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代史近代史景點 近代北京歷史
導讀:北京近代史近代史景點 近代北京歷史 1. 近代北京歷史 2. 近代北京歷史遺跡考察實踐活動 3. 近代中國首都 4. 近代北京歷史大事件 5. 北京近代發(fā)展史 6. 近代北京歷史事件 7. 發(fā)生在北京的中國近代史的史料 8. 北京的近代歷史 9. 近代北京歷史遺跡 10. 當代北京簡史
1. 近代北京歷史
戊戌變法
2. 近代北京歷史遺跡考察實踐活動
北京市廠歷史古跡主要分布在二環(huán)里另一個位份在海淀區(qū)其他區(qū).也有
3. 近代中國首都
中國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說,即北京、西安、洛陽、南京;后來又有“六大古都”,增加了開封、杭州;上世紀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陽躋身其中?,F(xiàn)在,鄭州市也以鄭州商城為平臺,進入了“八大古都”的序列。
古都并稱演變
四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
七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
八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東南西北中國京都 首都在中國又稱為京城、京都、京畿、京師等。中國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間被按照方位順序進行分類。
* 東京(今開封,歷史上又稱“汴梁”,“汴州”)、東都(洛陽,古又稱“洛邑”) * 南京(今南京,歷史上又稱“金陵”、“江寧”) * 西京(今西安,歷史上又稱為“長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區(qū)的古都咸陽) * 北京(今北京,歷史上稱為“燕京”、“北平”) 近代以來,少數(shù)民族政權被認為是中國歷史內(nèi)同漢民族政權一樣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東西南北中國首都并不具有歷史學意義,而是一種民間的變稱。
各大古都 由于中原地區(qū)是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鄭州和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八大古都中,有四個位于今河南。
在八大中國古都中,西安(周、秦、漢、唐)、洛陽(夏、商、周、漢)、南京(明、中華民國)、北京(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封(宋)、鄭州和安陽(早期三皇五帝時代、商)六大古都都曾作為全國性政權的中國的首都。 而定都北京的金國、定都南京的東晉、定都杭州的南宋等等朝代,都是中國處于分裂時期的政權。 安陽 三皇五帝時代,顓頊帝在安陽境內(nèi)建都。夏朝后期為都,時稱西河,今位于安陽市東南。殷商時期為商相都及殷都。漢末以后,以鄴城(今安陽市東北18km處)為中心的安陽先后成為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五個王朝的都城。不計五帝時期,作為都城的歷史488年。
北京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
·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燕國國都,今位于北京之豐臺區(qū),當時稱為薊。
· 十六國時期為前燕國都 · 遼代為陪都,稱燕京。
· 金朝(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4年為中都。
· 元朝為大都。 · 明朝自永樂帝起為首都,稱為京師。
· 清朝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國都。
·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當時稱北京,北伐成功后新的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北京改稱北平。
· 現(xiàn)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 至2006年,建都史長計906年。 杭州 杭州在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之首都。金朝滅北宋后,皇族趙構(gòu)逃往南方,令當時稱為臨安的杭州成為南宋都城。其為都共計210年。
