城址內東北角的一個祭祀坑內,出土有一團極薄的金箔片,展開后卻是一件罕見的夔龍紋金葉,很可能是鑲嵌在某種漆器上的裝飾??芍敃r人們已經掌握了黃金的制作技術,還把它制成精美的藝術品。在城址西墻外今鄭州市張寨南街杜嶺土崗出土的兩件銅方鼎,通高分別為1米和0.87米,重量分別是86.4公斤和64.25公斤。兩鼎東西并列,端正地放在一起,鼎的腹部分別飾以饕餮紋和乳丁紋,鼎足為圓柱形,飾饕餮紋和凸弦紋。兩鼎造型雄奇,制作精美,紋飾古樸,是我國青銅器中有代表性的杰作。從銅方鼎的形制和紋飾看,已具備了高超的冶鑄水平。那時已掌握了冶煉銅礦、精工制范和澆注等鑄造技術,因而才有這樣杰出的產品問世。在年代上,“杜嶺方鼎”比安陽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要早,距今3400多年,是我國目前所發(fā)現的商代前期青銅器中罕見的重器。另在城址東南角外側也出土了兩件大型銅方鼎和一件大型圓鼎。三處青銅窖藏坑的發(fā)現,出土的銅器之多,規(guī)模之大,器物之華美,令人嘆為觀止。這些青銅重器,造型雄厚,紋飾華美,氣勢磅礴,再現了輝煌的商代青銅文明。在城西墻外一座商代墓內出土的~件完整的原始青瓷尊,高27厘米,輪制,飾席紋和籃紋,胎骨灰白,器表和器內通施光亮晶瑩的黃綠色釉,火候高,質地堅硬,叩之清脆悅耳。這是我國最早的瓷器,它把我國生產瓷器的歷史向前推到距今3500年前。因此,被譽為瓷的鼻祖。

當人們說起我國商代的城市時,自然地會聯想起安陽的“殷墟”。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一直把“殷墟”視為有實物可證的我國最早的城市。然而,是否有比殷墟更早的城市存在呢?鄭州商城的發(fā)現,給了人們一個肯定的回答。鄭州商代城址的規(guī)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出土的遺物琳瑯滿目,人們無法懷疑它就是當時的王都這是一處以商代二里岡文化為主的、比殷墟更早的商代前期的城市遺址。

然而,它是哪個王的都城?在這個問題上,學術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人依據文獻中“帝仲丁遷于J”的記載,進一步分析鄭州商城的文化內涵,認為這可能是仲丁所遷的J都;有人認為鄭州商城應為商代的第一個王商湯所建的毫都。兩種觀點相持不下,目前尚難得出一個統(tǒng)一的結論。不過,鄭州商城早于安陽殷墟,是商代的王都,這一點則是學術界所一致公認的。目前,鄭州商城遺址的發(fā)掘工作仍在繼續(xù)進行,我們相信,隨著鄭州商城考古發(fā)掘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必然還會有許多新的考古發(fā)現,向我們展示出這座古老城市更多的奧秘。

Hash:7101f717e879a2f325550132a6a6a81b3a1b583e

聲明:此文由 飛舞九天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