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唐朝都城長安的建筑布局,歷史地位及其影響

導讀:知道唐朝都城長安的建筑布局,歷史地位及其影響 形成日本學習唐文化的條件是什么?

大興城,又稱唐代長安城,始建于隋朝,唐朝易名為長安城,是隋唐兩朝的首都,亦是當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城市,外國文獻上稱為胡姆丹。隋代的大興城人口在隋文帝開皇之治時為25萬人(一說60萬人),到了唐代武則天時期為100萬左右。城市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面積達83.1平方公里。城內百業(yè)興旺,最多時人口超過一百萬。唐末遷都洛陽后這里被拆毀,其遺址位于于今陜西省西安市的大片地帶。
唐長安城由廓城、宮城、皇城3部分構成。廓城平面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7米,周長36.7千米。每面有3座城門,除南面正門明德門為5個門道外,其余皆為3個門道。宮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長方形、南北1492米,東西2820米。中部為太極宮(隋大興宮),正殿為太極殿(隋大興殿)。東為皇太子東宮,西為宮人所居的掖庭宮。
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態(tài)。它采用中軸對稱布局,規(guī)劃嚴謹,街坊整齊。設置了封閉式皇城以處府衙,封閉式里坊控制居民。其居民區(qū)占城內面積7/8,為人口的集中與城市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唐長安城的規(guī)劃布局,對東亞一些國家的都城產生過重大影響。

形成日本學習唐文化的條件是什么?

1)政治上:
2)經濟上:
3)文化上:


唐代的文化對日本影響很深。從630年(貞觀四年)到838年(開成三年),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來到長安,每次遣唐使的組織都很龐大。除正式的使臣之外,還有大批的執(zhí)事人員和學生、學問僧、醫(yī)師、畫師、玉生、鍛生、鑄生、細工生(各種手工工匠)等隨行。最多的一次曾達到651人。這反映了日本積極廣泛地吸取唐朝文化。他們全面地學習唐的政治、法律制度、文學藝術、哲學、佛學、醫(yī)學、天文歷法、建筑、工藝技術及生活習尚等,對后來日本文化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645年(貞觀十九年),日本孝德天皇實行“大化改革”,在唐長期留學的高尚玄理等被任命為國博士,參議國政。在經濟上,他們根據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將土地收歸國有,實施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在政治上,仿照唐朝官制,改革了行政機構等。實行革新的內容基本上都和唐朝的制度相似。

在建筑方面,日本的國都“平京城”(京都)、宮室、寺院的建筑,全仿唐式,京都的市容街道和長安一樣,也有“朱雀大街”“東市”、“西市”等名稱。

在文字方面,日本在8世紀以前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吉貝真?zhèn)涓鶕h字的楷書偏旁、冠蓋,特創(chuàng)“片假名”文字,學問僧海空采用漢字的草書,創(chuàng)造“平假名”文字。這種新體文字的創(chuàng)造,有利于日本文化的發(fā)展。

唐朝時中國人也不斷東渡日本,其中有使臣、僧侶和商人等,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起很大作用。其中以鑒真最為著名。鑒真(公元688~763年),揚州人,俗姓淳于,是著名的佛教律宗大師。743年(天寶二年),應日本學問僧榮睿、普照的邀請東渡日本,經過6次努力,歷盡艱險,雙目失明,于753年(天寶十二年)到達日本。鑒真學識淵博,對日本的佛教、建筑、雕塑、藝術、醫(yī)學等有重大影響。在他的設計與指導下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塑造了一些佛像。他還為日本鑒定了許多中草藥,并著有《鑒上人秘方》的醫(yī)書,對日本醫(yī)藥方劑學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Hash:f8d7a355dfafdd5347115532d363927b8038f757

聲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