開封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東京”、“大梁”。是中國多個重要王朝的首都。夏時為都,稱“老丘”,是夏朝歷時最長的都城,計225年。戰(zhàn)國時期,魏國建都于此,稱“大梁”,冶鐵業(yè)發(fā)達,十分繁榮。后歷經(jīng)黃河水患和戰(zhàn)亂,幾乎淪為廢墟,極度衰敗。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開封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作為一統(tǒng)天下的基礎,先后成為后梁、后晉、后漢及后周的國都。北周大將趙匡胤發(fā)動? ?橋兵變代后周稱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終于完成對中國漢民族本部的統(tǒng)一。
北宋時期,開封城市結(jié)構(gòu)突破了唐代長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縛,再次走向繁榮,發(fā)展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靖康之難后,北宋滅亡,開封先被大齊定為都城,后又被金朝定為都城。元末,小明王龍鳳政權曾以此為都。建都史長達592年。
洛陽 帝嚳、夏、商、西周、東周、西漢(高祖初)、更始帝、東漢、三國時期魏、西晉、北魏(493年才自大同遷都至此)、隋、唐、鄭、大燕、后梁、后晉(高祖初)、后唐均以洛陽作國都,中華民國一度遷都于此,是我國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古都,保守估算當在1300年以上(見解釋)。西漢、 新、北周、后晉、后漢、后周、北宋、金八朝又以洛陽為陪都,因此,司馬光說:“欲聞天下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解釋:洛陽歷史上的情況比較復雜,容易引起誤解。
1。夏、商、周、漢、魏等諸朝都有多次遷都的歷史,這些朝代的都城從歷史縱向上看可能不只一個,洛陽是其中的一個。例如商就先后多次遷都,所以安陽、鄭州、洛陽都自稱是商的都城。再如夏代依次在鄭州、洛陽、開封、安陽立都。
2。還有的朝代其首都不只一個。出于戰(zhàn)略上和經(jīng)濟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會設立兩都,例如唐,舉世公認其首都為長安,洛陽之所以稱為其都,是因為唐代統(tǒng)治者定洛陽為其東都并經(jīng)常居住于此,故有“東都洛陽”之稱。安史之亂前在影響和地位上和長安幾乎不相上下,都是當時中國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中心。自唐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結(jié)束的114年間,皇帝居洛53年,居長安59年。亂后地位不及長安,僅限于陪都地位,唐末又為唐都3年。西周及隋兩代與唐代情況類似。
南京 南京東吳、東晉、南朝(宋 、齊、梁、陳四朝)、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首都。
· 三國時稱為建鄴,是東吳的首都。
· 西晉避司馬業(yè)諱,改名為建康,是東晉的首都。
· 南北朝時期,宋朝、齊朝、梁朝、陳朝皆以此城為都。南朝四朝首都,加之東吳、東晉首都,所以南京亦稱六朝古都。
· 六朝以后為南唐國都。
·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南京為大明的首都。后明成祖遷都北京,南京亦為南都。
· 太平天國時期改為天京,為太平天國都。
· 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建立中華民國,南京被定為中國首都。
隨著北洋政府的建立,由南京遷都北京。1927年北伐勝利后,復定都南京。(侵華戰(zhàn)爭期間1937年-1945年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重慶為臨時首都-陪都)。1949年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之前,中國首都均位于南京。作為都城歷經(jīng)445年之久。
西安 西安,不僅是中國四大古都,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古稱長安,又曾稱西都、西京、大興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先后有西周、秦、西漢、新、更始帝、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4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達1001年之久。又曾為赤眉、綠林、大齊(黃巢)、大順(李自成)等農(nóng)民起義政權的都城,但為時極短。 唐代以后,中國經(jīng)濟重心南移,再加上對渭河平原的過度開發(fā)等生態(tài)原因,導致西安所在的這一地區(qū)不再作為后續(xù)王朝的首都。 鄭州 黃帝以此為都,位于今鄭州之新鄭。夏朝初年為都,即今鄭州之登封、新密。在商朝時為早、中期的都邑,為亳都、隞都。 ? ?周時期為鄭和韓的都城。不計黃帝時期,作為都城計381年。
