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景點簡介 北京故宮特色景點介紹

導讀:故宮景點簡介 北京故宮特色景點介紹 故宮景點介紹 北京故宮特色景點介紹 故宮博物院著名景點介紹 故宮的景點介紹

故宮景點介紹

故宮景點介紹:

1、太和殿:

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太和殿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臺基通高35.05米,為紫禁城內規(guī)模更大的殿宇。

2、養(yǎng)心殿:

初建于明嘉靖年間,是皇帝的便殿。自清雍正朝起,這里做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處,遂成清代皇帝實際上的正寢。養(yǎng)心殿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親賢”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東暖閣的晚清垂簾聽政處。

3、皇極殿:

為寧壽宮區(qū)的主體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初名寧壽宮。皇極殿位于寧壽宮區(qū)中軸線前部,與后殿寧壽宮前后排列于單層石臺基之上。殿座北朝南,面闊9間,進深5間,取帝尊九五之制。

4、御花園:

御花園位于紫禁城中軸線上,坤寧宮后方,明代稱為“宮后苑”,清代稱御花園。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以后曾有增修,現(xiàn)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全園南北縱80米,東西寬140米,占地面積12000㎡。園內的松、柏、竹與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園林景觀。

5、承乾宮:

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宮為兩進院,后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此宮在明代為貴妃所居。清代為后妃所居,清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等都曾在此居住。

6、中和殿: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后,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建筑面積580平方米。黃琉璃瓦單檐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北京故宮特色景點介紹

北京故宮特色景點介紹

北京故宮特色景點有一、神武門;二、東華門;三、太和殿。

神武門在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時改名皇極殿,清順治時始稱太和殿。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建。殿高35.05m,為重檐廡殿式,面積2,377㎡,55間,72根大柱,其中六根是纏龍金柱,是宮中更高大的建筑。

太和殿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場所。皇帝的登極、大婚、冊立皇后和每年的春節(jié)、冬至節(jié)、皇帝生日以及公布進士黃榜、派將出征、宴會等大的慶典活動都在這里舉行。每逢大典之日,從太和殿至 *** 外,設有龐大的儀仗,太和殿前檐下設中和韶樂,太和門內設丹陛大樂,王公立于丹陛之上,一品至九品文武百官齊集于丹墀內陳設“品極山”的御道兩旁。皇帝出宮御太和殿,午門鐘鼓齊鳴,殿廷樂隊相繼演奏,殿內外香煙繚繞,氣氛莊嚴肅穆,以顯示封建帝王的專貴和威嚴。

金鑾殿”正脊上的裝飾物,名叫“鴟吻”,是用13塊中空的黃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古建上稱“十三拼”)它是傳說中“龍生九子”的一位“龍子”,關于這一龍子,自古有種種傳說。一說是由于這一龍子能噴浪成雨故將它裝飾在屋頂?shù)恼箖啥?,取?zhèn)火之意;二說屋脊兩端的獸俗名為“吞脊獸”,其模樣似龍非龍,面朝里,張著大嘴,好像要把整個殿脊吞下去。

故宮博物院著名景點介紹

故宮博物院著名景點介紹如下:

1、養(yǎng)心殿

< p>養(yǎng)心殿一直是皇帝的寢宮,先后有八位皇帝在此居住。經過乾隆時期的修繕和建設,這里有很多功能,如召見官員、處理政務、讀書學習等。寺內設有皇帝的寶座、佛堂、慈禧和慈安的掛簾、供乾隆皇帝讀書的三希堂,以及供嬪妃等人臨時居住的房間。養(yǎng)心殿現(xiàn)按宮廷原狀陳列。

2、咸若館

咸若館院子的結構特別漂亮,中間有一個懸空的亭子,以前是用來養(yǎng)水和養(yǎng)魚的。甘帝在這里為王母娘娘修建了佛堂和佛塔。院子里有銀杏樹和松樹,非常漂亮。

3、太和門

太和門是明代 "御門聽政 "的地方。清朝初年,皇帝曾在太和門聽政并設宴,后來,"御門聽政 "改為甘青門。順治元年九月,滿清統(tǒng)治者決定在北京定居后的之一個皇帝福臨在太和門發(fā)布大赦令。

4、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 "金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稱故宮。清順治二年改今名。它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自建成以來,它曾多次被燒毀和重建。今天我們看到的是清朝康熙34年重建后的模樣。

故宮的景點介紹

故宮又名紫禁城,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更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筑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由永樂帝朱棣下令建造,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外朝也稱為“前朝”,以太和殿(金鑾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后三宮為中心,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也就是俗稱的“三宮六院”。

故宮內珍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tǒng)計有上百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shù)的六分之一。鐘表館每天11點和14點有鐘表演示,不可錯過。

太和門是紫禁城內更大的宮門,也是外朝宮殿的正門。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當時稱奉天門。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門,清順治二年改今名。太和門面闊9間,進深3間,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上覆重檐歇山頂,下為漢白玉基座,梁枋等構件施以和璽彩畫。門前列銅獅一對。太和門左右各設一門,東為昭德門,西為貞度門。太和門在明代是“御門聽政”之處。清初的皇帝也曾在太和門聽政、賜宴,后來“御門聽政”改在乾清門。順治元年九月,滿族統(tǒng)治者定鼎北京后的之一個皇帝福臨即在太和門頒布大赦令。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今名。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自建成后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臺基通高35.05米,為紫禁城內規(guī)模更大的殿宇,檐角安放10個走獸。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jié)、元旦、冬至三大節(jié),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并向王公大臣賜宴。

Hash:2aedd9013d303e046e711db7f51cc2281befdd21

聲明:此文由 leaf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