4. 近代北京歷史大事件
1、最窄的胡同——錢市胡同。
位于北京市珠寶市街西側(cè),臨近大柵欄商業(yè)區(qū)。一直是歷史上和現(xiàn)在北京最窄的胡同。胡同全長55米,平均寬僅0.7米,最窄處僅0.4米,兩人走過都要側(cè)身而行,街內(nèi)南北共有九組建筑。 推著自行車就難以通行。
2、最寬的胡同——靈境胡同。
位于西城區(qū)東南部的,屬于西長安街街道辦事處。自東向西分別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西單大街三條南北向街道相交,其中東端和府右街相交為丁字路口,西端和同為東西向的辟才胡同相通,與西單大街相交叉。
3、最長的胡同——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全長為1552米,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nèi)大街。在近代,這里曾是著名的使館區(qū),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先后有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并將東交民巷更名為使館街。
1949年以后東交民巷仍被作為使館區(qū),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館都遷往朝陽門外三里屯一帶的館區(qū)。東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護街區(qū),道路兩旁的西洋建筑還在向過往的人訴說著曾經(jīng)的歷史。
4、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
一尺大街雖名為“大街”,實際上是胡同,它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但并非只有一尺長,而是長約30余米。是老北京胡同的縮影,具有明顯的老北京文化特色。
5、拐彎最多的胡同——九灣胡同。
九灣胡同位于宣武區(qū)東部,東口與鋪陳市胡同相連,西口從校尉營胡同通出,全長約390米,彎曲之處不下于13處,堪稱北京城彎道最多的胡同。
5. 北京近代發(fā)展史
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不同于蔣介石獨裁專制的國家政權,所以,在國都選擇上不能將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作為新的人民共和國的首都,而要另辟新都。這也是北京作為首都的重要政治意義
歷史上的北京是遼金元明清五朝舊都。自古燕都”地處雄要,北依山險,南壓中原,若坐堂隍,俯視庭宇“。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的確獨特,它為中原北方門戶,有人講它是中國的“龍眼”所在。
6. 近代北京歷史事件
北京恭王府在北京是屈指第一的王府,不但建的雄偉壯觀,富麗堂皇,而且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史書之說,可見在歷史的重要性,恭王府第一位主人就是大貪官和珅,乾隆年間為了表彰和珅,乾隆下旨建造了和珅府也就是現(xiàn)在的恭王府,其選址用料乃至工藝都是當時最好的,其府內(nèi)的收藏品甚至超越了皇宮,可見和珅有多貪腐,乾隆去世后,嘉慶皇帝在和珅守陵期間處置了和珅,并抄沒家產(chǎn),白銀、古畫、珍寶不計其數(shù)!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再和珅時的恭王府紅極一時,其后嘉慶皇帝把和珅府賞給了弟弟永琳,到了道光時期,因為在立皇儲的問題上一直猶豫不下,在他眾多的兒子中最有才能得是皇六子奕欣,但因不是嫡長子與皇權擦肩而過,最后立皇四子為皇太子,奕欣為恭親王,并賜府邸就是過去的和珅府,這就是恭王府的由來,奕欣在晚清時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當英法聯(lián)軍打入紫禁城時,咸豐命他留守京城處理相關事物,自己帶著后妃和皇子逃往承德,再留京期間奕欣發(fā)揮了自己的能力,與英法談判,不屈不撓,最大的減輕損失,同時結(jié)交了很多國外的朋友,可以說是外交第一人,咸豐死后聯(lián)合慈禧,慈安皇太后發(fā)動北京政變,處死了八大臣,穩(wěn)固了皇權,國內(nèi)開展洋務運動,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任用賢臣李鴻章、張之洞?
?左宗棠等進行改革發(fā)展工業(yè),軍事上任用曾國藩消滅了太平天國,為清庭鏟除了毒瘤,可以說奕欣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晚清的很多大事都是他主持的,最后因為權利過大,被慈禧撤職賦閑在家就留了親王的封號,不問事實,最后死于光緒末年,北京恭王府發(fā)生了很多晚清歷史事件,縱觀歷史沒有奕欣或許清朝早就亡了,他的一生伴隨著恭王府也是悲哀的一生,幾次與皇權擦肩而過,可悲可嘆,現(xiàn)在的恭王府是北京有名的旅游景點,其繁華程度不亞于當年。
7. 發(fā)生在北京的中國近代史的史料
1954年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同年南昌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康藏公路與青藏公路同時全線通車。
8. 北京的近代歷史
景山,元代,這里有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屬于元大內(nèi)后苑的范圍。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宮時,曾在這里堆過煤,所以又稱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軸線上,又是皇宮北邊的一道屏障,所以,風水術士稱它為 "鎮(zhèn)山"。明清時園內(nèi)種了許多果樹,養(yǎng)過鹿、鶴等動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園,山上曾叫萬歲山。清順治十二年(1655),改名為景山。 景山名稱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对姟ひ笪洹分杏?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說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內(nèi)有一座景山;其次,因為這里是帝后們"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
9. 近代北京歷史遺跡
熊希齡墓園、盧溝橋、圓明園、李大釗烈士陵園、北安河烈士紀念堂等。
1、熊希齡墓園
熊希齡墓園位于中國北京市海淀區(qū)四季青北辛村,是中華民國初期政治家熊希齡的墓園。1999年,熊希齡墓園被海淀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海淀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大革命”期間,如今的熊希齡墓園的建筑受到嚴重破壞。1992年5月17日,香山慈幼院校友會將熊希齡的遺骨從香港遷葬于此。
2、盧溝橋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qū)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聯(lián)拱橋。
2017年為了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八十周年,盧溝橋景區(qū)首次推出了《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80周年珍藏版門票》。同年7月8日上午,第31屆盧溝橋醒獅越野跑活動在北京園博園舉行。
3、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搶掠文物,焚燒,同治帝時欲修復,后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國聯(lián)軍之后,又遭到匪盜的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
4、李大釗烈士陵園
李大釗烈士陵園陳列館李大釗烈士陵園陳列館坐落在京西香山東南的萬安公墓內(nèi),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1983年10月29日落成并對外開放。李大釗的漢白玉全身雕像,雕像后是烈士及其夫人趙紉蘭同志墓,墓后為紀念碑,由鄧小平同志題寫。碑的北面是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
庭院正西房為“李大釗烈士革命事跡陳列室”,通過大量的文物圖片資料介紹了李大釗烈士一生戰(zhàn)斗里程和豐功偉績。李大釗烈士陵園為仿古式庭院建筑。由建園開始到2008年這十余年來,李大釗烈士陵園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基地。
5、北安河烈士紀念堂
這里無論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都是敵我進行“拉鋸戰(zhàn)”的地方。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有許多干部是從這里路過,被這里的干部護送著,去了河北的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司令部。這里出現(xiàn)了許多烈士,至今在? ?頭,還有一個革命烈士紀念堂。
紀念堂坐落在海淀區(qū)蘇家坨鎮(zhèn)北安河村村東。1984年,當時北安河鄉(xiāng)人民政府為紀念在解放戰(zhàn)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期間北安河地區(qū)犧牲的先烈而建紀念堂,設立紀念碑,以紀念他們的不朽功績。
10. 當代北京簡史
最早出現(xiàn)在北京的鐵路
18世紀后期,蒸汽機車的發(fā)明促進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運營鐵路在英國通車。1865年,在中國賺足了錢的英國商人杜蘭德,又琢磨出一個發(fā)財?shù)狞c子。他花一萬兩銀子打點衙門,在宣武門外,沿著護城河往東修了條一里來長的小鐵路,又從英國本土運來一輛小型蒸汽火車頭,拉著三節(jié)車廂,“轟隆隆”地在這條鐵路上來回奔馳,以圖推廣。
“京師人詫所未聞,駭為妖物,舉國若狂,幾致大變?!贝褥舐牭竭@消息,嚇得趕忙命令九門提督拆除這條“擾亂民心,蠱惑視聽”的鐵路。但據(jù)說這邊兒找杜蘭德談判,結(jié)果是大清掏28.5萬兩白銀,買下了這條小鐵路。老杜手拿銀票,興高采烈地回了國;步軍統(tǒng)領衙門隨后“大義凜然”地拆除了這條展覽性鐵路。
十幾年后才有“拆鐵道,拔電桿,緊急毀壞火輪船”的風行。
十九世紀末,列強爭相在北京興建了京山線(京奉、北寧鐵路)、京漢線(盧漢鐵路);同時,清政府撥款,由中國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主持興建京包線(京張、張綏)鐵路。
京漢鐵路凝聚歷史風云
京漢鐵路(北京-漢口)全長1214公里,1898年開工,1906年建成。1901年3月16日,京漢鐵路盧寶段展筑至北京,首趟列車開進北京城。 光緒二十一年(1895)修津盧(天津至盧溝橋)鐵路,1898年建成。1896年修盧漢(盧溝橋至漢口)鐵路,1906年通車。這是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借款修筑的第一條鐵路。1895年鐵路修到豐臺,建了豐臺火車站。1897年由豐臺接軌至馬家堡,并建了馬家堡火車站。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進城后,為便于運輸軍用物資,在永定門城墻上開洞,將盧漢鐵路從盧溝橋延展至正陽門甕城西側(cè),建立前門西車站,盧漢鐵路改稱京漢鐵路。
民國初年,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1918年蔡元培提出“勞工神圣”口號,很快風靡全國。長辛店在北京城西30多里,是京漢鐵路北京段的一個大站,當年有3500多工人,是北京鐵路工人最集中之地。
長辛店鐵路中學離小清河源頭不過3里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兒原是北京二七機車車輛廠的學校,一進校門右首,就是“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舊址”。一座兩層法式小樓,1918年夏建成后,由華法教育會的蔡元培、李石曾出面交涉,由京漢鐵路局高管住宅改做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教室,當年稱“高等法文專修館長辛店分館工業(yè)科”。
全國各地的100多學員在這兒半工半讀,1918年暑假入學,1919年冬赴法。我國著名教育家、留法勤工儉學發(fā)起人之一吳玉章,就在此邊學法文、邊在火車房實習。湖南留法勤工儉學負責人毛澤東兩次來這兒看望湖南學員。
五四運動時這里的工人就組織了起來。1921年5月1日,長辛店京漢鐵路工會正式成立;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要在鄭州召開成立大會,遭到吳佩孚阻撓,總工會被封閉;2月4日全路大罷工,各站2萬多工人一起行動,全線列車停開,使1200多公里的京漢線癱瘓;2月7日,大批軍警分別在長辛店、鄭州和武漢江岸等處血腥鎮(zhèn)壓,二七慘案震驚中外。
如今這里是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條干線鐵路
提起中國鐵路,尤其是北京? ?鐵路,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的詹天佑與京張鐵路首當其沖。詹天佑(1861-1919),祖籍徽州婺源,1872年考取“幼童出洋預習班”,赴美留學;1881年回國,主持建成中國第一條自主修建、自己管理運營的干線鐵路——京張鐵路,掀開中國鐵路史上輝煌一頁,極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影響遠超鐵路工程本身。
京張鐵路由北京豐臺柳村至張家口,是連接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全長201.2公里,穿越居庸關、八達嶺,工程艱巨。此前中國土地上的16條鐵路都是由外國人一手包辦。庚子之變后,國內(nèi)要求保衛(wèi)路權、自修鐵路的呼聲越來越高,英俄兩國為之鷸蚌相爭之際,清政府保全了京張的修筑權。
1905年5月,袁世凱上奏清廷,建議《提撥關內(nèi)外鐵路余利修造京張鐵路折》,“京張鐵路關系緊要 ,亟宜及時開辦”,“此路即作為中國籌建自造之路, 亦不用洋工程司經(jīng)理,自與他國不相干涉?!崩显瑫r任直隸總督兼督辦關內(nèi)外鐵路大臣,他要詹天佑“即對擬修筑之北京到張家口鐵路進行測量”。詹天佑被任命為京張鐵路局會辦兼總工程師,他率中國同仁自主勘測、設計、修建;1905年10月2日開工,1909年8月11日竣工,1909年10月2日京張鐵路通車。
1923年,京張鐵路展筑延伸到包頭,改稱為京包鐵路。京張鐵路成為京包鐵路首段。1968年,豐臺至廣安門站向北,經(jīng)廣安門外手帕口至西直門火車站的一段鐵路被拆除,西直門火車站(北京北站)成為京包鐵路始發(fā)終到客站。
1922年,青龍橋火車站矗立起詹天佑銅像,他默默注視著百年來中國鐵路的發(fā)展、中華民族的復興;1987年,青龍橋又建成詹天佑紀念館,以饗后輩緬懷先賢之愿。
北京環(huán)城鐵路
北京人最常見的鐵路,莫過于“城外”繞著城墻根兒的“鐵道”。環(huán)城鐵路從西直門至東便門,1915年6月開工,12月竣工,全長12.6公里。到了1971年8月,服務北京55年零7個月的北京環(huán)城鐵路被拆除。
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后,在前門、廣安門、西直門等地都建了火車站。北京人出遠門方便了,可各個城區(qū)糧食、煤炭的運輸還是不方便。那時北京還保持著皇城格局,街道狹窄,各處的牌樓等建筑物也限制了大型車輛的通行。
1914年初,北洋政府為解決糧煤運輸,命交通部建設“京師環(huán)城鐵路”,隨即由京張鐵路局牽頭籌款、在北京城墻沿線勘測設計,當年9月勘測完成。這條“官款官辦”的環(huán)城鐵路起自京綏鐵路,即今天的京包鐵路起點西直門站,即現(xiàn)在的北京北站,在城墻與護城河之間的“官荒地”上修建,順著城墻,經(jīng)過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到東便門與京奉鐵路即今天的京沈鐵路接軌后,向西經(jīng)今天的明城墻遺址公園,過崇文門到正陽門車站,形成環(huán)繞半個北京城的環(huán)城鐵路。
京張鐵路局的環(huán)城鐵路辦事處1915年4月28日在西直門火車站成立,同年6月16日工程全面動工,同年12月竣工。沿線經(jīng)過的各城門甕城城墻全被拆掉,只保留箭樓和部分整修過的城墻。環(huán)城鐵路加快了北京的物資流通,京綏、京漢、京奉鐵路匯聚于前門火車站,給前門站貨場帶來壓力,于是又建了由廣安門到西便門,再連至西直門的聯(lián)絡線,歷時3年,1919年8月建成,環(huán)城鐵路才正真環(huán)了起來。
1954年7月,北京鐵路管理局根據(jù)北京市政府的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計劃封閉環(huán)鐵的德勝門站、安定門站、東直門站和朝陽門站,以減少對城市交通的影響。從1958年開始,西直門至廣安門的聯(lián)絡線停止使用,并改建環(huán)鐵。后來又逐步拆除了西直門經(jīng)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到朝陽門的鐵路;1959年北京站建成后,朝陽門? ?東便門間的鐵路被拆除;1971年8月,環(huán)城鐵路被全部拆除。
年紀稍長的北京人對如今二環(huán)路的前身記憶猶新,那時如果是家住北城根兒的主兒,要到和平里一帶的中學上學,每天都得出北小街豁口過鐵道。要碰巧趕上道口那兒鈴兒一響,“撂桿兒啦!”得!等火車過去非遲到不可。
短命的馬家堡火車站
北京最古老的火車站在馬家堡,地處南城右安門和永定門南邊幾里地,緊挨著南苑皇家苑囿西側(cè)的北墻根兒,由英國人監(jiān)造于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馬家堡火車站與津盧鐵路、盧漢鐵路連軌,成為通往漢口、沈陽的起點,也是北京的火車總站。
同時還興建了從馬家堡到永定門的“馬永線”有軌電車線路。1898年,為方便北京人到馬家堡火車站乘車,英國人在涼水河上建造了一座水泥橋,當時老百姓管這座西洋建筑風格的橋叫“洋橋”。由此,老北京添了個新地名,就在現(xiàn)今南三環(huán)跟馬家堡東路交界處。1990年洋橋被拆除,原址上建成新的鋼筋混凝土大橋,服務于當時新貫通的北京三環(huán)路,而且至今還叫洋橋。
可惜馬家堡火車站命忒短,1900年被義和團一把火付之一炬。因為三層樓的車站是西洋建筑風格,遂成了當年的“火燒洋樓臺”事件。愛屋及烏變成了殃及池魚。1902年稍加修復,迎回了庚子國變后,西逃回鑾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并改名為永定門站。當時慈禧和光緒原本計劃在正陽門西站回鑾,那是法國人控制的京漢鐵路的起始點。但直隸總督袁世凱親英,所以改在京奉鐵路的馬家堡車站下車,英國的蒸汽機車剛好蹭熱度借機宣傳。1906年京奉鐵路才從馬家堡,經(jīng)永定門,向東繞到東便門,再調(diào)頭向西,到達才建成的正陽門東站。
大前門腳下的火車站
話說大前門不單是老北京的門臉兒和標志,大前門腳下的兩座火車站,在北京的鐵路發(fā)展史上也極有分量,不可或缺。
曾經(jīng)的正陽門西站現(xiàn)在只能在歷史照片上見到了。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后,天壇成了洋兵營。為了便于運輸軍用物資,法國佬在永定門城墻上開洞,把盧漢鐵路從盧溝橋延展至正陽門,建立了正陽門西車站,盧漢鐵路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49年后,正陽門西車站更名為北京西站,專作貨運站使用。1957年,前門西站連同廣安門站至西站之間的鐵路一塊兒被拆除。
如今前門箭樓東側(cè)一座歷經(jīng)滄桑的歐式建筑是“中國鐵道博物館”,在這個“主題”之上,穹頂屋沿下是弧形排列、從右向左讀的“眉題”——“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這座車站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英國人修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建成并啟用。車站北面臨近東交民巷,清末至民初那里是使館區(qū),南邊兒是從明清紅火至今大的前門商業(yè)區(qū)。
正陽門東車站自清末至20世紀中期一直是北京最大的火車站。1912、1924年孫中山兩次北上,和袁世凱、馮玉祥共商國是,都在這兒下車;逝世后其靈柩也是由此南返;1937年后,此地先后易名為前門站、北平東站、北京站。建國伊始,人民在這里歡送領袖蹬車訪蘇、迎接志愿軍英雄凱旋……
1959年新的北京站建成啟用,正陽門東車站完成了其歷史使命,于1959年停用。1978年東站改造成鐵道部科技館,2003年更名為“中國鐵道博物館”,您要想了解北京乃至全中國鐵路的前世今生,來這兒一趟全齊活。您要問老照片上車站鐘樓在建筑右側(cè),現(xiàn)在咋跑左邊兒來啦?蓋因上個世紀70年代,為給環(huán)線地鐵讓路,改造了老車站。鐘樓北側(cè)部分建筑被拆掉,在鐘樓南側(cè)重建。因此只有鐘樓以及北側(cè)西墻等一部分保留了原結(jié)構(gòu)和磚墻,? ??余都是改后的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被“調(diào)過兒”后,車站外觀仍然比較真實地保存了歷史原貌。
正陽門東車站是中國近代鐵路車站建設的代表作,見證了中國近代史上半個多世紀的風云激蕩,2001年公布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北京站
北京站是國慶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伴隨著幾十年北京城的歷史變遷,留下了幾代北京人的成長記億?;仡櫛本┱?,讓生命歷程中與之有過交集者倍感親切。
為了迎接新中國十周年華誕,代替舊日的前門火車站, 1959年1月20日,前門東邊兒的新的北京站破土動工;9月10日竣工,9月15日開通運營。落成典禮前夕,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先后來視察。毛澤東主席視察后,親筆題寫了“北京站”站名;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北京站首次加上了英文站名。在后來的北京西客站、北京南站落成之前,北京站是當時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現(xiàn)代化鐵路客運站、全國鐵路客運的重要樞紐。
如今北京站是京包、京滬、京哈、京承、豐沙、京原、京廣、京九等諸多客運專線及城際高速鐵路的交會節(jié)點,開往東北方向、華東地區(qū)的大部分列車在此始發(fā);還有五趟跨國列車從北京發(fā)車,包括中越、中俄、中朝、中哈、中蒙等國際聯(lián)運業(yè)務。
Hash:247e2d1fbda8028f02b4064322a269a30b1926db
聲明:此文由 區(qū)塊大康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